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珍稀动植物科普知识一本全 > 第六篇 澳洲

第六篇 澳洲(2/2)

目录
好书推荐: 遭遇灾难 缘尽·情殇 君临都市 紫圣 人相 剑御 反叛的德鲁伊 玄道录 黑夜皇 天地魂

*链接大马哈鱼

大马哈鱼,又叫鲑鱼,属鲑目,鲑科,大马哈鱼属。我国的东北黑龙江流域有丰富的大马哈鱼的资源,成年的大马哈鱼要游到河流中去产卵,而且,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大马哈鱼属溯河洄游鱼类。

大马哈鱼的习性很古怪,每年春天,幼鱼刚孵化出来,就从黑龙江、乌苏里江顺水而下*大海,摄食生长。经三、五年成长之后,它们便离开海洋*江河,溯流而上,回到它们的出生地。它们凭着特异功能,寻找到自己四、五年前的出生的地方,进行产卵、孵化幼鱼。由于历经长途艰辛溯游,加之长期不吃食物和*期间体力消耗,大马哈鱼亲鱼在产卵后不久就死去。

大马哈鱼肉味鲜美,含有极为丰富的磷酸盐、钙质,维生素A、D,经加工后,即为海味中的“红鱼子”。

科隆群岛企鹅

科隆群岛企鹅属企鹅目,企鹅科,是一类不会飞的海鸟。科隆群岛企鹅目前的数量非常少,属濒危动物。

和其他的企鹅一样,科隆群岛企鹅能够适应水和寒冷天气的鸟,虽然它们在陆地上行走的时候很笨拙,但在水里却很敏捷,是天生的游泳家。

科隆群岛企鹅的样子非常的可爱,它像其他企鹅一样,背是黑色的,肚子是白色的,同种企鹅的雄性和雌性外貌相似。它们在海里一呆就是几个星期,在水中捕捉鱼和甲壳类动物。但是,在海里,它们也是海豹和杀人鲸的食物。

科隆群岛企鹅祖祖辈辈都不远千里赶到内陆去繁殖。雌企鹅每窝产下1-2个蛋,由雄企鹅和雌企鹅轮流孵化。一只企鹅在家里看守的时候,另一只就到外面去觅食。直到把小企鹅养育长大。企鹅能够战胜非常严寒的气候而繁育后代,是非常感人的,雄企鹅在冰雪上孵卵长达60~70天,在此期间它不吃食物,全靠消耗自己体内的脂肪维持生命。雌企鹅凭着健壮的身体游向大海去觅食。等雌企鹅返回原地,小企鹅已经出世,雌企鹅已养得体态丰满,接过小企鹅用嗉囊里吐出来的分泌物喂养小企鹅,雄企鹅由于长期绝食,已经“骨瘦如柴”,见到雌企鹅已经在喂着小企鹅了,才跌跌撞撞奔向大海去饱餐一顿。当然,这种感人的画面已经在电影《帝企鹅日记》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相信每一个喜欢企鹅的人,这部电影都是一道不可错过的视觉盛宴。

*链接科隆群岛

科隆群岛位于太平洋东部的火山群岛,又称加拉帕戈斯群岛。因盛产巨龟而得名。科隆群岛原为无人居住的荒岛。1535年3月10日,被西班牙殖民者发现。17世纪成为海盗出没的场所。

科隆群岛最为著名的是动植物的丰富,岛上的动物约有700多种,鸟类80余种。1835年8~9月,科学家达尔文曾到群岛考察,采集了193种植物(其中约100种是当地特有种)和蜥蜴、龟、雀科鸣禽等动物标本,从中发现了大量的物种变异的事实,为其生物进化论提供了有力证据。由于科隆群岛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有“活的生物进化博物馆”之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的自然财富”。

可爱的盔蜜雀

盔蜜雀为食蜜鸟属,全世界约有40种,澳大利亚南部是它们的栖息地。盔蜜雀数量稀少,已划归濒危动物。

从外表上看,盔蜜雀看起来是娇小玲珑的,它们的身长约18厘米。

盔蜜雀的羽毛呈土褐色,头上有鲜明的标记。大多数有白色的耳朵,上面有簇毛。喙细长,有点向下弯曲,舌头成管状。*像刷子,能从花中摄取花蜜和昆虫。盔蜜雀一般喜欢成双或小群活动,以花蜜、昆虫和水果为食。

*其他蜜雀属的珍稀鸟类

和盔蜜雀一样,铃鸟、采蜜鸟和垂肉鸟也属蜜雀这一类。垂肉鸟体型较大,有35厘米长,在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森林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

新西兰岸鸻

新西兰岸鸻属鸻鸟目,鸻科。新西兰岸鸻数量稀少,属濒危动物。

从外貌上看,新西兰岸鸻是一类*比较肥胖的海岸栖息鸟。新西兰岸鸻的身长约在15~30厘米之间。长翅膀,中等长短的腿,短头颈。喙笔直,比它的头短一些。它们的身体的上部都是清一色的褐色、灰色或者沙土色,下部白色。

或许大家还不知道,新西兰岸鸻和其他的鸟类相比,不但能飞,而且还能跑。新西兰岸鸻经常在海岸和海滩上奔跑,寻找小型的水生无脊椎动物充饥。新西兰岸鸻也非常机警,自我保护意识非常的强,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就马上展翅疾飞,逃之夭夭。它们的叫声像音调优美的口哨,几乎每个听过它们歌唱的人都很难忘记它们优美的叫声。

从*上看,新西兰岸鸻很喜欢在地面上筑窝,而不想其他的鸟类经常把自己的窝筑在高高的树枝上,通常情况下,新西兰岸鸻每窝产2~5个有斑点的蛋,由雌雄新西兰岸鸻双方轮流孵化,出生以后也是共同照顾,看来,繁殖后代上面,新西兰岸鸻有着天生的默契和合作精神。小新西兰岸鸻出世不久就可以跟随父母到处跑。

由于新西兰岸鸻的珍稀,现在人们已经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来保护这个珍贵的物种,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新西兰岸鸻生存的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数量也再不断的增加。但愿人们能够经常听见新西兰岸鸻的悦耳的叫声。

羽翼缤纷的极乐鸟

极乐鸟又叫“风鸟”、“天堂鸟”或“神鸟”,属于风鸟类科目雀形科新几内亚岛正是极乐鸟家族的“大本营”,世界上共有40多种极乐鸟,绝大部分都生活在新几内亚岛上,极乐鸟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几乎濒临灭绝的鸟类。

从分布上看,极乐鸟是生活在地跨亚洲与大洋州之间的伊利安岛上的珍贵飞禽,体长17-60厘米,以美丽的羽毛住成。极乐鸟是为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国鸟,是独立自由的象征,如果大家有机会看到巴布亚新几内亚共和国的国旗,我们就会发现,在这个国家的国旗上,有一只展翅欲飞的极乐鸟,可见,极乐鸟在这个国家的重要位置和人们对它的喜爱。

人们对极乐鸟的传说更是多于对它的了解,据说在19世纪末,但是任何生物学家都不知道这种鸟类的生存环境。于是,关于极乐鸟的传说很多,而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极乐鸟的美丽,真可谓是鸟类中的皇后。据说在约500年以前,当极乐鸟第一次被引入欧洲时,人们就被其羽毛的艳丽色彩深深地迷住了。他们认为这些鸟来自天堂,所以又给它起了名字为“天堂鸟”。

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极乐鸟的著述越来越多,人们渴望能够亲眼见到它。与此同时,和极乐鸟的故事也叫人很难忘记了。据说,一个小女孩在生下来的时候就不会走路,当她长到了10几岁的时候,一次和家里人一起乘船旅游,在船上,她听别人说船板上有一只极乐鸟,小女孩非常想看看这只她梦中也想看到的极乐鸟,因为这种美丽的鸟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一股真切的渴望便演化成了人间的奇迹,小女孩竟然神奇的站了起来,并且自己走到了极乐鸟的跟前。可见,极乐鸟也是一种幸运之鸟了。

极乐鸟不但样子美丽,而且鸟声也非常的悦耳,是鸟类中的歌唱家。相传在老远的古代,在新几内亚岛上的贵族们在宴会时,把极乐鸟与毒蛇放在一起。如果鸟唱得好,那么便免于被毒蛇所杀。世代以来,极乐鸟都是名歌手,唱着祖先传承下来的歌。

和动物界的所有美丽的生物一样,大部分都是雄性比雌性要美丽漂亮,极乐鸟也不例外,只有雄性才有令人惊叹的羽毛,那本是用来吸引雌性的。在繁殖季节,雄鸟选择了一根便于看到数只雌乌、视野开阔的树枝,站在上面对着雌鸟拍打翅膀或上下翻转,令羽毛像耀眼的瀑布般跳跃,以此来展示自己。那些尾羽带有奇异色彩的鸟则会来回飞行。如果一只雌鸟爱上了它所见到的那只雄鸟,就会和它*。但*后它会离开雄鸟,独自产蛋和抚养幼子,看来,虽然雄性的极乐鸟更为漂亮,但是相比之下,不是很美丽的雌性的极乐鸟是更为伟大的。

正是由于极乐鸟的美丽,使得极乐鸟引来了不少的杀身之祸,在极乐鸟的故乡巴布亚新几内亚,世世代代以来,当地人都用极乐鸟的羽毛做举行仪式时用的头饰,此时,极乐鸟还没有遭到灭顶之灾。但是随着欧洲贵族把极乐鸟羽毛视为珍宝,用极乐鸟的羽毛做举行仪式时用的头饰的时候,大批商人纷纷涌入,从本土人手中收购极乐鸟。一时间,极乐鸟交易红火起来,大批极乐鸟标本被源源不断地运往欧洲。当人们开始出口羽毛时,极乐鸟遭到了过度捕杀,现在它们已经濒临灭绝了,现在对极乐鸟的任何捕杀都将被看作是罪孽深重的事情,极乐鸟属世界濒危野生保护动物。

*链接巴布亚新几内亚

位于西南太平洋,西邻印度尼西亚,英语和莫土语是议会中使用的官方语言。以信仰*教为主。

很久以前,来自亚洲的狩猎者和农民,先后取道印度尼西亚来到岛上定居。十六世纪初叶以后,欧洲水手数度来到岛上预言该岛是金岛。1545年被西班牙占领,并因该岛居民面貌与非洲西海岸的居民相似,命名该岛为新几内亚。

原始的陆栖动物——喙头蜥

喙头蜥主要生活在在新西兰及其附近的岛屿上,一般到潮湿的洼地或水边寻觅爱吃的蠕虫、甲壳动物、软体动物等。喙头蜥出现在两亿多年前,当时种类繁多,遍布全世界。在经历了如此漫长的岁月后,喙头蜥无论是身体内部结构还是外表形态都没有什么变化,所以称它“活化石”。

喙头蜥的样子很奇怪,它是一种奇特而又原始的动物,从外表上看。喙头蜥的样子很像蜥蜴,但又与蜥蜴不同,嘴很像鸟喙,所以取名为喙头蜥。

从体态上看,喙头蜥的体长大约为30-60厘米,头骨上有两个大的颞孔,牙齿与颌骨愈合,而不是生在齿槽内。喙头蜥有一个大的三角形的头,看起来还是蛮可爱的。

喙头蜥的生活习性也很奇怪,喙头蜥的头顶有一对已经退化的颅顶眼,但是很怕见光,所以这就决定了喙头蜥的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它们白天在洞里休息,晚上才出来活动。

喙头蜥虽然生活习性很奇怪,但是却有一个很好的邻居,甚是有趣。喙头蜥自己很少营建洞穴,喜欢与海鸟同居。虽然双方没有共同语言,但彼此能和平共处并达成一种默契。新西兰也为是海燕的故乡,在新西兰栖息着成千上万只海燕,一到繁殖季节,便在岛上挖洞、育儿。喙头蜥便像走进自己的家一样,住进了海燕的洞中。海燕的粪便滋生出许多昆虫,成了喙头蜥的美餐,从而使鸟蛋和幼鸟免遭昆虫叮咬,得以安全孵化和发育。海燕和喙头蜥的相互依赖的关系,使得它们能够彼此相互照应,相互依赖着生存。

从*方式上看,喙头蜥在洞内产卵生育,每次产卵8-15枚,经过15个月的孵化,幼蜥才出壳,到20岁时长大成熟,寿命可达100多年,可谓是动物界的老寿星了。

喙头蜥对外在的自然环境的要求也很高,而这主要源于喙头蜥又没有调节体温的结构和功能,所以只要外界气温的有一点的变化,它们就很适应。因此,目前喙头蜥只分布在比较温暖的地带,而且气温变化也尽量的比较小,这样才能够保证它们的正常的生活和生存。它们的娇气的脾气也使得喙头蜥的数量在逐渐的较少,并且日趋濒临灭亡的危险,所以,保护喙头蜥也是一项势在必行的事情了。

目录
新书推荐: 失控!死对头只想亲她 重走西游:姐拉三大反骨仔天天反 钓系娇娇小美人在修罗场求生 弹幕通古代,我嘎嘎拆了十桩婚! 与白月光重逢后,禁欲大佬失控了 海水正蓝:股市改写人生 随军一夜怀三宝,我在八零躺贏 枕边婚色 我团宠小师妹,囂张点怎么了 锦帐春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