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不同势力(2/2)
“对呀,”李绩说道,“那皇上立皇后不也是皇上的家事,别人能管吗?皇后不就是皇上的老婆吗?别人能管皇上立哪个为正房,哪个为小妾呢?”
李治突然两眼放光,他拍了一下手,叫道:“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啊,哎呀,李大人不愧是军师,一席话说得朕心头一亮。”
李治从座位上站起来,说道:“李大人说得对,这是朕的家事,要朕来决定。”
我听了李绩的话,心想到,“这李绩确实不一般,就是比别人聪明,难怪先帝这么倚重他。”
这一次,李治非常高兴,李绩的话让他看到了希望,看来大臣也并非都是坚决反对李治换皇后的,阻力也并非想像中的那么大。也许在大臣中,有些人是支持李治换皇后的。也就是并非每个大臣都是长孙无忌一派的,唯长孙马是瞻。
这时,我觉得自己完全是和李治如同是站在同一条战壕上的战友,李治要向顾命大臣的地位起冲击,他要削弱顾命大臣的权力,树立起皇帝的权威。而我也可以为他的行动出谋划策。
我也不不断观察朝中大臣们的变化。
朝中有另一部分的大臣,他们的权位没有长孙无忌那么显赫,他们中的一些人的仕途因为长孙无忌这些人的存在而受到了阻碍,他们实际上是朝廷中的另一股力量,如何利用这股力量,削弱顾命大臣们的权力,其实李治和我都在思考与交流的问题。
事情总会出现转机,就在李绩那件事不久后的十几天,有位大臣就在上朝时上奏公开支持皇帝换皇后的。
真是很惊奇,竟然开始有人公开支持李治换皇后的了!这让我如同在黑暗中见到一丝光亮。此人是谁?经过了解,此人名叫李义府,是一名五品官员,那他为什么会公开支持李治换皇后呢?原来是这么回事,李义府因为一件得罪了长孙无忌,得罪了长孙无忌可是大事啊,麻烦可大了,果然,李义府就听说,长孙无忌准备参他一本,要把他调离出京城,到很远的边境,基本是流放一样了。这李义府一听,急了,忙去找自己的死党——王德佥商议对策。王德佥对他说,此时你的麻烦很大,只有一个人能救你。李义府忙问:谁?王德佥说道:是皇上。李义府又问:皇上如何救我?王德佥说道:你知道皇上最近为什么事而操心吗?李义府说:是什么事?王德佥说道:皇上想立武媚娘为后,可是苦于没有人支持,如果你在上朝时公开表态支持立武媚娘为皇后,皇上就一定能赫免你,说不定还会升你的职。
果然,李义府听了王德佥的一番话,第二天就在朝堂上奏道:他支持皇上换皇后,并且声称武媚娘是最佳的皇后人选。
这可是在朝堂上破天荒的,李绩也说立后是皇帝的家事,不过他并没有公开这么说。因为他还不想与长孙无忌、诸遂良他们公开反目。可是这个李义府却是公开支持皇帝,顿时在朝廷里掀起了轩然大波,大臣们议论纷纷。
第二天,从宫里就传来消息,李义府被免于流放,并且官升一级,从原来的五品的中书舍人升到四品的中书侍郎,并且赏银两一千。
这在朝廷里掀起更大的波浪,大臣们更是议论不停。
第三天,有许多官员纷纷上奏,支持皇帝换皇后,他们罗列出很多理由,诉说皇上换后的决定完全正确。
结果是,这些人都升官了,而且比平时升官要快多了。
情势大变!朝廷里出现了一股新力量,这是支持新皇后的力量。我敏感地认识到,这是我参与朝政的绝好机会!这将是我从政的开始。
在朝廷里,有些人一辈子都没得到升迁,没有很好的家庭背景是很难得到升迁的,这下,一些中低级的官员们现了升迁的捷径,许多人都站出来,他们给给表示支持皇帝的决定。
可以看出来,这股力量是我可以争取的,因为在这些人眼里,长孙无忌等人就是他们的阻碍,他们早对几位高官在朝廷里翻云覆雨很是不满,平时在政治生活中还要看这些高官们的脸色,不同的政治主张得不到施行,他们在心里想冲破这种阻碍的**已经越来越强烈,我为何拉拢这些人呢?
其实,在朝廷里,有一群当年跟随先帝的大臣,这些人自视甚高,他们觉得自己功劳很大,为大唐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实际上这些人已经在朝廷里形成了一股很强大的势力,形成了一个集团。这些人把持着朝政,占据了朝廷里的大部分的高位。他们平时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对于不同政见的人毫不留情,无情打击。之前已经有许多反对他们的中低级官员被流放了。
李治是赞同他们的意见的吗?不是的,可是有时却是也无可奈何,那些人的势力太大了!皇帝有时也只能与他们妥协!可想而知,李治的心里是有很多不满。而这个集团的代表人物是谁呢?当然就是以四位顾命大臣为的,特别是以长孙无忌为的。长孙无忌是李治的舅舅,又是李治当上皇帝的大功臣,这些李治都记得,在最初的时候,他对长孙无忌是很尊敬与倚重的。但凡事都有个度,在这个政体国家中,君王的权威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当大臣的权力影响到君王的权力时,两者就会出现冲突。而有些人却恰恰忽视了这点,这倒也不是这些人笨,只是他们平时的感觉太好了,以至于对政治的敏感都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