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误入“桃花源”(1/2)
鲈鱼圈,因地形如鲈鱼而得名,原来本是个小渔村,因临海又有一个较大吞吐能力的港口才被确立为东港经济技术开区,城市展也是近几年才开始的,虽直归东港市管辖但与东港之间还隔着一个华县,现在这规模也顶多算个县城。
没想到萧姐,也就是容总的表嫂,会亲自跟公司的本田车到长途汽车站接我。萧姐现在管着公司食堂的菜品采购,以及职工宿舍的分配,说白了就是公司的一嫡系管家,她应该是东港得知我真正身份的第一人。萧姐向来把公司当成自个儿家,来了客人自然要替容总接待。再加上我某种意义上有特殊关系,她想当然地把我归为他们皇亲国戚的阵营,因此接待规格属于a级标准,后来研部这批招聘的学生级别仅为B级,甚至c级,别说萧姐本人亲自出马了,就连车都不会去的,他们都是自己带行李打车来公司的。
汽车行驶在刚修没多久的宽阔的柏油马路上,到处都是正施工或待施工的楼盘,以车间居多,不知道的还以为进了工地呢,典型的开区。没多久便来到公司在圈里的分公司,虽说是家公司,挂牌、门岗、伸缩门…门面上该有的都有了,但实际上不就是一栋半旧的四层半的筒子楼,大伙儿都喊四号楼,方方正正的,前面一个小院,一楼是小型加工车间,二楼研室、化验室及食堂,三楼除顶头四间库房外就是面积不小的活动室,虽不能当足球场用,但打个全场篮球绝对绰绰有余,四楼职工宿舍兼一间老外办公室,五楼会议室,功能齐全,完全可以足不出户,把吃喝拉撒全解决了,空间利用率在这里真达到了极致。
萧姐带我例行公事般参观完一圈后,在四楼碰到了陈渔,老外的秘书,当时真没想到由于老外的原因我们两个将来关系会如此之铁。陈渔呢,特有气质的一个小姑娘,怎么看都像是个外语系出身的女生,但实际上是高分子材料专业的研究生,比还我高一届呢,口语特好,是沈阳人力部专门为老外招聘的。
因为都是同龄人,很快就熟了起来,她知道我老家并不在这里,又不是在这儿念的书,就很惊讶,然后特直白地问我:“为啥不去南方找工作,来这小地方干吗?”
“我们是高考扩招后的第二届毕业生,你肯定也深有体会,当时大伙儿都开开心心地捧着入学通知书进了大学门,可就忽略了凡事必定有利也有弊,这不后遗症就体现在目前浩浩荡荡的就业大军上,僧多粥少竞争极为残酷,工作特不好找,再加上刚毕业,没工作经验,找工作是处处碰壁。难怪当时临毕业时向我师兄讨教经验时,他郑重其事地告诉我说,那就是满腹牢骚语,一把辛酸泪!”
“也是,不过呢来这儿也还行吧,工资水平相对来说比较高,最主要是公司提供住宿,食堂呢也是福利性质的,只象征性的收点钱,除了一天两块五毛钱的饭票外,基本看不到人民币流通,倒可以攒钱。”
尽管面试完毕后还满怀希望,可真正身处在这栋六七十年代的建筑内,心里面还是有很大落差的,我觉得所有公司在招聘方面的作为就好比参加一场相亲,应征的人总是把自己打扮地很光鲜,然后用那张能把稻草说成金条的嘴,真的假的不断地往自己身上套,一旦骗到手后就毫无掩饰地暴露出本来面目,爱咋地咋地,反正有合同在手,你不满意违约走人,大不了我再婚,不向你索要精神损失费就已经很宽宏大量了。转念一想,自己也不是多优秀,找工作那会儿不一直排在相亲队伍的尾巴尖上,好不容易插了个队,并被相中了,还是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的。
听了陈渔的话也算有些安慰了,“对了,面试时老外看过我的英文简历,说英语水平还可以,暂时会做些书面翻译。”其实老外具体咋安排我并不清楚,心想没准能从陈渔那里能提前得些小道消息呢。
“真的吗?那太好了,以后我就轻松多了。”看来她也没多少内部情报。
在陈渔的指点下,我第二天先到厂区的人力资源部办理入职手续,由于是职能部门,人员较少与行政部在同一间大办公室。班车来得较早,人力部的余经理还没到,我只好在办公室里随便翻翻公司的宣传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