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带你遨游博大精深的易学世界 > 第二节 系辞下传

第二节 系辞下传(2/2)

目录
好书推荐: 大学校园情爱故事选刊 荣辱兴亡 大学校园里的那场风月 异界之光影刺袭 大学生情感美文集 北宋之霹雳威龙 相公上错床 战器狂徒 血色魔幻 鬼赋天极

“君子从细小的地方能发现大问题,懂得刚柔之道,就会成为万民景仰的对象。”孔子说:“颜家的这位子弟(即颜回),应该算是一位知几的君子了吧!有了过失自己很快就能发现,发现错了以后决不再犯第二次。这正如《周易》复卦初九爻辞所说:‘没走多远就返回,没有大的悔恨,大吉。’”

天地阴阳二气的缠绵*,使万物得以化育。世上的雌雄男女,形体交接,使万物化生。《易经》损卦六三的爻辞说:“三人同行就会减少一人;一人独行,则会认识新的朋友。”说的便是阴阳相合一一对应,具有排他性。孔子说:“君子谋划好自身的安全后才会有所行动,先进行换位思考后才会与别人进行语言交流,先与对方交往认为对方可信才求对方办事。君子有了这三项基本修养,才能与人和睦相处,无所偏失。对自身有危险的举动,人民不会跟着去做的;带有恐吓性的言语,人民不会有所响应;没有交往过就让人办事,人们不会答应的;没有帮助你的人,伤害你的人就会来到。所以《周易》益卦上九爻辞说:‘没有人增益它,有的人打击它,树立决心不够坚定,凶险。’”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耶?”乾,*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孔子说:“乾坤两卦是《易经》的大门吧?”乾为阳,坤为阴,阴阳的德性相合,各自具有阳刚与*的不同性质,以体现天地的生化,以通达神明的德性。《周易》中各卦的卦名虽然繁杂,但六爻排列不超越事理。我们考察它表达的各类事物,大概是时代衰乱的产物吧。《易经》可以彰明以往,察知未来,显露细微,阐明幽深。

每个卦爻有适当的名称,明辨天下事物的形态,不至于混淆不清,正确地表明吉凶变化的道理,毫无偏差,完备无缺。《易经》文辞中所指物名,多似细小,但所代表的类别却是极其广大。它的旨意非常深远,它的文辞富有文采,它的言辞婉转而中肯,它所叙述的事物直率而又隐晦,用阴阳二爻的变化来指导民众的行为,表明吉凶得失的报应。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周易》的兴起,大概是在中古时代吧?《周易》的作者,难道怀有很大的忧患吗?所以,履卦向人们阐述道德的基础;谦卦教人卑己尊人,虚心忍受,是道德当执持不失的把柄;复卦教导人们除去物欲,教人从善,是道德的根本;恒卦教导人们要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它可以使道德稳固;损卦教导人们惩忿窒欲,为修德的工夫;益卦教导人们迁善改过,使道德日益广大;困卦教导人们穷而不乱,坚守正道,是道德的明辨;井卦教导人们德泽似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道德的源泉;巽卦教导人们因势利导,是道德的制宜。履卦和谐完美;谦卦尊贵而光明;复卦微小的一阳位于群阴之下,能辨别万事万物的是非善恶;恒卦纷杂而不厌倦;损卦惩忿窒欲,所以先难后易;益卦进德修业,长久的增加自身的德行而无须设防;困卦身困而志通;井卦虽然固定于一方,但泉水涌流不息,日月迁徙而弥长新;巽卦因势利导,隐而不露。

履卦和顺行事;谦卦以礼自制,谦卑随顺;复卦修身反省,恢复本性;恒卦始终如一,坚定德行;损卦摒除私欲,修德远害;益卦损上益下,兴办福利;困卦艰苦奋斗,不怒不怨;井卦辨识义理,探本求源。巽卦顺合时宜,行使权柄,当机立断。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茍非其人,道不虚行。

《易经》作为一部书,人们不可以远离它,它作为阴阳之道则会不断地运动变迁,变化运动没有一定。这种变化运动流行于各卦的六位,向上向下没有常规,刚与柔也相互变易,不可以将其作为固定的典要,只能按照它的适当方式变化。它可以指导人们进退出入符合法度,使人们无论在内在外都知道有所戒惧,又能使人们懂得导致忧患的缘故,即使是没有老师和保正的训导,也好像在父母身边接受他们的教诲一样。

开始学习《易经》时,应当遵循它的卦辞和爻辞,揣度其中的道理,而后就会掌握一定的法则。假如不是诚心地相信《易经》的人,《易经》中的精微之道就不可能凭空推行。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也。

《易经》作为一部书,是以探寻事物的起始终结规律作为其本体的。六爻相互错杂,以表现其特定的时宜与物象。其初爻的意义难以知晓,其上爻的意义则容易知道,因为初爻和上爻分别代表了事物的根本和末端。初爻的爻辞所比拟的是事物的开端,而最后完成的终结则是上爻。至于错杂物象来叙述阴阳的德性,分辨是非,则没有中间的四爻就不能完备。啊!也只有了解了中间四爻,那么事物的存亡吉凶,即使是安居在家中也可以知晓。

智者只要观察它的彖辞,对事物存亡吉凶的理解就超过一半了。第二爻和第四爻功用相同而位置不同,它的吉凶得失也不同,第二爻多有称誉,第四爻多有忧惧,这是因为第四爻靠近君位。柔顺之道,不利于有远大的作为,其要旨在于避免灾害,其功用在柔顺居中、第三爻和第五爻功用相同而位置不同,第三爻多有凶险,第五爻多有成功,这是因为有贵*等级的差别。大致说来,*处于第三爻和第五爻的位置有危险,而阳刚居于三、五的爻位就能胜任其位而没有凶险。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易经》作为一部书,它含弘广大,无所不包,里面包含有天道、有人道,也有地道。兼合有天地人三才而两两重叠,所以有六爻,卦中六爻并没有其他的意思,只不过说的是天地人三才之道。阴阳之道有变化运动。所以叫爻;爻有阴阳上下的等级,所以叫物象;物象相互错杂,所以叫文理。文理有适当和不适当,所以说吉凶就产生了。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当文王与纣之事耶?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易经》的兴起,大概正值商代的末世、周代德业隆盛的时候吧!大概正是周文王臣事于商纣王的时候吧!所以它的文辞多有危惧的意思。危惧可以使其平安,平易可以使其倾覆,其中的道理十分重大,万事万物都不能废弃这一原则。自始至终都保持危惧,其要旨就在于避免灾害,这就叫做《易经》之道。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乾卦是天下最为刚健的象征。它的德行表现在能长久保持平易,因此可以通过它知晓艰险;坤卦是天下最为柔顺的象征,它的德行表现在能长久保持简约,所以可以通过它懂得险阻。

《易经》能使人心中愉悦。能够探研诸侯所思虑的事情,能确定天下事物的吉凶,能成就天下人的勤勉之功。所以《易经》所讲的是变化之道,吉利的事情必定会有祥瑞的先兆,观察物象就可以知道器物的形成,占问事物就可以预知它的未来。天尊地卑的位置一经设置。圣人就成就了《易经》的功能,无论是人的谋虑还是鬼的谋虑。百姓都能参与运用其功能。八卦通过物象来告知其义理,爻辞彖辞通过事物的情态来晓谕义理,阳刚与*错杂相处、吉凶就显现出来了各爻以变动来表现利与不利,吉凶根据事物的情态而变迁,所以爱恨相互攻击而产生了吉凶,远近相互取舍而产生了悔吝。

真情与假意相互感应而产生了利害。大凡《易经》的情理。相处得根近而相互不能应合就会有凶险,或许有外来的伤害,悔恨而遗憾。将要反叛的人,其言辞多有惭愧;心中有疑惑的人,其言辞多有散乱枝蔓;吉祥的人,其言辞很少;急躁的人,其言辞很多;诬害贤良的人,其言辞大多游移不定;不能坚守贞正的人,其言辞大多屈曲不直。

目录
新书推荐: 华娱,这个美术生想当导演 小宫女携崽重生,冷情太子被哄成翘嘴了 篮坛神迹 山村留守妇女们的荒唐往事 抢我人生?重生七零,我嫁军少走巅峰! 渣男劈腿闺蜜,我怀崽当他后妈 诱娶小可怜,京圈太子跪地吻孕肚! 世子大婚日,逃妾带崽死遁了 乡下真千金?不!她是你祖宗 荒年深山捡夫君,开口竟是东厂活阎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