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爱恨随风,只留恬淡(1/2)
归隐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漂泊情怀,因为归隐,所以漂泊不定,因为漂泊不定,所以归隐。
有人说:寺院中落法之僧该是归隐,看透红尘,抛离尘世,远离尘嚣,此等心态,就该是归隐。
其实不然,归隐之人,漂泊不定,却不曾看透尘世,更不曾剪断情根,无欲无望。
若用颜色来形容归隐,用淡绿色该是最适合不过了。山林间,绿树中,一个木屋,一个模糊的身影,朦朦胧胧,又清又淡。世人怕只能朦胧的看了。隐士归隐之意,又有多少诗人捉摸明晓呢?
但寺庙只能用淡灰,淡黑来形容:寡欲寡欢,不参杂半点世间情意,总是坐落于山涧,绿意也会被寺庙的庄重严肃掩盖,形成一抹淡灰或淡黑。
所以,隐士与僧人该有根本的区别:一抹淡绿,一抹淡灰。
魏晋时期有一僧明支道林,曾向竺法深购买岇山,而竺法深却答:没听说过巢父,许由是为了山而隐居的。
隐居不为扬名,更不为世间溶化。观历史间的隐居者,大可分为三类:一类如陶渊明,看透官场黑暗,向往平和的世外桃源,于是隐居于田园间,终日与贫苦做伴。却也自得其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