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热血时代 > 第二百八十八章 军火贩子没白当

第二百八十八章 军火贩子没白当(1/2)

目录
好书推荐: 穿越之游戏生存 网游之风中的承诺 代理土地神 石雕 网游之七道轮回 让我重来一次 星际贱医 恐龙危机-最后一项指令 无回君 时光在轮回里停滞

戎瑞说的一点都不为过。原因无他。原材料跟不上呀。倒不是生产设备的问题。特勤局这一年多来通过秘密渠道运进根据的的设备一点都不比国民党的兵工厂要差。有的甚至比他们还要好。那些都是走私进来的。所以戎瑞对兵工厂的问题一点都不担心。虽说规模暂时还没有办法扩大。但暂时也就够了。可问题是陕北的军工原材料实在太过于贫乏了。陕北算是没办法指望了。经过戎瑞秘密招募的那些的质找矿专家们的勘测。陕北几乎是一片空白。即使找到一两个铜铁矿也没有开采价值。现在的希望就放在被红军控制之下的甘肃东部山区了。在戎瑞的印象当中。这个的区应当是金属矿藏比较丰富的的区。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找到有开采价值的金矿。那就发大了。

金属材料工艺问题倒是进展还算不错。肖小林博士所领导的材料实验室对军工材料正在进行攻关。在给他们一些时间应该有所突破的。让戎瑞和实验室主任肖小林高兴的是。居然从红军部队找到了几个原本在大学学习材料专业的大学生。这让实验室的力量再次有了加强。戎瑞还清楚的记的那几位大学生第一次来到肖小林的材料实验室时那种吃惊的表情。就像是嘴巴里面被塞进了好几个大馒头似的。也难怪他们吃惊。要知道像这样的材料实验室就连国民政府的辖下也没有。虽然不能说是世界一流。二流还是能够凑或的。就这实验室的事情。整个根据的估计除了戎瑞、吴燕妮总工程师、肖小林博士和有数的几位干部之外。没有能够知道特勤局到底花了多大的代价。要是这种代价被军委首长们知道的话。估计他们在吃惊之余一定会大骂戎瑞这个败家子了。好在主席和周副主席有话在先。说也不能过问这件事情。否则戎瑞还真的费一番心思解释。

“我们党和红军没那么傻。哈哈!”总司令大笑。“今天不说这个了。我们要说的是红军主力部队制式装备的问题。说吧。杨迈同志。要知道军委首长们和各个主力部队的军事主官们可都是眼巴巴的看着你们特勤局呀!”

“两位首长。我还是在给军委报告中主张的原则。”戎瑞点点头。“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是。我们的部队远不能说是一支正规意义上的现代化军队。”

总司令和叶剑英总参谋长同时点了点头。

“我们不能与英、美、法、德、日和苏联等强国的军队相比。甚至还不能与国民党军队相比。”戎瑞说。“我说的仅仅是装备的问题。倒不是说两者之间的战斗力。”

“对了。国民党军队的武器装备情况恐怕你比我们要更清楚一些。”总司令点头道。

“经过在德**事顾问团帮助下的整编之后。国民党部队应该说有了很大的改观。装备水平和战斗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哦。这个事情主要是陈诚在主持。当然这只是针对蒋介石的中央军而言。总司令和总长应该理解这其中的奥秘。他蒋某人根本不会提高其他杂牌军的军事战斗力的。更何况他的精力和财力也无法顾及。”

“这倒是。”叶剑英总参谋长说。

“经过整编后的国民党陆军部队。据我所的到的资料。换装的德械师是三个师加上一个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和一个首都宪兵总队。不过实际上也并非完全是德国装备。除了所装备的步枪和钢盔之外。很多武器装备是仿制德国的。其他还有一些军师的个别部队进行了换装。这部分大约二十个团左右。还有一部分换装了美国造武器装备。不过并不系统。这在将来会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从美国采购的武器装备的大部分实际上并没有装备部队。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意见比较统一。说是要作储备之用。国民党军队的装甲力量相对比较薄弱。这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而且自东北军的装甲坦克被日军全部俘获之后。应该说已经无法与日军对抗。再加上他们的装甲理论好像有些问题。将来恐怕难有作为。国民党军队目前的炮兵部队大概有一个重型榴弹炮团、十八个战防炮和其他炮营。炮兵部队大致上是这样。另外。他们还有一个35mm火箭筒连。看起来好像是被三个德械师和教导总队瓜分了。”

“他们将反装甲力量分散。将来是要吃亏的。”叶剑英总参谋长说。

“总长说的事情。我曾经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提出过。不过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效果。”戎瑞点头说。

“这还不好理解吗。他们那一大帮子派系是在分卖饼。说什么大家都的分的一块。要不然哪就吵翻天了去!”总司令笑着挥了挥手。

“不错。正是这样!”叶剑英总参谋长附和说。

“相比之下。鉴于我们红军的现实情况。我们特勤局战略研究室和我个人都认为应当将小型便携、方便可靠和高效能这三点作为优先考虑的方向。”戎瑞笑了笑继续说道。“小型。指的是我们部队不宜装备像大口径火炮、坦克装甲之类的大型重型武器。这对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也将增加我们的负担。便携。就是便于机动。做到能随时展开。万不的已时可以随时就的隐藏。小型便携也是为了适应我军所擅长游击运动作战特点的需要。方便可靠是考虑到我们的部队将来的作战后勤保障不便。武器装备就需要有相当的可靠性和战场适应性。即能便于使用又能便于维修保养。而高效能。则是指一种武器并不在于是否足够现金。也不在于威力是否足够大。而是在于这种武器系统能发挥多大的作战功能和效率。简单的说。比如我们中国的军人就比较普遍的喜欢使用毛瑟驳壳枪就是这个道理。而我们当初选择仿制美国在1903年就已经作为制式步兵武器的斯普林斯菲尔德m1903式步枪也是这个道理。这两种武器的性能和可靠性就不用我说了。”

“看来你这个军火贩子没有白当呀。呵呵!”总司令笑道。

“哈哈!”叶剑英参谋长也笑了起来。

“这还不是党的安排嘛。嘿嘿!”戎瑞无奈的摊开了两手。

“行了。你杨迈就别谦虚了。呵呵!”叶剑英总参谋长拍拍戎瑞的肩膀。“说具体的!”

“是!”戎瑞不敢多笑。赶紧继续说下去。“我个人和战略研究室的同志们分析认为。我军目前所拥有的武器装备非常繁杂。山西造、汉阳造、大沽造。中正式、春田式。美国、英国、德国、捷克、比利时、奥的利。哪个国家的都有。光手枪就有几十种。还有很多土造的土枪土炮、大刀梭镖等等。这其中有的是缴获的。有的是通过各种各样方式购买的。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所以。我们认为首先应该统一武器装备。至少应该将主力作战部队的武器装备做一个统一的安排。我们是这么考虑的。将武器装备的配给分为特种作战部队和警卫部队、主力作战部队、驻防部队和民兵武装四类。特种作战部队和警卫部队作为两个特殊的兵种应该优先考虑。将最好的武器装备给予这两类部队。当然了这并不是说他们与主力作战部队相提并论。而是根据其作战任务和警卫工作的需要配置。主力部队的武器装备是重中之重的问题。不在于好。而在于前面所说的三个原则。将主力部队换装的武器装备留给驻防部队。以暂时适应驻防任务的需要。可以再适当补充一些较好的武器装备。淘汰下来的武器装备交给民兵武装。他们的任务主要是作为部队的兵力来源。同时担负一些一般性的警戒保卫任务。配合警卫部队和驻防部队。”

戎瑞一边说着一边看了看总司令和叶剑英总参谋长。见他们都在非常认真的听自己说话。

主力作战部队的武器装备选择问题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很难。m1903斯普林斯菲尔德7。62mm春田式步枪是最好的选择。但可惜目前的产量有限。无法做到全面装备主力部队。从美国采购虽然没有问题。但大量进口却是不现实的。国民党兵工厂生产的7。92mm中正式步枪的威力虽然比日本人的三八式要稍微好上一些。可存在的问题太多。更关键的是掌握在国民党的手里。故此不可能作为制式武器装备。ya-81型半自动步枪是最好的武器。但产量和造价都是不可以优先考虑的原因。由于该枪射速较快。在使用中也容易造成战士们消耗子弹过多的问题。所以只能配备给少数警卫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使用。要是再等上三年就好了。不。哪怕是一年的时间也会比现在这样的情况要好一些。说实话。大家的想法很多。可就是拿不定主意。掣肘实在是太多了呀。

“杨迈!”总司令摆了摆手。“我问你。我们兵工厂的产能如何?”

“总司令。如果能够解决原材料的问题。我们兵工厂的产能将能够再上一个台阶。”戎瑞知道军委首长们对这个问题非常关心。“这样的话。我们将能够月产ya-81型半自动步枪两百五十枝。仿制m1903斯普林斯菲尔德7。62mm春田式步枪月产大约一千枝。仿制的毛瑟m34型半自动军用手枪三百把。仿制捷克zb26型轻机枪八十挺。60mm迫击炮或者平射迫击炮三十门。改进型的yam-37型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筒十五套。yah01型拖曳式107mm六管火箭炮十门。另外。将来我们还可以生产无后坐力炮大概月产在十到二十门左右。大口径机枪的生产能力大概也能达到四五十挺左右。弹药方面。我们可以每月生产各型机步枪弹药二十万发。各型火箭弹、迫击炮弹一千发。手榴弹也可以达到月产三千枚。除了以上这些。还有一些冷兵器之类的生产能力。”

“很好!”总司令和叶剑英总参谋长几乎同时说道。

“相比之下。国民党方面的生产能力要比我们好的多。”戎瑞说。“根据我们的到的情报和分析认为。全国各的加起来。步枪生产能力大约是我们的十五到二十倍。机枪大约是十倍。火炮生产能力大约是我们的四十倍。枪弹生产能力大约二十到三十倍。手榴弹生产能力在一百倍以上。由于各种情报信息和资料不十分齐全。不过大致上是这样一个情况。反观日本方面。虽然我们没有这方面的情报资料。但根据各种公开渠道的到的资料和对比分析后我们认为。日本的军工生产能力应该在中国的一千倍以上。”

“我说。杨迈同志你什么意思?”叶剑英总参谋长呆了一呆。似乎有点捕捉到了戎瑞话语里面的意思。

“两位首长。按照目前普遍的军事理论认为。部队的数量、装备的数量和消耗的补给能力三者之间的比例应该是1:1。5:3才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比例。”

“你认为我们能维持在一个什么样的比例上?”总司令听出了戎瑞的意思。

“大概是在1:0。8:0。3左右。基本上是这样的。”戎瑞看了看两位首长说。

“那就是说生产远远赶不上消耗咯?”总司令凝重的问道。

“毫无疑问是的!”戎瑞点头答道。“而且。不同战力军队相比较的话。还的把双方的战力比较系数考虑进去。”

“你到底在说什么呀?”叶剑英总参谋长用手指着戎瑞。忽然一收手拍了拍自己的脑门。“原来你还在强调我们的现状决定了不宜参加正面战场的作战。是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