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乾隆四十八年 > 十八世纪的中日贸易

十八世纪的中日贸易(1/2)

目录
好书推荐: 穿越之剑客美食家 开头与结尾 天下归晋 柯南世界中的检察官 碰瓷之王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 龙泽传记 相亲相出个总裁妹妹 一切都要从我登录了女号开始说起 盖世奶爸

注:以下部分资料来源于日本学者大庭脩(xiu)的著作《江户时代日中秘话》。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郑克塽降清,标志着清朝彻底完成了对中国的全部统治。

由于郑氏的灭亡,德川幕府就停止了对外输出黄金。原本输出黄金的目的是支持郑氏反清复明。

1684年,清政府彻底废除“迁界令”,开放海禁。到了1688年,赴日贸易商船最大化,达到193艘商船,当年前往长崎的中国商和水手接近万人。

为防止金银大量外流,1688年(日本贞享元年)德川幕府便颁布了颁布了旨在限制贸易的“贞享令”。

规定唐船的贸易定额一年以六千两银为限,此称“割付仕法”;来日的商船以起航地为划分标准,每船限定一定的贸易额差,以入港顺序累计计算,贸易额一达到六千两,即禁止以后的商船入港贸易,令其载原货返回。

之后的“正德新令”也延续了这一标准。

十八世纪,日本铜产量下降,出口不足。而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则价格高涨,走私贸易增加。“正德新令”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出台的。

该法令规定,一年的入港船数限定为三十艘,允许入港通商者仅限于日本方面事先给予信牌(长崎通商执照)的商人,购铜年限额为三百万斤。这一原则一直被沿袭到幕末,只是在船数和贸易额上有增减。

不过随着日本出口的铜越来越少,到了十八世纪末,一开始制定的六千两贸易总额,到后期则变成了只针对贸易总额中的铜,不含其他货物交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