第二十一节 山村偶遇(2/2)
老人见到霍子侯疑惑的样子,笑着解释道:“老朽添为这方圆三十里的乡老,每逢初一,十五就要去邻近村里教导子弟读书识字……这些书是历年以来,地方县令,丞送来的……”
霍子侯站起身来,拿起一册竹简一看,正是李斯的《仓颉篇》,用来启蒙稚子最好不过。
霍子侯此时不禁对汉太祖当年的深谋远虑,佩服起来。
乡老制度就像一张无孔不入的蜘蛛网,通过政府的鼓励与提倡,把整个大汉所有的郡县乡村联结在一起。
通过对乡老的奖励与国家扶持,从而建立起一个基本的农村教育体系。
尽管这个体系非常落后,而且效率低下。
但,有跟没有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有了这样一个体系,至少,贫困的农户子弟有机会接触到文化,在愚昧的地区播下文明的种子。
这也非常符合孔子所说的【移风易俗】。
不过,农村还是太穷了,在大多数地方,乡老自己都不识字……
而在辽西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偏僻的山村,霍子侯觉得自己竟然能够看到一位识字读书的乡老,实在是很幸运。
“蒙以养正,圣功也!”霍子侯放下竹简,转身对老人家再一揖道:“老人家功德无量,足以福泽子孙后代千百世啊!”
“呵呵,老朽不过是做了些自己该做的事情,谈不上什么功德不功德的!”老人谦虚的道:“当年,假如老朽不是跟在程将军身边做过亲兵,估计老朽也不识不得这些书,只能让他们烂在角落里!”
“可是程不识将军?”霍子侯问道。
“正是!”老人家点点头道。
霍子侯肃然起敬,这时候他才想起自己都还没问人家姓名,忙道:“不知老大人高姓?”
“老朽姓赵,却是入不得贵人耳……”赵姓老人呵呵的笑着道。
这时候门外传来了一个男子惊讶的声音:“父亲大人,家中可是来了贵客?”
随即一个魁梧的中年壮汉大步走了进来,见到霍子侯与张安世,这人颇懂礼节的一揖道:“贵客真是来的好巧啊,正好某昨日添子之喜,贵客今晚便与我等同饮吧!”
“这是我儿过!”赵姓老人呵呵笑着介绍道:“这小子现在在官府做事,颇得县中丞令赞赏呢,听说明年县里的县丞大人要调去三辅为令,那位大人就指名要我儿一同调去呢!”
从老人的话中,霍子侯感觉出了那么几分自豪与骄傲。
“呵呵……”那壮汉摸摸自己头,憨厚的笑了一声:“父亲大人在贵客面前别这么夸儿子了……”
“你叫赵过?”霍子侯却是绕有兴趣的打量起眼前这个魁梧的汉子来。
他年纪大约三十来岁,身高估计有一米七几了,腰粗膀大,国字脸,普普通通的一个北方庄稼汉的样子。
但看他衣服,却打理的很整齐,髯须也经过修剪的样子,看上心思应该蛮细腻的。
“对,某就叫赵过!”这汉子爽朗的一笑道:“贵客有什么问题吗?”
“没有……就是好奇了一些……”霍子侯笑着道:“对了,先生在县里是辅佐县丞处理农务的吗?”
“恩……”赵过点点头。
“哦……”霍子侯闭上眼睛,心中却是开始盘算起来:他是不是就是那个赵过呢?
-0-0-
抱歉,今天有急事在忙,只能一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