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4章 西门惊马(2/2)
“他们一路破竹杀到成都,那时守成都的兵没有叛军多。之所以没能快速攻占成都,并非刘桐和唐窎各藏心机,相反,他们紧密配合,已经到了同生共死的地步。”
然后朝堂上就开始讨论新规则,可是讨论了一个上午,也没个结果。关键是各家都在打自己的算盘,很难找到平衡点。
孟丹青不理曹玉簪,盯着秦王。
这是几千年来,华夏族骨子里的东西。无论国家分裂成什么样,分裂了多久,最终一定要完成大一统。这是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如果一定要阻挡,就把那个势力一起干掉,只需天时。
而梁朝在西域设立都护府,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并没有实际控制那些小国。而且安西都护府是朝廷的,不是唐家的。即便真的把都护府划给唐家,唐家也未必因此赚到很多钱,反而会增加不少操心事。
唐窎的失败,在苏御看来他就是缺乏天时,急于求成。而此时秦王在等待的,也正是天时。
话说那西门婉婷及其红桃小队,也不都是废物。有几次,西门婉婷收网,差点就把吕无双逮到。
楚国公站起身,高声道:“你把唐振喊回来,我跟他换!”
“唐窎负责攻城,刘桐负责打援,他们几乎是同时战死的。刘桐不退,唐窎不退;唐窎不退,刘桐也不退。”
唐振回来之后,苏御就要与他商量统一大事。估算时间,最快还要两个月,那可就入秋了。
黑袍流冕的楚国公瞪视太后:“我说的是地盘大小!”
值得一提的是,西门真森在故意使用唐朝的地图说话,而梁朝没有陇右道。可以这样说,此时的甘肃隶属于长安道。这是梁朝最开始的格局,唐家只是通过一场战争,夺回原属于他们的地盘。
听西门真森抛出一个尖锐话题,皇室发言人曹玉簪冷哼一声:“西域不是唐家的,就算是,唐家所有地盘的收入加在一起,还不及淮南道一半。怎么着,你们西门家族宅心仁厚,有想法平均一下门阀收入?”
骑马女子身后不远处,还跟着一辆宽大驷车,车上坐着、站着、挂着人,齐声高呼“惊马,惊马!”
早朝沉闷,此时的金銮殿更好像是皇室与门阀商量事的地方。没有战争,就没什么大事可谈,偶尔出现一些“谁少吃块肉”之类的话题,叽叽歪歪各抒己见,或许会有一个折中的结果,又或许不了了之。
突然闹市那头有女子叫嚷声,吕无双扭头一看,一细眉长目的女子,骑着高头大马,飞奔而来。
现在安西都护府将军还是闵悦,他带着两万兵,与当地部落或小国维持着相当好的关系。而唐振这次西游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个是疏通商道,一个是练兵。据说安国公已经开始往回走,打算走沙漠南段返回敦煌,通过河西走廊回到长安,再回到洛阳。
“逮住那个买馅饼的!”
“我西门氏和孟氏只占一道,艰苦经营。我们的地盘一百多年没变过,可唐氏的地盘却越来越大。长安道、陇右道、安西都护府,东西五千里,南北三千里。再这样扩张下去,岂不是要比中原五道还要大了?”
人顺天时,无往不利;人逆天时,大事难成。顺天时,狗都能赚钱;逆天时,把人累死也养不了家。刘桐、唐窎的下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闹市人多,奔马吓坏人群,惊慌四散。
垂帘太后吼道:“那你愿意与唐家换地盘吗!”
秦王道:“《泰平之盟》确实不可以改,但可以适时增加规则。”
不过今天楚国公西门真森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
直到有一天出现一个四方面都能接受的规则,那就谈成了。
此时大家已经知道,那个骑大青马的女子就是秦王侧妃西门婉婷,因为她怪异的表现,市井有她的外号“西门惊马”。
姑娘长得细长高瘦,但她的饭量可不小,两个馅饼不够她吃的。这一点随她爹,老吕就是很能吃,但长不胖。
每每提起这件事,老黄就会说:老吕是直肠子,吃什么拉什么,所以长不胖,简直是浪费粮食。如果把他的粑粑拿去喂狗,狗倒是能吃胖。——老恶奴的话,有待考证。
吕无双飞奔而走,忽而跳跃,忽而拐弯,冲入狭巷。突然,迎面驶来一辆手推车,几乎把路堵死,姑娘不假思索,猛地一跃,脚踏推车再想一跃,却有一只手从车里伸了出来。
这只手来得迅疾而隐蔽,姑娘躲闪不及,砰的一声被抓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