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国公震后(1/2)
第782章 国公震后
“既然一定会引发动乱,那淮南道不如两次税改一起进行。有唐家税改在先,提供经验,你两家倒可以借鉴。待你们税改结束,就轮到我们玄甲军出手。到那时河北道、河南道、山东道、河东道、关内道一起进行,那才是真正考验。”
散朝,曹太后邀三位国公和两位摄政王移步后殿。太后希望孟氏和西门氏尽快进行商业税改,而西门氏拖拖拉拉,土地税改才进行到一半,整体落后一个节奏。
曹玉簪端坐榻上,神情庄重:“有人建议我说,各道应逐一税改。可我觉得那样做会造成大量流民。流民带着钱财离开原籍,到处流窜,人海潮涌,反而更容易引发大乱子。”
没人说话,曹玉簪又道:“不知各位庭柱大臣有何高论,莫要再藏锋歛锷,请直言不讳。”
曹玉簪撂下一席话,便等着别人说。
此时唐家两次税改都已结束,唐振倒是一身轻松:“若关内道出乱子,神策军可驰援。”
安国公一句话就说到点子上,曹玉簪非常满意,笑道:“大司马高瞻远瞩一语中的,哀家正为此事担忧。玄甲军二十万,同时应付五道税改,确有些捉襟见肘。有神策军相助,如虎添翼。”
孟丹青声音不大:“我正准备去荆州。”
曹玉簪微微一怔,可她没说什么。
通过曹玉簪的表现,苏御察觉这里面好像有什么变数发生。或许之前孟丹青私下里告诉曹玉簪不会亲自去荆州。因为孟狠也在荆州。
左摄政赵准嘴唇动了动,他似乎想说“我去找康王”,可是考虑到与西门氏的关系,他又忍住了。微微低头。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不用时总能看见,想用时却找不到了。
三位大佬走了,曹玉簪还坐在榻上运气,不时低声咒骂两句。虽听不清她骂什么,但一准是在骂西门真森。
苏御也要走。
西门真森连忙摆手:“使不得。我淮南道大户较多,若把他们的家奴都算上,好有几万人。若把他们逼急了,招兵买马,会迅速扩充到十几万。到那时我虎贲军一边守卫长江沿岸,一边镇压叛乱,恐两不相顾。”
孟丹青此去荆州,未必只是为了税改,或许也是孟氏门阀解决内部矛盾的关键时刻。或许会“轻描淡写”的解决,又或者会闹出一场内讧,大干一场。
听孟丹青一言,唐振微微蹙眉,可他也没说话。而西门真森这个老狐狸,一如往常闷葫芦似的坐在那里。但凡不被点名,或不直接涉及到他家的利益,他是不会说话的。
她被西门真森将住了。
好一个脏乱的胡同,老貂寺来到这里,不禁揉了揉鼻尖。
……
曹玉簪立刻道:“不妨事,我把郑州军派去助你。若有动乱,直接杀了。你西门氏顾虑与淮南道大户之间的各宗关系,郑州军没有这个负担。”
西门真森笑了笑:“我觉得可以。”
这时右摄政赵御道:“未必一定不能,我可以去找贤王说说。”
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左右尊卑”。唐代称贵族为“右族”,称帝王亲戚为“右戚”,而被贬谪降职的人则被称为“左迁”。梁朝大体袭承唐朝制度、风俗。
要说孟丹青与孟狠反目,与曹玉簪有着直接关系。要不是她派楚无霸去刺杀孟狠,也不至于如此。可孟丹青办事向来泾渭分明,虽然错是曹玉簪犯的,但究其根本,问题还是出在孟氏内部。所以他不怪曹玉簪。
老貂寺买了些油饼,挨个孩子发下去。一下子跑来一大群孩子,他们可怜巴巴伸着小手,拥挤在一起,喊“爷爷”、“快饿死了”、“求求你”之类的话。
孟狠人如其名,是一个狠角色。此时唐振和曹玉簪都替孟丹青发愁,如何才能拔掉孟狠这颗大钉子。
老貂寺年近九旬,筋骨缩短,照比年轻时矮了一寸有余,可即便如此,依然是瘦长身材。他身穿华服,一眼就看出是有钱人。当他这样的老者来到胡同,立刻就跑过来一群人,向他介绍身边的孩子。
所以屋里的这几个人,苏御最讨厌西门真森。但这种讨厌只藏在心底,见面时依然客套。
“若能把张云龙和曹圣派过去,我就答应!”西门真森突然提高嗓门:“你能吗?!”
一朝天子一朝臣,以前胡荣当大总管时,可没有这个说法。对此胡荣也不加评论,而是坐着毛驴车赶往南市,来到西三胡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