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错觉(2/2)
“我就没打算在北京买房!要买也回山东老家买,挣够了钱带着老婆孩子回家养老不是很好嘛。在这儿人这么多,压力还这么大,受这份儿罪干啥。”
“你这么想的啊!”人二土很震惊,但是也不好反驳,如果有能力谁不想在北京买房呢,还不是迫于无奈,至少人二土是这么想。不过后来人二土又遇到一个要好的山东同事,他也是跟李东一样的想法,而且说话也都直来直去,直抒胸臆,给人一种自信的感觉。虽然后来这人也在北京买了房,但是他还是觉得小城市更好,他觉得那些盲目迷恋大城市生活的人都是不成熟的表现。
人二土大学时去过山东大爷家玩,确实不错,靠着海边,洗完海澡坐在岸边喝着啤酒吹着海风,住着二层小洋楼,是很舒服的生活,甚至有些奢侈。不过那时大爷却经常鼓励他:
“我们这辈子就这样了,在这破地方一呆就是一辈子,虽然个个都觉得自己在本地挺有面子,整天吃吃喝喝,吹牛玩闹,跟你们这些在大城市的活法儿不一样,其实啥见识也没有,你看有时候我们出去旅游都特别小心,也不愿提自己是哪儿人,怕被人家笑话。你看你那两个哥哥,都是靠我的关系给他们安排个工作,年纪轻轻这辈子就这样了,有啥意思。”
人二土知道大爷在北京读过大学,只是他那个年代要服从分配,心不甘情不愿的分到了山东一个造纸厂,虽然混的风生水起,九十年代就住上县委分配的独栋小洋楼,心里却一直有遗憾,就像他退休后还是选择被返聘回去工作一样,像是对人生的感叹,也是对命运的不妥协。
人二土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文化类节目,几个文化人讨论的所谓人和城市的关系,一个嘉宾说如果把城市分为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那人是不是也应该这么分,虽然不准确,但是意思是这个意思,一流的人在一线城市,如果在二线或者更低的城市对这人来说就是一种折磨,反之如果二流三流的人在一线城市也是一样的结果,不匹配必然带来痛苦的焦虑。但是同桌的另一家嘉宾有点气愤,觉得把人分三六九等有些荒谬。人二土觉得这事儿颇有些道理,只是每个人对自己的认知都是不客观的,甚至没有谁会觉得自己不属于一流,只是怀才不遇而已。
人二土就是这样,年轻时他觉得自己肯定是一流人才,虽然他身边不乏那些天赋异禀让他佩服的五体投地的人,但是他仍然觉得自己是有机会的,有天赋的,他会用努力和一丝丝的运气去兑现自己的天赋,成为一个他心目中想活成的样子。他曾经无数次想象过自己站在台上发表成功感言的样子,就像那些成功企业家一样,是那么自信,洒脱,受人追捧,他把这种想象化为前进的动力,他觉得不要多,一次就够了,这辈子一定要有那么一次,才算不白活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