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租船(1/2)
年轻公子回忆起一年之前的那场争位风波,心说:“父皇传位给我,真是没看错人,我没有辜负父皇的重托,把这大宋国万里江山治理得井井有条,蒸蒸日上,国泰民安,欣欣向荣。”颇为得意地想到。
一年以前,大宋国皇宫里,正上演一幕兄弟阎墙、争夺皇位的闹剧。老皇帝病重,几个皇子平时就为了得到皇位而明争暗斗,斗得不亦乐乎,现在到了最关键的时候,更是不遗余力地各逞心机,不顾同胞手足之情,不择手段,你争我夺,甚至刀兵相见,危及大宋国江山社稷。老皇帝被这些不成器的皇子气得吐血,气急攻心,病上加病,转入危急。
幸好有一个皇子没有参予诸皇子的争位斗争,每天晨昏入宫请安,来表孝心,让老皇帝感到安慰,庆幸自已还有一个孝顺的儿子。这个皇子不参予诸皇子为皇位而不顾手足之情的倾轧斗争,给老皇帝留下宅心仁厚、有容人雅量的好印象。
当老皇帝驾崩,太监宣读遗旨,公布新君人选时,听到是自已而不是别的皇子继承皇位时,不但满朝文武百官很意外,就连他自已也感到意外,他当时惊诧得合不拢嘴:自已什么都没做,就当了皇帝,这不是天上掉馅饼么?同时也纳闷:有那么多优秀的皇子,父皇为何将皇位传给我?不怕我把这锦绣江山败坏了?
事实证明,前朝老皇帝传位给这个新君,是个英明之举。他走出深宫,走入民间,微服私访,体察民情,了解民间疾苦。现在大宋国政通人和,国泰民安,一片祥和繁荣的太平盛世景象。
体味了南方的精致、华美、秀丽,年轻公子一时兴起,心血来潮,掉头转向北方,想见识一下北方的味道,这样周游全国,掌握第一手的民情,便于施政。
越过京城,他一路北行。从京城到北部边关有四千里之遥,他行了有一千多里,沿途所见,北方的风土人情与南方异迵然有异,愈往北行,愈见苍凉,还有些粗糙,随处可见到战争对广大黎民百姓的影响,北方人把武摆在第一位,家家户户都有人练把势,会一辆招,随时准备保家卫国。由此可见,北方邻国的蛮族骑兵的凶悍,竟然把兵力投射入中原这么深远。
与苍凉粗糙的北方相比之下,他更觉得春光明媚、繁花似锦的南方就像是天堂。
一条大河拦住去路。
这条大河有个名字叫运河,是大宋国立国前的前代皇朝的文治武功的遗迹,征发百万民工,用人力开挖出来的人工河,可谓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工程。前代皇朝挖了这么条从南到北的人工河,用来运载兵马粮草等辎重物资到北方的水上栈道,对北方邻国用兵,故名运河。前代皇朝的皇帝雄心勃勃,对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用兵,彰显自已的天威,可惜这个万丈雄心功败垂成,被大宋国的开国皇帝钻了空子,鹊巢鸠占,夺走了人家的江山。
大宋立国后,大宋皇朝不再对北方邻国用兵,弃置运河不用。运河上的船队遂改为民用、商用,不再用于军事。
时至今日,运河不独是官方独家垄断的运河,还是民用、商用航运十分繁荣的运河,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
望着这一条大浪滚滚、宽阔得看不到对岸的运河,河面上,大船小船来来往往,年轻公子的美貌夫人身子娇贵柔弱,嫌这几个月来长途跋涉,旅途劳累,不想再走了。
年轻公子却兴致勃勃,一时心血来潮,要坐船北行,既能游览北地风光,又能减少旅途劳顿。他妻子不好忤逆他,她赞同他的这个主意。
运河码头上,不时地有船只靠岸停泊,卸下了一批又一批的货物,或是南下的客人;另有很多船只装载了货物,或是搭乘了北往的客人,扬帆开拔,驶出码头。
河面上,大船小船进进出出,一派繁忙的景象。码头岸上,南来北往的客商一拨一拨上船或下船,熙熙攘攘,川流不息。货摊的叫卖声、船家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与繁华都市里的市场没有分别,一派繁华忙碌的景象。
五辆豪华马车驶入码头,停下来。
从前后四辆马车上先下来十来个身着丫鬟仆人服饰的男女,男的英俊,相貌堂堂,女的俊俏,娇艳如花,无论男女,一个个都是衣服干净整洁,精神抖擞,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俊男美女的组合,甫一亮相,当即就吸引了码头上一大群人的目光。大伙纷纷停下手中忙碌的活计,或是停下步履,驻足观看马车。喧嚣的码头顿时静寂了不少。
仆人们分散开,环列五辆马车外围,警戒着周围的状况,内侧的丫鬟们从中间的马车上搀扶出一对璧人,年轻英俊的公子与年轻美貌的夫人。丫鬟仆人簇拥着年轻公子与美貌夫人,这个排场很少见,引来更多人的目光,大家猜测:这就是大人物吗?不然,排场怎么这样隆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