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九号实验室(2/2)
“哪来的?!”白处长情不自禁地脱口问道,话刚出口便意识到自己擅越了。
“呵呵。我只能告诉白处长和同志们的是,这一套密码系统设备是我们仿制的,其余的只能无可奉告了。”戎瑞笑了,两手一摊对白处长说。
“那这个恩尼格玛密码系统设备是哪国生产的,是苏联的吗?”白处长虽然知道从戎瑞那里问不出什么来,但还是接着问道。
“无可奉告。”戎瑞摇摇头。
“那这台密码系统设备是我们自己仿制生产的吗?”白处长也许是太兴奋了,居然问个不停起来。
“无可奉告。”戎瑞还是摇摇头。
“听你刚才地意思,这套密码系统设备的技术莫非是偷来的?”白处长不死不休地问道。
“呵呵!……差不多吧。也可以这么说。”戎瑞无奈地回答道。“有一点我倒是可以透露,我们的这套恩尼格玛密码系统设备比原货要先进不少。同志们请看,通过加密机上面的这五个转子和这上面的反射器,经过其加密的数据信息变换可能性就可以达到一万亿地一亿倍。按照评估,这套密码系统设备应该可以保证我们使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嗯……或许还可以更长一些时间,但那就不保险了……”
“只有三到五年?”白处长和在座的众人倒吸了一口冷气。他们刚刚还震惊于戎瑞所说一万亿的一亿倍呢。原本还以为有了密码系统可以万事无忧了,哪成想戎瑞竟然说只能保证三到五年的时间。
“是的,诸位首长,同志们,按照这套恩尼格玛密码系统设备的设计原理,五个转子已经是它的极限了。”戎瑞似乎有些遗憾地拍了拍加密机。“我们的这个时代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不远地某一天,机械和电子管的时代终将会被晶体管时代所替代的,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规律。……我们的老祖宗发明了算盘,使得人们的计算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而推动了那个时代科学的发展,也是当时我国科学实力的具体体现。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现如今我们落后了,不是落后一点,而是落后了整整一个时代。或许在,某个西方发达国家地某位科学天才就已经在研制可以每秒钟计算几百次、几千次,甚至每秒计算上万次的科学仪器。这就是差距,可惜我们没有这个条件,也没有这个精力。我们还得先打败日本帝国主力的侵略……”
白处长和会议室内的众人被戎瑞的话说得楞住了,戎瑞说地无可否认都是事实,他们有什么办法。白处长更是明白,还在江西苏区地时候,中央曾经向苏联要求提供密码机。原以为都是一家人。应该好说话。可人家毫不客气地拒绝了,连个理由都不给。三五年就三五年吧。至少红军现在不也终于有了这种神奇的家伙吗。想到这里,白处长不禁对九号实验室充满了期待。
刘伯承总参谋长和军委地几个局长比白处长想得更多,多年的征战历程,使他们更能明白决胜千里之中信息的重要性。在座的首长当中,只有刘伯承总参谋长参与了组建九号实验室的决策。此刻,他正眯着眼睛看着眼前的戎瑞,思绪却飞到了几个月前的另一次会议。当时的会议上,能够参加会议为数不多的人都被戎瑞展示出来的恩格尼玛密码机震惊了。德国的军事技术,几乎所有人都没有听说过,谁也不知道这部密码机到底具有怎么样的性能。等到红军总部唯一的密码专家,也使现有红军密码的设计者,天才地数学家蔡德昭观看了恩格尼玛密码机的演示之后,才被一阵狂喜所笼罩。这才经过了几个月的时间,九号实验室居然真的按照戎瑞的设想仿制并改进了恩格尼玛。
关键地问题并不在仿制成功这个成果上。就像戎瑞说的那样,关键是要研究并掌握完全属于自己密码技术和设备系统。在密码技术上受制于人是非常可怕的,即使是掌握在社会主义苏联的手里也是绝对不可想象的事情。九号实验室作为一个绝密的技术部门,知情的范围仅仅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而且完全了解它地人只有区区几个人。周副主席、总军事情报李部长、九号实验室的创建者戎瑞和自己。这其中只有戎瑞才是真正掌握九号实验室的人。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是中央军委特勤局的局长和九号实验室的创建者,是因为他在仿制、改进恩尼格玛密码机方面的贡献,更因为他提出的设计研制完全独立自主地密码技术计划。连天才的红色数学家蔡德昭都不得不承认,戎瑞其实更适合于直接领导密码技术的研制开发工作。
根据戎瑞提出的天才设想,九号实验室第一任主任蔡德昭编制了红色系列密码的研制计划。按照这个计划,党和红军的专用密码将分为三个系列,分别以“红色迷雾”、“红色幻觉”和“红色拉丁舞”来命名,这三个系列的密码将被专用于军委与红军总部、情报部和作战部队使用。其中用于作战部队使用的“红色拉丁舞”密码将直接采用恩格尼玛密码系统加密。因为这是最为方面快捷而且较为可靠的加密形式。虽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但只要及时更换恩格尼玛密码机地转子和密钥,在相对固定的时间段里面几乎是难以破解的。当然了,假如敌方的密码破译人员掌握了同样的恩格尼玛转子和密钥,那就另当别论的,尽管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因为,多年的实践证明。党和红军的保密工作一向是卓有成效的。“根据近段时间截获的共军电讯信号分析,我们已经可以看定他们完全更换了原有地密码。”
“真的,你肯定?”军统局西安电讯侦听室主任胡愈之大吃了一惊。
“可以肯定,主任。这样的话,我们这大半年来的工作就白做了,实在是可惜。嘶……主任,会不会是共军觉察到我们正在组织破译他们的密码,可我们完全是在极度秘密状态下工作,连西安工作站都不知道地呀。”
胡愈之地心里乱得很,西安电讯侦听室自从去年组建历来。戴老板给予了极大的希望,希望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共军地陕北根据地虽属鸟不拉屎的贫瘠之地,但他们的保密工作实在是太严密了,简直用滴水不漏来形容都不为过。为了打入共军内部,军统局和中统局已经失去了好几批优秀的特工。去年,根据中德两**事合作计划,派往德国慕尼黑盖世太保情报学校学习密码破译技术的人员刚一回来,戴老板就组建了西安电讯侦听室,自己可是被寄予厚望的呀。几十台套的设备,二十几号宝贵的人才。这下好了,对共军的密码破译工作刚刚有了起色,他们却全面更换了。***……丧气!不行,这件事情必须赶快上报戴老板,不管付出任何代价都要尽快拿到共军的密码。哪怕只有一点可为破译工作提供线索的蛛丝马迹。也好过现在这样的被动局面呀。
“主任,我们分析室的几个小组经过对最近截获电讯码的分析。大家形成了一个比较一致的意见。”
“嗯,什么意见,你说说看?”胡愈之舒了一口气,这帮人虽然年轻,但还不是毫无用处的。
“我们经过分析之后,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个,按照以往的经验,我们一向认为共军的密码属于苏联密码的体系。但是,这一回,我们的一致意见和以往的经验几乎完全相反。”
“继续。”胡愈之愣了一下。
“是这样的,我们在最近截获的共军密码中发现了德国慕尼黑体系的痕迹。”
“噢,这有区别吗?”有了发现就好,胡愈之心想,他也知道破译密码并不是一朝而就的事情,对技术人员不能太苛刻了。
“密码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使用已久的密码不是说改就能改的,这必须拥有非常成熟的技术储备。而密码技术的设计和开发,恐怕不是共军能够吃得消的,没有迹象表明他们有自己的研发实力。我们不也是这几年才刚刚起步嘛。”
“这个我懂。”胡愈之点了点头。更何况苏联的密码体系与德国的慕尼黑体系完全属于两种形式,两者之间没有任何连带的关系。我们发现的情况……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除非德国人愿意将自己的密码技术拱手送给共军,而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