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游街(2/2)
一进大殿,就看到了一幕令他们惊骇欲绝的场面,北地王挂着一脸古怪笑容的脸让他们两股颤颤,没有往日的高官打头,他们几乎要站立不稳,再看着跪在龙座前方的两位外相和几十位的大臣,胆小者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这里没有一个笨者,看到这一切,他们的脑子里立刻将一切都弄明白了,北地王不可得罪这个念头也第一时间出现在了自己的脑海深处。
众人按着平时的位置站好,都不约而同的与前方跪着的众臣保持了足够的距离,偷偷地抬头看了理宗的脸色,不同于最近的如沐春风,反到是一脸的威严,帝王之气四溢。
“禀王兄,以外相丁大全为首的一众官员密谋造反,臣弟已将其拿下,交由王兄发落。”看着众臣一个个都如木桩一般站着一言不发,王主一开口就给丁大全等人戴上了高帽子,言语之间更是以王兄相称,透露着彼此的关系亲密。
王主的话就像是一颗炸弹一般扔在了人群之中,一下子嘈杂了起来,他们谁都不知道王主什么时候回来的,更不知道他的禁军是否跟着一起回来,初时只是猜测抓住了丁大全等人说不准会定个什么罪名,将官职罢免,但有着他们在朝中呼应,说不准什么时候会重回朝中,但叛乱的罪名一加,那无论各朝各代都是死路一条,绝对罪不可恕,这让剩下来的人惶恐了起来。
这群人慌乱的样子让理宗很是高兴,自从登基以来,这群人这群人仗着有刑不上士大夫之法,更不要提杀头,一天到晚跟他唱反调,实在是让他心烦不已,现在却一下子将他们镇住,心中不禁舒了一口气。
看跪着的众人被制住有话不能说,他当场就想定下结论。却不想有人这时竟出口求情,“启禀陛下,外相等人一向为国兢兢业业,从无二心,怎会有谋反之意,请陛下详查。而且事情牵涉如此多的大臣,若全部依罪处理那势必影响朝廷秩序,望陛下三思。”说完一跪倒地。
开口的丁大全的门生,还没等理宗开口,王主就站了出来,这人打得就是法不责众的心思,还想要妄图拯救他们。冷笑两声,“这位大人就是污蔑我欺君了?”“不敢不敢,小人不是这个意思。”“那你不是这个意思你刚才就是在欺君喽?欺君之罪当斩,恳请陛下从重处理。”王主根本不理那目瞪口呆的大臣,将罪名直接定了下来,交给理宗。
他就是打定了主意,这群人根本不敢得罪他,他将抓获众臣的事放到了自己的头上,谁反对谁就是说他欺君,就只能获得与下趴在地上那位一样的后果。
“哼,这群人企图叛乱,全部明日游街示众,在午门外斩首示众,礼部侍郎欺君罔上,与其一众执行。”就连两位外相都受到了叛乱的罪名,根本没有部门能够审核这件案子,理宗直接就下了决定,其他人看着瘫倒在地的那位礼部侍郎,现在才明白了理宗所想,一个个吓得做缩头鸟,不敢再发一言,心里却在不停地盘算起来。
王主与理宗相视一笑,不再理会众臣,直接宣布了退朝。而这件事立刻以十级风暴在外面宣扬了开来,宋朝将大臣斩首这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回,而且一次性要杀如此多的大臣,这让那群一向有恃无恐的大臣心中凉成了一片。
退朝后他们心中一想,才暗叫失算,今天在朝堂上本就被理宗与王主的气势所慑,不敢多言,而礼部侍郎的处理更是让他们直接噤声,今日杀戮大臣的先例一开,往后再想要无事生非的与陛下硬顶,那可就得摸摸自己的脖子了。但此时再后悔一切都晚了。
有些读书读傻了脑子的儒生反应更是激烈,他们本身没什么本事,可早就将不可擅杀大臣的事情读到了脑子里去,一时间在市井间一片议论谩骂之声,什么皇帝是昏君,北地王是弄成等等不绝于耳,说得好像皇帝不收回成命,不杀王主就不足以平民愤一样。
王主在士林中的民声早就一片狼藉,他根本就不在乎,而这些叫骂声根本传不到理宗耳中,将来史书如何书写还不是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中,倒也是一阵兴奋。
宋朝的言论往往都掌握在儒生手中,而这次任凭他们鼓足了劲在市井间宣传都不能引起百姓的共鸣,反到是叫好之声一片,若说其他的大事,百姓们可能会听,或被鼓动,但这些官僚平常做了多少坏事百姓心中都有一杆秤,只是平时那他们无可奈何,如今却听说往日高高在上的官僚要被游街杀头,这让他们如何不兴奋,怎肯再听之耐之,有激动者甚至对这群儒生挥拳相向,让他们好不狼狈。
总之不管儒生如何传言,都不妨碍百姓们自己的决定,各自奔走相告,明日的游街示众他们必定会早早到场,到时免不了一顿发泄。
此时皇宫御书房内,王主环抱着黄蓉,“明天游街之时,就是一举解决内患之时。”如此铿锵有力的声音好像不是他所说一般,仍旧一脸淡然的与黄蓉调笑着,只有黄蓉自己知道,王主抱着她娇躯的手多加了几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