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1/2)
与市里鳞次栉比的高楼和车水马龙的街路相比较,衬托出城乡交界地理位置的清冷。夜里十点多钟,学校周围就少有人光顾了,操场角落的草丛中昆虫低声的鸣叫,不时传入值班室里。张明从电脑桌前慢腾腾站起身,伸开双臂抻了个懒腰,尽管近几天身体感觉有些疲惫,但是,他心里依然喜滋滋的。四十万字篇幅的《小河弯弯》,分别传入起点中文网和自己的QQ空间里,字数已经过半。跳跃着一位知青多年梦想的文字,书写黑土地情怀的的词句,描写下乡知识青年苦乐年华的情节,能够展示给当年的知青朋友和读者,是张明多年的夙愿,而今天,他的创作终于有了小小的眉目。
“嘀嘀嘀……”一个女孩彩色的头像,闪动在电脑显示器的右下角。张明摇晃几下酸痛的脖颈,身体重新坐在电脑前,右手持鼠标点一下头像的瞬间,察觉女孩的模样似曾相识,他眼睛审视荧屏:大框上显示QQ好友的名字是燕子,内容是“您好”两个字,张明客气的回应对方“您好”,对方反应极快,几行字迹显示“我曾经几次进入您的空间,阅读了您的小说《小河弯弯》一部分,非常喜欢,冒昧问一句,您的作品内容是描写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您真的经历过上山下乡运动吗?您真的是当年的下乡知青吗。”从打字的速度上看:对方应该年龄不大。
平凡:是的,我本人曾经是一名下乡知青,有过上山下乡生活的经历。
燕子:请问,您是作家吗?
平凡:业余的,我是双下人员,年轻时下乡中年下岗,现在在一所学校里打工。
燕子:真了不起!
接着,燕子发过来象征着赞美的一个拳头竖起大拇指图像。
平凡:让您过讲了,其实我既普通又贫穷,真的。
燕子:我很早就崇拜作家,他们能用手中的笔描绘出生活的图画,而且活龙活现绘声绘色。希望你以后与我讲话,不要使用“您”字,用“你”可以吗?
平凡:你说的专业作家,而我不值一提。好的我会尊重你的意见,只是觉得不太礼貌。
燕子:话可不能那么说啊,业余作者一边工作一边写作,将生活的点点滴滴加工成故事情节,他们更伟大,更值得我尊重。没关系的,用“你”字称呼我,我喜欢。
平凡:请问你做什么工作?
燕子:医务工作者。
平凡:具体呢,是医生还是护士。
燕子:医生。
平凡:哦,我好羡慕你的职业啊!早在知青下乡的岁月里,我就非常崇拜医务工作者,那是在观看电影《春苗》后,一次,我们生产队的枣红马丢失了,我和别人分头去寻找,不巧,我病倒在原野上,是一位医疗所的护士及时救了我,她又找来医生为我诊治疾病,使我转危为安。
燕子:是吗,原来如此啊。但是,我认为作家与医生相比较,作家更伟大啊,早在大学学习期间,我倾听完一位中文系老师的演讲,就特别崇拜作家,喜欢与他们交朋友。希望你早日把《小河弯弯》的全部版本传上你的空间,我会认真阅读的。另外,我也希望你传到文学网站里,让更多的人阅读到你的小说。
平凡:已经传到起点中文网了,你也可以在那里阅读到的。
燕子:好的,我明白,一定拜读,希望你继续往网络上传,我会成为你的热心读者的。
平凡:我会的,等你阅读一段儿时间后,咱们再联系。再见!
燕子:再见,晚安。
字里行间说是“再联系”,实际上,这件事情张明根本没有放在心里。现实生活当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缘于生活贫困,妻子的离他而去;在学校这个知识分子扎堆的地方,下岗职工所产生的自卑感。使张明对任何人都失去信任,况且自己一个贫困之人,面对着的是一位经济状况比较优越的医务工作者。事实上,打那以后,燕子确实好长时间没有与张明联系,这其中是有原因的。
燕子的本名是柳燕,在家乡开办诊所十多年,规模从小到大,从先前普通的平房,到现在的楼房,从狭小的卫生所到卫生设施初具规模的医院,从开始的一位女医生到如今的五名医务人员。期间,柳燕付出的汗水和艰辛,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她为了实现自己小时候的诺言,克服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努力为家乡人民的医疗卫生工作做出贡献。繁忙的工作,使柳燕难得有休息的空隙,送走一个接一个病情好转的患者,眼睛瞅着患者微笑的脸庞,即使她每天忙碌到深夜,身体感觉疲惫,心中也喜滋滋的。也只有这时候,她才欻二十分钟或半个小时的机会坐在电脑前,在美妙的乐曲声音中,适当阅读一点儿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放松一下身心。
网络上,一个张鸣作者的出现,勾起柳燕青年时代梦境的回忆,为什么梦境当中的景物和人物对话,她记忆犹新,连柳燕自己也说不清楚其中的原委,她面呈微笑寻觅着张鸣的作品。鼠标在柳燕右手中熟练操作,点缀出来的是长篇小说《仕途》,内容是:农家子弟林枫英俊潇洒,但是,学习不甚刻苦,为人轻浮,高中毕业后考入一所普通大学就读,学习期间与农家女儿甜甜相爱,甜甜不但把整个心灵倾注在林枫身上,而且大胆与林枫同居,**奉献给他。然而,甜甜的倾心换来的是林枫的背叛,林枫不满足贫穷低下的社会地位,连做梦都想涉入上层社会,早日进入仕途。凭借林枫的学习成绩和水平,进入仕途是艰难的,他试图走捷径跨入官场,一个偶然机会,同学介绍林枫给建筑商高贵的儿子做家教,在高家,林枫头脑灵活语言流畅,遇事见风使舵,很快赢得高贵夫妇的欣赏和信任。通过高贵,林枫结识了省建工厅厅长,厅长安排高贵到建工厅工作。就在林枫到建工厅报到的前夜,林枫与高贵年轻的妻子庞亚艳的奸情暴露……
优美的文字,流畅的词句,深深吸引住柳燕的目光,几天时间认真阅读五十多页后,柳燕按照作者留下的QQ号,与作者进行了简单的交谈:
燕子:您好!请问您是长篇小说《仕途》的作者吗。
张鸣:是的,请问您是……
燕子:我是《仕途》的一位读者,刚刚阅读了开篇,感觉非常吸引人,现在网络小说层出不穷,您的大作可谓鹤立鸡群引人瞩目。
张鸣:您太夸奖我了,文学自然是现实生活的写照,我也是在生活实践当中提炼出《仕途》的,至于写作的艰辛,我就不一一表述了,您是可想而知的。
燕子:像您这样的作者,稿酬不低吧,生活可以说早已进入小康水平了吧。
张鸣:还说得过去,名家不敢相提并论,业余作者不在话下,至于手中的子弹(金钱)吗,绰绰有余……
燕子:请问您是中文系毕业的吗。
张鸣:当然了。
燕子:当作者搞文学创作,是脑力劳动者,经常进行文学构思,大脑每天处在紧张兴奋当中,是劳累的,请问您的睡眠质量好吗,经常做梦吗。
张鸣:文学创作固然艰苦卓绝,但是我的睡眠状况尚好,谢谢小姐的关心!请问您的芳名年龄职业……
柳燕的回答是虚构的,胡乱编造了一个名字,把年龄说成三十岁,把富裕说成了贫穷,把职业说成了下岗职工。对方紧追不舍:如果小姐您需要我什么帮助,请您吱声,我会尽犬马之劳的,人吗,生活在世界上,都会遇到困境的,当然……如果小姐不介意的话,我们彼此间在方便的时候,还可以见面的……您的空间里,我见到了小姐的照片芳容……
柳燕一声“再见”,关闭掉QQ号,对方没有给柳燕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从语言风格和文字表现上,这个张鸣与柳燕梦境和心目当中的那位佩戴眼镜、风度翩翩的小伙子存在较大的距离。可是,喜爱文学的她,对对方的作品《仕途》阅读依旧,伴随着手指的滑动,一行行文字映入眼帘,书中的内容和人物形象,在柳燕的心灵里熟悉起来,这种熟悉既来自小说情节里,朦朦胧胧中似乎感觉先前也曾略知一二。手指滑动着的柳燕,二拇指像不听自己使唤似的离开鼠标,一双美丽明朗的眼睛滑行在书中一段儿描写上:
“不久,当庞亚艳来到眼前,他不禁立刻想到胜利的光荣;他暗中决定,决定在今天晚上,要她把手送到他的手里,他要握住它。
红日渐渐西沉了,渐渐接近那个决定性的时刻,这叫林枫的心古怪地极跳着。美丽的夜色已经到来了。他仔细察看,怀着一种欢乐,好像从他胸口移开了一个重大的巨压。……”
柳燕终于醒悟了:小说《仕途》是在抄袭法国作家司汤达的《红与黑》,毋庸置疑,作者张鸣是一个空头文学家,他所进行的抄袭剽窃行为,是卑鄙可耻的。柳燕脸庞上飞过一抹愠色,终止了《仕途》的阅读。稍事休息,柳燕右手再次按动鼠标,找到起点中文网,搜索到《小河弯弯》继续阅读,她的眼睛阅读到的是文字,心灵当中咀嚼着内容的真谛,脑海里辨别着真伪:“购买商品谨防伪劣假冒,阅读文学作品还需要辨别作者是否是有真才实学,还是在剽窃抄袭他人文字……”第五章关于生产队年终分红的描写映入柳燕的眼帘:
“长顺将玻璃罩煤油灯灯捻调到最高档位,垂吊在生产队房梁上。飘忽不定的火苗照耀着炕桌上,一摞摞十元、五元、两元、一元和角分的人民币格外醒目耀眼。站着的、蹲着的、盘腿坐在炕上的、手拎小布袋的、胳膊肘挎小筐的、叼烟袋的、吸纸烟的、唠闲嗑的,所有人眼光全聚集在全屯子劳动力一年辛辛苦苦劳动结晶——诱人发烫的人民币上。
长顺甩掉手中的纸烟,咳嗽两声,没等开口说话,屋里便由嘈杂变得安静,外屋磨盘的磨合声和毛驴儿的踏蹄声清晰地听见。
‘大伙听我说……’长顺开始讲话啦:‘今儿个咱们生产队分红,领钱之前呐,我得先叨咕几句,今年咱队一个劳动日是十分,勾六毛五分钱,每个劳动力扣一百分义务工,按大队规定,地富子女扣一百二十分,另外,犯事儿罚款的,今儿个也得兑现扣除。还有哇,咱集体户的知识青年呐,每个人少发二十元,当然啦,这是队上朝他们借的,赶明个还得如数还给他们……’集体户同学,谁都心知肚明:这是农村人变着法地欺负知青。可是,队长一再讲是向每名知青借钱,承诺往后队上有钱如数偿还。因此,尽管同学们肚子里不畅快,谁也不便发作……”
“作者对计划经济时期,生产队社员年终分红情景的描述,绝对是真实的,如果没有亲身或者间接的获得,是描写不出来如此真实的场景的……作者不愧为知青作者……《小河弯弯》不存在剽窃和抄袭。”一行行质朴流畅的词句,汇聚成一段段儿感人的故事,撩拨着柳燕的心房,对作者的钦佩崇拜之情,如同加热器温暖到心房,流入血液里奔泻向全身,使得身体器官发烫,汗液挤出汗毛孔,皮肤潮润。发生的知青年代的故事,紧紧吸引住她的目光,真实感人的描写驱逐了她的疲倦和劳累。阅读到东北农村农民粗野豪放的语言,逗得柳燕禁不住“哈哈”笑;看到荒唐岁月里,男主人公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柳燕眼含热泪;眸子扫到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柳燕面色凝重。连续几个深夜,柳燕心绪沉浸在弯弯的小河边,她跟随书中的知青们,行走在弯曲的农家小路上,生活在集体户艰苦的环境中。
对作者的情感世界,柳燕由钦佩崇拜升华至朦胧的爱慕,仿佛作者就是青年时代梦境当中中文系的张明。当她把《小河弯弯》阅读到一多半儿的时候,打开作者的QQ空间,大致看看作者的个人资料,当她看到职业一栏里填写着“下岗职工”四个字的时候,不由一笑。柳燕再次敲响了作者的“发起会话”:
燕子:您好,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你是《小河弯弯》的作者吧。
平凡:是的,谢谢你依然记得我。
燕子:不必客气,你的《小河弯弯》深深吸引住我的目光,使我无法自拔。
平凡:我的文笔哪里来的那么大魅力啊,只不过我把我们许多知青的生活,综合在一起,粗略叙述一番罢了,很粗浅,与人家专业作家比起来,是逊色的。不过,有一点我可以保证:它是知青生活真实的写照,也是我真实的劳动成果,因为我向来鄙视文学创作中,有的人专门倚靠剽窃抄袭他人作品来维持自己的创作。
燕子:不瞒你说,我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还真的就觉察到,有人抄袭剽窃文学名著的,我也曾仔细考察过你的作品,根据我的考察结果,《小河弯弯》绝对不存在剽窃抄袭现象,是作者辛勤脑力劳动的硕果。佩服你。
平凡:哈哈……想不到妹妹是一位如此细心的读者啊。你可千万不要佩服我,我过去是一个在黑土地上修理地球的下乡知青,如今是生活陷入贫困的下岗职工……
张明向燕子讲述了自己多年的生活经历,以及现在的生活状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