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克林福兰的造桥计划(1/2)
陕北,延安。
“报告,湘粤边来电,赵钱”赵秘书一阵风似地冲到了主席的窑洞门口,这才气喘吁吁地喊道。
“报告,延安回电孙李”
“太好了!”陈毅首长接过参谋手中的译电稿兴奋地挥了挥手。“这个赵钱孙李,就是我跟中央约好的,一旦南方留守中央分局与中央总部失去联系,在此电台联络的第一个呼号就是赵钱孙李,哈哈!”
“万岁!”简易的草棚子里面爆发出一阵喜悦的话喊声。
“万参谋!”陈毅首长满脸笑容地叫过了作战参谋。“快,快去请项英书记!……噢,还有郑平和同志,保卫部的同志现在可以不用为难他咯,呵呵!……快去,快去!”
“腊月桂花遍地开,鲜红地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嘿,张灯又结彩呀嘿……”
“首长,现在都已经是春天了,哪来的桂花呀,呵呵!”
“对对,你说得对,小鬼,现在已经是春天了,哈哈!”社,三楼宴会大厅。
在孔祥熙的亲自押阵下,现场的募捐气氛达到了**,好多外国人也都参与了进来,不过他们的捐资并不多,只是参与一下而已。相比之下,中国人的捐资就实实在在多了,根本就没有少于三千大洋的。也不是所有的外国人都只是应付一下,戎瑞对面的一位精瘦高个的英国人就捐了两万元,他是捐给南京仁爱教会医院地。
“五千元!”站在戎瑞身边的那位绅士唯恐别人听不见似地叫了起来。引来了一片侧目。
“孔部长的酒会上要是出手少了,那时一点面子都没有的。”绅士有意无意地瞄了身旁的戎瑞一眼,丝毫也没有觉察,他自己的五千元捐款在司仪那里连个名字都没有被报到。
戎瑞微微一笑,他注意到台上的孔大老板已经把目光停在了自己的身上。这绝对是敲诈,绝对是吃大户,孔大老板热乎乎地眼神让戎瑞感到又好气又好笑。这位孔夫子的后人今晚是非要自己放血不可的了,还好只是捐资。不是问自己讨要军费财政援助什么的。
“诸位,女士们,先生们,请安静!”孔祥熙笑嘻嘻地拍了拍麦克风,举起了双手向大家示意。“诸位,孔某人向诸位介绍一位年轻的商业俊杰,来自美国克林福兰投资集团的戎-瑞,著名的富豪瑞先生!有请瑞先生,请上台来!”
还要上台去呀。这个孔大老板唯恐天下不乱是不是,戎瑞耸了耸肩膀,无奈地朝台上走去。酒会上的人都用惊异的目光看着戎瑞,对于克林福兰投资集团地瑞先生,他们早已经耳熟能详了,前段时间发生在上海的事件报上可没少报到的。只不过,戎瑞很少公开活动,所以报纸上没有他的照片,酒会上不认识戎瑞的自然不知道这位年轻的中国人竟然就是报上的那位亿万富豪戎-瑞。
“他……他就是克林福兰的亿万富豪瑞先生?!”原先站在戎瑞身旁的绅士张大了嘴巴,不能自信地自言自语。“天哪。我失去了一次结识亿万富豪的机会,这……我……”
旁边地人还以为他有什么可以报料的呢,哪知道竟然是这么傻呼呼的话,纷纷嗤之以鼻。
“女士们,先生们。这位就是著名的克林福兰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戎-瑞先生,请报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孔祥熙笑容满面地走下主席台,把戎瑞拉了上来。“诸位恐怕没想到吧,瑞先生还是我们华人呢,呵呵!”
“谢谢,谢谢,女士们。先生们!”戎瑞向场下鼓掌地宾客们举手致意。“谢谢大家的掌声,非常感谢!诚如孔部长所言,戎瑞如假包换乃是一名黄皮肤黑头发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场下的宾客们掌声更热烈了,尤其是在场的中国人,倒是不为别的,就为能有中国人跻身亿万富豪之列。这其中有羡慕,有骄傲。更多的则是酸酸地妒嫉。热烈鼓掌的还有美国和英国的驻华官员们。他们早已经得到了国内的指示,对待瑞先生可要客气一些。再说了。作为外交官能结交亿万富豪谁不乐意,管他是中国人还是犹太人,有钱才是真正的实力。
“也谢谢孔部长的盛情。”戎瑞向孔祥熙微微欠了一下身体。“不过,孔部长的盛情让戎某感觉似乎有一点吃大户地味道,呵呵!”
哈哈!戎瑞地话引起了现场所有人的一阵大笑,连孔祥熙也咧嘴大笑起来。
“作为一名中国人,戎某很荣幸地能够为我地祖国作一点贡献,所以这个大户,我倒是很乐意当的。”戎瑞举手微微摆了一下。“刚才很多朋友们都已经为戎某做出了表率,戎某也自然不能落后于诸位关心国人福祉的先贤。借此孔部长的酒会,戎某要代表我们克林福兰投资集团宣布两件事情。”
一听亿万富豪戎瑞先生要宣布事情,所有的人都竖起了耳朵,生怕漏掉了一个字。
“这第一件事情,我要宣布的是,为了改善长江南北两岸的交通,改善首都的商业投资环境,也为了方便南北两岸的民众过江的需求,克林福兰投资集团将为南京市建设两条开合式过江钢制浮桥,所有建造费用全部由克林福兰投资集团承担。”戎瑞笑眯眯地宣布道。“这只是暂时的计划,远期,克林福兰投资集团将筹资建造第一座长江跨江公路和铁路两用大桥,全部建造费用也将无需国民政府承担一分钱!”
所有的人都愣住了,他们刚才还以为戎瑞先生要宣布的是克林福兰投资集团的捐资方案呢,哪知道竟然是这么一颗重磅炸弹。过了好一会儿。现场的宾客才反应了过来,当然,反应最快地自然是新闻界的记者了。
“瑞先生!”戎瑞一看举手的人,竟然是《芝加哥观察家周刊》的驻华首席记者小麦克维尔先生。“我是美国芝加哥观察家周刊的驻华首席记者小麦克维尔,请问瑞先生,您说的造桥计划大概需要多少资金?”
小麦克维尔一下子就问到了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上,在场的人又把目光投向了主席台上地戎瑞。
“问得好。”戎瑞点了点头。“在我们克林福兰投资集团这个造桥计划当中,需要建造的是三座大桥。其中过江钢制浮桥两座,钢筋混凝土公路和铁路两用大桥一座。我们的首席精算师已经作过详细的测算,钢制浮桥每座大概投资在二十万美元左右,两座浮桥加上其他费用,总预算控制在五十万美元。钢筋混凝土公路和铁路两用大桥到底需要多少钱,我也不知道,因为设计图纸都还没有拿出来呢,呵呵!桥梁的建造,特别是大型桥梁的建造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不过我可以提供大家一个非常有参考价值的案例。那就是即将竣工的美国旧金山地金门大桥。由约瑟夫-斯特劳斯先生设计的金门大桥从四年前的193年1月份开始建造,它横跨著名的金门海峡,大桥总长大约是2700米左右,桥宽27米,需用钢材至少在十万吨以上。虽然我并不知道金门大桥最终的确切决算造价是多少,但绝不会少于3500万美元!”
现场响起了一片惊叹的声音,那些来自美国的人们情不自禁地挺起了自豪的胸膛。
“什么,3500万美元,这……瑞先生是不是疯了?!3500万美元哪,那可至少是一亿元的天文数字呀!……这么多钱。就这么白白送出去了?!”那位绅士先生又在犯傻了,连呼吸都情不自禁地粗重了起来。“有那么多钱,怎么就捐出去了,整个一傻子嘛!”
“当然了,在我们建造同样的大桥。估计花不了这么多钱地,毕竟我们这里的人力成本相对要低一些,呵呵!”戎瑞笑了起来。
“但这绝对是一个无比雄伟的计划,不是吗,瑞先生?”小麦克维尔也跟着笑了,他知道自己抓住一个爆炸性的新闻了,还能有哪个记者比他更能够容易得到克林福兰的造桥计划内容呢。
“地确!……的确是一个无比雄伟的计划!”孔祥熙的嘴巴从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开始就再也没有合上过。
“的确如此。孔部长。”戎瑞朝愣在那里的孔祥熙笑嘻嘻地点了点头。“您看,本来这个造桥计划是要在明天地会议上才正式提交国府的,您这一把我拉上来就把这个计划提前曝光了,呵呵!”
孔祥熙此时的表情可谓极其丰富多彩,他一边是因为戎瑞在自己举办的私人酒会上宣布这个消息而暗自得意,另一方面也恰恰因为这个而略显有些尴尬。他不知道蒋委员长知道克林福兰投资集团的这个造桥计划提前在自己的酒会上宣布会怎么想,毕竟这不仅仅是一项简单造桥计划。更是能够沟彰显国民政府建设成就的政治姿态。孔祥熙几乎不用通过脑袋就知道。国民政府是肯定会批准戎瑞地造桥计划地,别说不用政府花一分钱。就说能够带动的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就由不得国民政府不同意。
大手笔呀,绝对是大手笔,而且是一项扔钱地大手笔。孔祥熙越来越看不懂戎瑞了,原先他只是认为戎瑞不过是一个有钱的爱国商人而已,更准确地说是一个对日本人有着刻骨仇恨的中国人。国民政府情报机构的情报收集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戎瑞的家人是怎么死的,这个信息早已经放在了国民政府首脑的办公桌上。几乎所有的国民政府高级官员,甚至就连蒋委员长在内都不怀疑,戎瑞资助国民政府地动机有什么问题,抗日毕竟还是要靠政府的国家行为。同样作为一个商人。而且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孔祥熙当然知道戎瑞的造桥计划没有刚才说的那么简单。呵呵,350万美元,就是当废纸扔到长江里面,也会溅起滔天的巨浪,戎瑞肯定有其他的目的。当然,如果戎瑞或者他地克林福兰投资集团的条件不那么令国民政府难堪的话,同意又何妨。慈善活动也好。经济建设也好,政治把戏也罢,都只不过是某种表现形式上的买卖而已。
“我是英国泰晤士报的驻华记者纳德,请问瑞先生,您能不能透露一下您的造桥计划选址在什么地方吗?”
“当然可以,记者先生,我们还没有能力在地球与月球之间建立一座桥梁,这样的事情还是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