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2/2)
天启皇帝命令刑部拟议,结果,徐时敏,金保元,钱千秋依律戍边;郑履祥和钱谦益温体仁,周延儒以失于觉察,罚俸三月。
事情结束已经有七,八年了,为何温体仁,周延儒要抓住这件事情弹劾钱谦益呢?一是因为东林官员,不论政绩如何,水平高低,立身处世都还算严谨,不容易让人抓住把柄;再则,这件事发生在天启初年,许多的当事人都不在京城,难于对证。
温体仁,周延儒深知像科场舞弊这类性质严重的案件,内阁是不敢自专的,只能送答皇帝,这种案件皇帝是不会不重视的,即使年代久远一点。
再说钱谦益,当会推的结果出来的时候,他格外的兴奋,自从东林的同道公议请他备选阁臣之后,事情完全如他们计划的那样顺利。凭着他钱谦益在士人当中的名望与在朝廷中显露的才干,入阁拜相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是推选新阁臣的事情越推越久,皇上态度不明,给人的感觉是皇上至少在现在这个时候对推选新阁臣没有什么兴趣。钱谦益越等越觉得事情有一些不妙,他老是觉得有事要发生。
温体仁,周延儒的奏章有如在沸油里到凉水,内阁顿时炸开了锅。朝廷本使多事只秋,一个新政就闹的内阁不可开交,这温体仁,周延儒又来参合一下,目标直指东林魁首,文坛领袖,诗坛的风流才子钱谦益。
这种事内阁可不敢自专,韩犷,钱龙锡,孙承宗,刘鸿训等人看着这份奏章,犹如看着一个怪物一样。这件事关系着一个德高望重的东林官员的前途,又暗示着他们这个有东林色彩的内阁的今后的走向。
作为内阁首辅韩犷,首先说道:诸位,这份奏章该如何处理?
钱龙锡说道:这份奏章可不好处理啊,弄不好,钱大人的官路就算完了。
刘鸿训说道:是啊,钱大人可是东林魁首,文坛领袖啊。现在又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实在是难办啊!
李标说道:不如直接将奏章交到皇上那里吧。一切有皇上定夺。毕竟我们与东林的关系比较密切,处理这件事情恐怕有些不妥。
王祚远说道:李大人说的是,无论内阁票拟出什么结果,都容易受人口实,尤其当下这个风头浪尖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