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小屁孩的好猫论(2/2)
“废话,这还用你说,去去!”
“梁同志,您能说清楚一些吗,这经济贸易特区是怎么个特法?”薰参议员左右看了看边站了起来,俨然有一番本地区商业领袖的味道。
“好,我来为各位参议员们解释一下这个经济贸易特区!”梁致傅点头道,脑海里响起了杨迈局长撰写的那份关于经济特区的报告来。“所谓经济贸易特区,顾名思义就是采取特殊政策、特殊方式来展经济的特定区域。那么特区特在哪里呢,呵呵!第一个特字,就是特定区域。富县地处关中渭河平原,靠近西安,是南北流通之地,可谓地理位置特殊。因此,富县有展经济贸易的便利条件和基础。第二个特字就是形成规模集中展,就是把我们陕北所有能实力的商业集中到富县经济贸易特区内,形成集小成大集小成多的几种规模效应。以众多小船构建商业航空母舰,噢,就是这个……集小船为大船的意思,呵呵!比如说吧,举个例子,西安无疑是大城市对吧,西安的商业达就不用说了,西安的商家到我们陕北来采购是怎么个情形相比诸位商业界的参议员比我要清楚得多了。”
“那还用说,嚣张着呢,价格高低全由着他们定,咱们连放个屁的资格都没有!”
“是咯!”梁致傅笑了。“要是咱们把西安商家想要进的货全部集中在富县,那情况又会怎么样呢?”
梁致傅的话使得那些商业界参议员深思了起来,他们都是做买卖的人,规模虽不大却也是久经商场的人了。他们已经从梁致傅的话里面体味出了一点什么东西来,只不过一时之间还无法把它表达出来而已。
“啪!”董参议员一拍大腿。“是了,以前咱们分散在各地,是小船,西安的商家们想怎么就怎么样。现在要是我们在富县集中起来,就是大船了,由不得他们不跟咱们好好坐下来谈!这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咱们商家集中在了富县,以后本地区所有的物产可以集中到富县,这买卖就做得不红火都不行,规模效应呀,哈哈!”
“哦!”参议员们明白了。
“这还只是其一!”梁致傅朝董参议员点点头说。“集中和规模化的效应还不仅如此,更有筑巢引凤的作用。西安甚至更远其他地区的商家可以到富县经济贸易特区来进货,也可以在这里设立厂家直接加工生产,成本也就可以降低了。”
“是啊!”参议员们纷纷点头。
“第三个特字,就是政府推出的一系列特殊政策!”梁致傅一开口,所有的人又竖起了耳朵。“先,富县经济贸易特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部由陕甘宁政府负责,不用商家们自己掏一分钱。陕甘宁政府将投入一百万元资金进行这方面的建设,这还是第一期,以后将会继续加大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力争把富县经济贸易特
成为西北乃至整个全国投资环境较好的地区。需要)7家们可以向政府投标购买或租赁。当然了富县当地的商家们还是有一些先天优势的,近水楼台嘛,呵呵!不过要是利用自有土地的话,就得自己掏腰包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条政策就是税收政策,陕甘宁边区政府将采取低税率的政策,将实行平均比其他地区低百分之三十的税率。”
梁致傅话说到这里,会场内就象是面条煮开了一样,参议员们纷纷交头接耳起来。陕甘宁边区政府的经济贸易特区政策无疑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别的不说光眼前低百分之三十的税率就已经足够吸引力了。
“大家安静一下,先听我说我完!”梁致傅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将做出承诺,保证这一税率政策十年内保持不变,而且承诺十年内不加税!”
“哇!”
如果说刚才是面条煮开了,那么现在的会场情形则更像是马桶里面扔了颗手榴弹一样闹哄哄的。呃,不对,应该是……算了,反正就那意思,呵呵!梁致傅和林伯渠主席相视一笑,都摇摇头,他们也没想到宣布之后会这么热闹,原本还以为需要费尽口舌做一番工作的呢。这时候,梁致傅不禁对杨迈局长充满的敬佩之情,这一手自己就算是打破脑壳都想不出来的。
“知府呀,呵呵!”林伯渠主席指了指闹哄哄的会场对梁致傅说。“你想到过这个场面吗?”
“没有,林主席!”梁致傅笑着摇摇头说。
“有点儿像当初在苏区打土豪分田地时候的热闹劲儿,呵呵!”林伯渠主席微微一笑。
“是啊,这样的政策可是破天荒头一回呀!”梁致傅感慨地说道。
“林主席、梁同志,刚才说的政策是真的吗?”一位商业界的参议员颤颤悠悠地站起来激动地问道。
“当然是真的啦,比真金还真呢,呵呵!我们**及其领导下的政府从来都是说话算数的!”林伯渠主席微笑着说道。
“太好啦!”那位参议员的情绪有些激动起来。“万岁!**万岁!边区政府万岁!”
“万岁!**万岁!边区政府万岁!”商业界的参议员们群情激动地喊起了口号,他们到现在还是第一回这么主动地喊这样的口号。
林伯渠主席和梁致傅愣住了,他们也是第一回见到这些“有钱人”在喊拥护**的口号,一时之间还没有反应过来。以前见得多的是贫苦农民神情激动地喊**万岁,可现在怎么这些多少也算半个资本家的人居然也这么拥护起**来了。梁致傅此时的心情完全沉浸在了经济贸易特区决策的成功里面,而林伯渠主席则想得比梁致傅要多得多了。林伯渠主席想起了那天跟戎瑞交谈的时候,戎瑞曾经提到过的一个观点,经济建设要懂得“养鱼”,最好的方法就是蓄水、引水,池塘适合养鱼了,这鱼养得自然就好。对革命的理解也一样,革命的成功在于能否获得最广大群众的拥护,这就需要群众拥护的环境,而不是一味地一刀切地执行政策,只要政策符合于革命的需要,政策就是好的。不管是黑猫白猫,只要参加革命拥护革命,那就是好猫!这些都是革命的最终目的所决定的,衡量一切革命政策前提正是革命的目的,而不应当是苛求这些政策形势是否符合革命的形势,因为我们所从事业是前所未有的事业,从来就没有可以照搬的模板。
这杨迈年纪轻轻的,小屁孩一个,说起革命理论来倒是一套一套的,倒是有一番可以跟留苏理论家们一较高下的实力了。不过呀,杨迈的这些理论观点里面怎么会闻出一些老毛的味道呀,呵呵!林伯渠主席摇摇头,以后有机会再跟小家伙唠叨唠叨。
洪海在半夜的时候就醒过来了,之所以晕倒是因为附上失血过多再加上又要逃避鬼子汉奸的追捕劳累过度造成的。洪海带来了北平市地下党工委关于北平、天津城内专家学们的信息资料,这些资料都记在洪海的脑海里,做地下工作就是这样,就怕被抓后搜出东西来。
洪海干了多年的地下工作,早已经练就了一番相当不错的记忆力,他忍着伤痛把信息资料全部一字不落地背了出来。
司徒静德,男,五十三岁,北平医科大学教授,著名医学家。
司徒婉莹,女,二十五岁,北平医科大学高材生,内科专家,她也是司徒静德教授的独生女儿。
曹溪风,男,四十七岁,清华大学工学院教授,机械专家。
包月,男,五十岁,清华大学物理学教授。
黄凯琦,女,四十三岁,北京大学数学教授。
陈丰,男,三十六岁,北京大学无线电专家,教授。
罗本通,男,四十岁,北京大学工程学教授。
吴连声,男,三十八岁,燕京大学医学副教授,外科专家。
钱思时,男,四十五岁,燕京大学教授,经济学家。
端木化雨,女,二十九岁,辅仁大学声乐副教授,歌唱家。
“这么多人呀?”金刚倒吸了一口气。
“长,这还是第一批要走的人,其他还有很多人正在联系。”洪海勉强笑了一笑说。“市委指示,专家学们要分开走,要不然人多容易暴露,再说这些还不光是这十位专家学,还有他们的家属呢,咳咳!”
“什么,还有家属?!”金刚差点就叫出来了。“他们的家属有多少人?”
“那倒不太多,他们的家属还有十七个人。”洪海的脸抽动了一下。
“我的老天,你们以为这是在北平城参加旅行团吗,这……这么多人可怎么带出来呀?!”白有财也傻眼了,专家学加家属一共就是二十七个人,都快够得上一个排了。
的尘缘心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