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献计(1/2)
高峰跟随一大批江湖朋友、武林同道同行,一起坐船走水路,迅速奔赴燕州城,支援固守待援的燕州城守军。ENxeI。O
在旅程途中,高峰有幸结识了如正气侠赵君豪、银剑飞星温泰平等一干江湖豪杰、武林英侠,但他们大都自恃身份,对后起之秀高峰不屑一顾。
抗金志愿军星夜兼程,千里驰援燕州城。三天后,昼夜不停地赶路的抗金志愿军抵达燕州城。高峰是较早抵达燕州城的那批。
这时的燕州城守军英勇、顽强地抗击数倍于己的敌人,将来犯的五万大金军坚决拒之城外,寸步不让。这是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大金军对投降者历来都是残酷屠杀的。燕州城守军,他们没有任何退路,后退、投降就是万劫不复,就是死亡,都是死路一条,只有血战到底,击退敌人,赢得一线生机。
大金军攻城攻得很猛烈、凶悍,如潮水一般一波接一波地发起冲锋,举着盾牌阻挡高城上守军射下如雨如飞蝗一般的密集箭雨,不顾伤亡地往城下冲;冲到了城下,躲避高城上守军丢下的石块或滚木雷石,架起云梯,举着盾牌、手执弯刀,爬云梯登城;云梯被城上守军推倒,未死的金兵又抬起云梯,架到城墙上,爬云梯登城;云梯此起彼倒,金兵前仆后继地攻城;或是死命地推着巨木车,不顾一切地往城门口冲去,猛烈地撞击城门,妄图撞开城门,杀入燕州城……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燕州城守军凭借高城厚墙这个地利,义无反顾、同心协力地拼死抵抗异族侵略者。他们居高临下,用弓箭发射密如飞蝗的箭雨,把大金军的大部队阻挡在远处,大量射杀了冲锋攻城的金兵;抛下石块、滚木雷石,或泼下沸水、焦油等,砸死、打伤、烧伤、灼伤金兵,令金兵失去战斗力;推倒云梯,坚决不让金兵登上城墙;紧守城门,不让金兵的巨木车冲撞开城门……
燕州城守军浴血奋战,一次又一次地击溃大金军的攻城攻势,让大金军在城下丢盔卸甲,丢下许多尸体,仓惶溃退,狼狈逃窜。
他们坚持抗击大金军长达五天四夜,舍生忘死地打退了多达数百次的进攻,给予大金军大量伤亡。但由于敌我在兵力上过于悬殊,数量上的劣势,这数个日夜的苦战,燕州城守军未能击退城下的大金军、解开燕州城之危机,燕州城依然处于大金军重重包围之中。
尽管燕州城未被攻破,但目前的形势不容乐观。在给敌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同时,“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一万两千余人的燕州城守军自身也伤亡很大,战斗减员,这时剩下不到六千人,伤亡殆半。而剩下这些人,五天四夜的连续苦战,精神高度紧张带来精力消耗过大,一个个明显的体力不支,已经异常疲劳、筋疲力尽。
并且,燕州城外围三面皆被大金军重重包围,只有通到城内的运河渡口还在守军手里。运河,这条至关重要的、可以说目前是燕州城守军唯一的生命线,来自内地的官方的船只遭到大金军的箭雨攻击,一见封锁就停航或返航,无法从水路给燕州城运送补给,也几乎被大金军给截断。这条生命线若是被掐断了,后果不堪设想。
外有敌军包围,城内库存的兵器武械,由于消耗过大,现几乎耗费殆尽,粮食匮乏,濒临山穷水尽的绝境,燕州城的守备处于非常薄弱状态,燕州城岌岌可危矣!!!
当抗金志愿军坐船,在运河河面冒死闯关,毫不畏惧地闯过大金军的封锁线,从水路抵达燕州城。真是送来了及时雨啊!燕州城守军固守待援,抗击大金军,面临山穷水尽的绝境,总算等来了援兵。有抗金志愿军这批生力军的加入,强有力地支援了处于绝境中、绝望中的燕州城守军,带来了一线希望。
不过,这批闯过大金军封锁线、进入燕州城的抗金志愿军,作为生力军,能给疲惫不堪的守军带来什么作用?扭转战局,解开燕州城之围困吗?这恐怕是异想天开了吧!
首先,抗金志愿军是由绿林草莽、江湖武林中人、田间地头劳作的农民、都市市民等社会各界人士组成,他们没有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不懂得军队作战,要令行禁止,步调一致,一切行动听号令、听从指挥,他们自由散漫惯了,哪里受得了号令的约束,这样的部队的战斗力有限,强不到哪里去。
其次,目前燕州城守军最缺的是刀枪剑棒、弓箭、滚木雷石等武器兵械,还有粮食,这些志愿军都无法提供援助,他们只带了人过来,凭着一颗红心、一腔热血,热情地前来援助……
一句话,抗金志愿军对燕州城守军的支援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左右不了战局,想解开燕州城的危机还微乎其微,渺茫得很。
经过五天四夜的激战,燕州城的守备变得异常薄弱,抗金志愿军刚进入燕州城,尚未来得及充实到守军里、帮助守军驻防、抵御大金军,守军的防线便被大金军突破,撕开了一个缺口,攻进燕州城。
在燕州城的北面、东面、西面防线中,北面防线正面之敌是大金军主力,面对大金军的正面重压,遭受到大金军疯狂的攻击,承受的压力超过其他两面防线,被破坏得最为严重,守备也最为薄弱,最为危险。
大金军向燕州城发动攻击,燕州城北门是攻击的重点。燕州城北门守军已成强弩之末,无力守卫住防线,被大金军一个攻势,进攻得手,攻上了城楼。北门守军无力发起反击,北门落入大金军之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