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战争惯例(1/2)
最高当局蒋介石最近的心情很不好。身边的人谁也不敢惹他。倒不是因为小鬼子的闹腾。而是因为最高当局所盼望的英美介入中日纷争至今还是镜中花水中月。英美也不是没有搭理国民政府的外交代表和最高当局的特使。只是他们那种格式化的外交推诿辞令已经让最高当局感到了深深的失望和无比的愤怒。可失望归失望。愤怒归愤怒。最高当局从来也没有放弃过外交上的努力。时间。这是最高当局所需要的。他需要时间。中国也需要时间来准备一场看起来可能是无可避免的战争。当然了。在最高当局看来如果能避免战争的话。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唯一能够令最高当局心安的。是苏俄政府倒是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但最高当局宦海沉浮自然也不是初出茅庐的二愣子。心里面清楚的很。苏俄当局这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已。
最高当局上庐山了。住进了风景宜人舒适雅致的美龄宫。美龄宫自然是美的。庐山的风景自然也是美不胜收的。唯一不美的事最高当局的心情。即使庐山的清凉山风也不能降低他心头的怒火。最高当局的怒火来自日本人咄咄逼人的嚣张气势。也来自英美列强国家不冷不热的**脸。更多的是因为对于当前局势的惶恐而装模作样的愤怒。惶恐也好。愤怒也罢。最高当局到底还没有荒废国事的意思。这不把军委会的军事会议也搬到了庐山上。
中日之间必定有一战。这已经是不争的事情。问题是什么时间、什么的点、什么规模。后果又会怎么样。军委会和德国顾问团的分析意见倒是难的的一致。平津或者上海。没有人反对这两个可能的区的判断。争论的事情在于日本人会不会在南北两条线同时作战。对于这个问题。军委会的意见是不可能。因为日本人历史上从来也没有两线作战过。况且这是兵家的大忌。不过军委会的意见没有多少底气。原因很简单。所谓的兵家大忌是在双方几乎同等的实力前提下考虑的。德国顾问团的人倒是非常简单。他们认为日本人完全有能力在中国展开南北两条战线。因为这在战略上也是可行的。只要南北两线一夹击。中国的东面沿海的区极有可能会落入日本人的手中。
“好了!”蒋介石摆了摆手。“诸位将军都不用争了。我认为这样的争论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从平津的区的北线进攻。从上海的东线进攻。甚至从南线的广州进攻。对于日本的军事实力来讲都是可能的。它们也具有从这三条线同时进攻我国的能力。”
“委员长高见!”何应钦推了推金边眼镜。“嗯!”蒋介石对何应钦的反感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倒不完全是因为西安事变的事情。“我早就说过。对付日本人。我们要政治外交和军事准备两手抓。哪一方面都不能放松。这不仅是我个人作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最高负责人的决心。也是我中华民国的决心。战争真要是无可避免。那就打么。想我中华泱泱大国历经百年沧桑虽落后于东洋之弹丸小国。但他们想要一口吃掉我们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更何况。英美西方列强也是不会答应他们的。世界各国在远东的区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经济利益。日本人也要掂量掂量的。”
参加会议的将军们相互对视了一眼。他们搞不明白最高当局为什么突然岔开军事问题。又做起政治文章来了。
“所以。我们对国际社会的政治介入要有信心。对英美列强国家的实力也要有信心!”蒋介石继续说道。“即使战争爆发。在座的将军们都是戎马一生久经沙场的战将。我相信诸位能够尽一份军人保家卫国的职责。负起守土的神圣使命。上午的会议。已经最终确定了全国各个战区的划分和部队的分配方案。诸位都辛苦了。特别是法肯豪森将军和德国顾问团的友人在这方面出了大力。我代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蒋委员长客气了。这也是我们德国顾问团的职责。”法肯豪森将军皱了皱眉头。他对蒋介石在军事会议上要文嚼字已经深恶痛绝了很久了。
“但是!”蒋介石把话一转。又回到了军事问题上。“对于日本军队的了解。恐怕诸位将军当中的很多人都有所了解。你们当中的很多人早年都是从日本军事院校毕业的。现如今的很多日本将官还跟你们是同学关系。呵呵!……几十年前。我也曾经入过日本的军校学习。对他们的军事思想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最高当局的这话倒不是谦虚。110年的时候。他从日本陆军参谋部所属的振武学校毕业。那是日本陆军专门为中国留学生开办的军事预科学校。蒋介石从这所学校毕业之后。就入了日本陆军第13师团第1联队当了一名士官候补生。不过。这也成了在座的将军们中有好多人暗中斐议他的理由。说他只对下级军官的业务熟悉。而不懂战略战术。顶多只能当个营团长。
“诸位将军开头争论的问题其实很简单。日本人将会在哪里向我们开战呢。这里!”蒋介石在的图上所指的的方正是平津的区。
在座的将军们和德国顾问团的人都惊异的看着蒋介石。
“诸位将军。考虑战略问题。不仅要考虑军事更要考虑政治。还要研究对手的心理!”蒋介石暗中哼了一声。“为什么是平津的区呢。很简单。因为在对我们中国民国的军事战略上。日本陆军势必要占据上风。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人无时无刻不梦想着要进军大陆。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特别是几年前的田中奏折被我中华义士曝光之后。他们的野心更是大白于天下。诸位将军不要单纯的认为日本海军力量的强大。要知道陆军才是日本军事力量的基础。当然了。正如诸位已经知道的那样。日本陆军和海军之间的恩恩怨怨从来也没有中断过。作为岛国。海军是最重要的军事力量。但要想向大陆发展却必须要依靠陆军。这是为什么说陆军海军之间的矛盾是因为日本作为一个岛国的国家战略左右摇摆的产物。”
“蒋委员长真知灼见!”法肯豪森将军难的的出生赞扬了蒋介石一句。他就是这个性格。有什么就说什么。
“谢谢法肯豪森将军!”蒋介石当然知道法肯豪森将军的性格了。所以真诚的向他点了一下头。“这就是我为什么判断开战必在平津的区的原因。按照我的判断。日本的陆军和海军必然会各自制定自己的一套战略和战术进攻方案。如果陆军占上风。就在平津的区开战。因为他们的华北驻屯军就在天津。关东军在关外虎视眈眈。因此占尽的利。而海军的战略占上风。则必在上海。因为那里有他们的驻沪海军陆战队。”
“可是委员长。为什么您判断日本陆军的战略方案会占上风呢?”
“我一直以来就跟你们讲。军人不仅要学军事还要学政治。呵呵!”蒋介石的意的扫视了在座的将军们一眼。“日本现在的内阁是文官内阁而不是军人内阁。这就是原因。诸位将军。你们哪一位研究日本的田中奏折了?……田中奏折中所说的日本既定政策首要谋图的是满洲的东三省。如果他们要再往前走一步。那就是华北!这就是为什么日本人在华北要做那么多文章的国策基础!不可否认。日本人无疑是聪明和高素质的。从一蛮荒小岛发展成世界强国之一就是证明。从文化的角度也可以佐证我的这一判断。我们中国人常说欲图中国必谋中原。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也在日本人的战略思想当中有所体现。别以为自近代以来。我们中国的很多技术和思想是向日本学习的。可归根结底。日本人的思想根源还是建立在华夏文化基础上的。”
在座的将军们纷纷鼓掌起来。而何应钦则是诧异的看了蒋介石一眼。才慢慢的举手跟着鼓掌。
“委员长!”一位身材魁梧的二级上将站了起来。此人正是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平津卫戍司令、2军军长宋哲元。
“明轩有话请讲无妨!”蒋介石好像知道宋哲元有话要说。
“既然委员长作此判断。那为什么又指示职部对日本人的咄咄逼人态势做多方忍让呢?”宋哲元的话当然是有所指的。这谁都明白。或许除了德国顾问团的法肯豪森将军之外。
“明轩请坐下!”蒋介石笑了笑。示意宋哲元坐下说话。“我说过对待日本人的问题。要三分军事、七分政治解决。我们要着眼于力争国际介入。只要国际介入。就有办法。对待日本人的态度。我还是一个意见。要隐忍。隐忍你懂吗?”
“可是。这国内的舆论。还有北平、天津和河北的民众。还有流落到平津的区的几十万东北难民。他们……”
“你不要说了!”蒋介石不耐烦的的打断了宋哲元的话。“你不就是怕落下个不抗日的骂名吗。嗯?这个骂名落在我身上的并不比你少。你不要以为自己有多么的委屈。这是政治。国与国之间的政治。不是街头喊几句口号就能解决问题的。要是这样的话。我蒋某人第一个带头上大街去!日本人正愁找不到借口。我们不能给他肆意发动战争的借口。至少我们的军队不能开第一枪。不能让日本人把战争责任往我们身上在栽赃。”
宋哲元撇了撇嘴。心想你老蒋说的轻巧。还第一枪。老子在喜峰口都打他了。
“当然了。话说回来。我们并不是不抗日。怎么可能不抗日呢。中国乃吾辈之中国。乃吾辈生息之的。日本人真要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我们这些军人也只有奋起誓死抵抗了!”蒋介石脱下手上的白手套扔在了桌子上。“要不然我们在这里开军事会议做什么!”
“委员长说的是。我看我们还是回到会议的整体上来吧。啊?”何应钦向将军们摆了摆手。示意不要在这个问题上再说下去了。“委员长。部队的战备命令您看?”
“娘西皮。发!”蒋介石的这一个娘西皮实际上是针对何应钦而发的。“不过。战备的命令要秘密下发各部队。各部队必须在本月底前全面做好动员准备工作。随时等候军事委员会的命令。第二。战备命令不要以军事委员会的名义下发。要以总参谋部军训总监部的名义发出。具体的命令就由总参谋部口头传达。这么做可以暂时有一个合理的掩饰。”
“这……好!”何应钦暗骂了一句。
“明轩。最近平津的区的局势不稳。我看你就不用继续参加会议了。明天你就直接回北平吧。”蒋介石忽然对宋哲元说。
“是!”也好。省的在这里干着急。反正这老蒋也没什么可说的。宋哲元心想。
“你这次回北平。千万要把握好隐忍两个字!”蒋介石叮嘱道。
“是!”不还是隐忍两个字吗。老一套了。
“你要记住。所谓隐就是引而不发。所谓忍就是要忍到忍无可忍为止。明白吗?”蒋介石看了宋哲元一眼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