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剑书绝壁(1/2)
张啸峰、淳于姗姗也沉浸入这份无可言喻的平和氛围中。
良久,陆云浩猛醒过来,心想:“可不能这么沉浸下去,会丧失斗志的。”突发一声啸,震动林樾,山鸟惊飞。张啸峰、淳于姗姗悚然而醒,都不解地看着他。
陆云浩胸中生出一股勃勃之气,他先前拾了一把魑魅国极者的长刀,一直带在身上,这时拿了出来,在手中一颤,刀身抖动如蛇,发出“锵锵”之声。内力到处,就听“铮”的一声,一把千锤百炼精钢打就的长刀已断成两截,他手中只剩下一截约半尺长的刀身。
旋听他清啸一声,身形骤然拔起,向身右一面大石壁扑去。那石壁直立上下,平滑如镜,根本无法驻足。他身悬半空,脚蹭绝壁,以刀作笔,笔势淋漓纵横,率意挥洒,顷刻写就四个大汉字。气势之豪放、之雄壮、之激昂,令人叹为观止!身回原处,壁上石屑犹簌簌而下。
张啸峰、淳于姗姗一直在目不转睛地仰面观看,只见十数丈高的石壁上,擘窠书着四个大字:还我河山!金钩铁划,气冲斗牛,直如要破壁飞去。
“陆哥,好气魄!好书法!”张啸峰击节赞道。
陆云浩面露微笑,他自觉这四字石刻,可谓“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深得“颜体”书法之妙。颜真卿一直是他最崇敬的古人,所以很是下功夫练过他的书法。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出身名门,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间中进士,迁殿中侍御史,为杨国忠所恶,出为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终为李希烈缢杀,终年77岁。德宗诏文曰:“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
颜鲁公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是唯一能和大书法家王羲之相抗衡的书法巨擘,。其书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既有以往书风中的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奠定了他在楷书千百年来不朽的地位,他的“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他的正书,博厚雄强,“锋绝剑摧,惊飞逸势”,以颜世家庙碑为代表;至于摩崖大家,气势磅礴,以大唐中兴颂为最;至最高境界,表现冲和淡远之韵致者,则推李玄靖碑。行草遒劲秀挺,古意盎然,以《祭侄稿》为第一。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争座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
宋欧阳修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宋朱长文《续书断》中列其书法为“神品”。并评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陆云浩见淳于姗姗一双剪水双眸幽幽看着自己不动,侧过脸去对张啸峰道:“今日之事我三人须记着,赶走了魑魅鬼子,我们来故地重游!”
“我也能来吗?”淳于姗姗插言问道。
“当然。”
淳于姗姗两眼发光,神情却似是痴了,她的心思已飞到了那个时候。接下来不知怎的,脸又忽地红得像块红布。
就在这时,远远瞧见一位僧人佝偻着身子走过来。待到了近前,只见他身着敝旧衲衣,脚穿草鞋,一双脚又黑又糙,宛如裹着一层老松树皮。身上背了一个背篓,瞧情形是下山去置办生活用品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