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火头营(1/2)
雁门关外,战火纷纷,千里之地,竟被战马踏得寸草不生。
龚武懒散地身在一个土堆上晒着太阳,望着不远处同样懒散的几个兄弟,不由一阵阵苦笑,看着他们一个个懒散的身势,这倒不是他们在偷懒,而是现在中饭刚过,他们事情俱已完成,现在正是无所实事之时。
龚武其实现在的身份也挺牛的,那就是大将军直属火头大营火头大哥,手下有十来个小弟,都是一起扛着黑锅,看着别人打败仗的好哥们。大军败仗不断,大将军心中怨气可想而知,最直接的出气桶就是他们这帮为大将军做饭的兄弟,每天基本上都有一顿抽,而龚武身体最强壮,抗揍能力特强,所以就成了大哥,只要他一吭声说不去送饭,那帮小弟没有一个敢吭声。
龚武伸了个懒腰,刚才挨大将军那几脚疼痛早消,只是心中一口闷气不知何时才能发泄。一年来,来时的豪言壮语还在脑中回荡,只是现在的处地不堪回首,还好当被丞相送的那把刀依旧锋利无比,南宫出品就是南宫出品,劈了一年的柴却无丝丝磨损,这多少给了龚武些许安慰。
一年的火营生活,龚武也明白了自己为何落到如此处境的原因。原因还得从十多年前的一场政变说起,话说当年袁太师和大将军杨飞颐意图谋反,失败被诛九族。而这个镇北大将军徐光耀正是当年那大将军杨飞颐手下副将,同杨飞颐出生入死,始终不相信他会谋反,认为是朝廷污陷,这些年一直忙于战事,无力去查,但却对杨飞颐之死耿耿于怀,尤其对当时的朝廷大功臣丞相上官伯恨之入骨。
只要是朝廷选拔过来的人才基本上被他派往火工营背黑锅,过来之前与丞相有关的人更惨,一来不说别的,先送上一千军棍,打死了就埋了,没死的就剩下龚武和他那十来个小弟,被直接委任大将军直属火工营,日夜供大将军出气。可怜朝廷北方大军四十万有余,除了镇北大将军徐光耀本人之外,没有一个将才,面对蒙古十万精兵,次次惨败,时下四十万只剩不到过半。
龚武看了看这十来个兄弟,除了那个一有时间啃书本的书生袁浩冉之外,无一不是武艺高强的将士之才,先不说别的,几年的沙包生活就足已练就一身精皮铁骨,而且这九人俱是武举选上来的前三甲人才。只是不堪的命运之手,把他们往日的荣誉通通抹去,连名字都不剩下,十个兄弟里,就只剩下龚武才来不久还有名字之外,就只有那个书生还有名字,其他八人都只按武功高低排了个名,龚武是老大,其余八人就是老二到老九。
至于那个书生为何还有名字那也是有理由的,一是他是书生,那种独有的清高使他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名字,二是他是这里仅存的书生,其他送过来的文举人才在那一千军棍之下全部埋骨关外,三是他也特历害,不但文采出众,行军布阵无一不通,无一不精。每次大将军与蒙军威开战,他就会给龚武他们讲解这场战的布局,仗还没开打,结局和损失他都分析得清清楚楚,仗打完,一切都都如他所料。于是大家都记住了他的名字,还记住了他一句话,如果有一天由他指挥大军,哪里只要五万人,他也能在三年之内扫平蒙古。所以他们九兄弟发誓,只要有一天有一个人能够出人头地,一定要把拉过去当军师。……
时光飞梭,又是一年过去了,随着一场接一场的大败,军队数量锐减到不足十万了,很多火工都已失业,当起了小卒。只有受丞相恩宠的龚武十兄弟依旧还背着黑锅,沙包依旧。
这两年来,龚武十兄弟却也没白过,烧饭之余,书生袁浩冉便教他们行军布阵,依他的一句话就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只要他们十兄弟中,有一粒金子发光,其余九粒皆会大亮。当然龚武他们为了保住这位军师,不让他那潺弱的身子被风吹倒,便在书生教他们之余,一个个试练起他们的推拿手法来,龚武也把太极拳教给他们,这太极拳当真了得,强身健体当属一流,书生在他们一阵乱推乱拿之下,再每天练练那太极拳,当初那风吹就倒的身子现已健壮如牛。
“大哥,要坏了!”这一天,书生对龚武说道,其余兄弟顿时围了过来。
“怎么了,袁大军师!”龚武对袁浩冉问道,袁大军师就是龚武他们对书生的称呼。
“这场仗要大败了,只怕我军北方要失守了。”书生说道。
“袁大军师,此话怎讲?”龚武问道。
“你看,我军连续几年来,损失惨重,虽然依旧对外称还有三十万,但蒙军哪是傻子,这次战场选在雁门关外地势平坦之地,分明就是决战之势。我想蒙军一定是倾巢出动。而徐将军一向喜欢从敌薄弱环节突破直插敌方后方,而前几年蒙军都是小规模作战,徐大将军一直无法用上,这一次是决战,他肯定会如此用兵的。”书生说道。
“那不更好,攻入后方,再回迂与正面形成两面夹击,到时蒙军再强也是必败之局呀?”老九快嘴说道。
“差差差,老九你不知,蒙军与我军交战无数,早就知道徐大将军的喜好,所以他们一直以来都是以小规模损耗为主,为的就是这场大战,我想那带军之人一定是蒙军第一勇将斯日波,这斯日波又号称神戟大将,戟下无一回之将,当真了得,尤其他手持那条戟据说就是武林中兵器谱排名第七的画魂戟。”书生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