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章 重回2002(2/2)
转过头去的她根本不可能知道,现在还不认识的郭海洋,已经不是上车时的那个原来的郭海洋,现在的郭海洋是意识来自2022年的郭海洋,而她却还是2002年的她。虽然不认识,但是通过年龄,装扮以及那胀鼓鼓的包裹,聪明的她还是判断出这是一个跟自己有着一样目的的人,只是不知道跟自己是不是在同一个学校。等了许久,郭海洋都没能等到冯婷将脸转过来,于是他的目光也慢慢移开了,又望向车窗外飞掠而过的风景,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对冯婷来说,她和郭海洋还没有开始认识。
但对郭海洋来说,他们早已经是要好的伙伴。
汽车经过三个多小时后,来到lz市。
郭海洋拎着自己的背包,还有同村送自己来上学的大人,随着车上人们的脚步,沉默地走下汽车,随着人潮往车站出口走去。
同村的大人可能是察觉到郭海洋今天的奇怪,下汽车后,有意无意地走在郭海洋身旁,在快出车站的时候,用肩头碰了一下郭海洋的肩膀,轻声问:“海洋,你怎么了,还晕船吗?”
郭海洋瞥了一眼,礼貌地回了一下,回答道:“勇叔,没事,就是有点反应不过来。”
“你不知道,在船上你晕倒过去的时候可是吓坏我了,要是你有个好歹,怎么跟你妈说?”
勇叔口中不断说道。
郭海洋淡淡笑了下,还是那句话:“叔,报到后,你就搭下午的汽车回去吧,家里农活可不能当过了,我在这没什么的,有事可以找老师。”
看着眼前这男孩,刘勇明显感觉得到这孩子身上的变化,但是又说不出来具体是哪里变了,于是只好点头应道。
虽然心里却很困惑,不明白郭海洋今天在渡轮上,发生了什么,但从昏迷醒来后就没怎么跟自己说过话,一开始以为是晕车的原因,但现在看来,这小子在心里藏着事。
两人站在车站外,看着密密麻麻的人群,郭海洋走向了自己记忆中的方向。但被刘勇叫住了:“海洋,等等,先问问再走吧,这太阳大的,错了就不好了 ?”
“勇叔,没错,就是这边,你看,有好多同学都是朝着那边走的,随大流不会错的”。
郭海洋回了一声后自顾自的走了出去,也不管还在风中凌乱的刘勇。
刘勇,同村的人,也是父母口中见过世面的人,因为家里做着卷烟生意,母亲让他送自己上学,怕自己在上学途中遇到什么意外,儿行千里母担忧。事实也证明了多一个人可以预防意外的发生,年底过年回家,也因为自己在渡轮上晕倒的事母亲还带着郭海洋提着礼物去感谢了他。
但在现在郭海洋的心里,这些都是不值当的,为了送自己来上学,母亲一早就去他家里帮工,还给摩托加了五十块钱的油钱,要知道这是02年的50块,要知道在郭海洋上讲台的时候每个月的工资也才500块。当然郭海洋知道这是母亲对自己沉中爱,对于一辈子没有出过县城的母亲来说,离开家出去读书,就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家乡有的还为此办了酒席,但母亲没有,他说等大学毕业工作结婚了在办,但是郭海洋的心里明白母亲这是怕乡亲父老说闲话。
说到这就不得不说说02年高校扩招的事,用后来人们说的话就是,自己读小学的时候要钱,小学刚毕业了,小学就被义务教育了;大学毕业前,学校帮忙分配工作;自己大学毕业的时候,挤破头都不见得能找到像样的工作。
郭海洋两人跟着人潮,顺着街道在过了两个路口就到了目的地——lz师范学校。
由于离九月一号开学还有两天,学校迎新的工作也已经慢慢运作起来,看着学校门口那些朝气勃勃的师哥师姐们,郭海洋就想到了自己在这学校混日子的过往。
学校虽然不能比拟985、211,但在省内还是比较出名的,因为全市中小学教师中有百分之八十都是这个学校出来的,就像郭海洋的成绩能读这样的学校就是上天的恩赐,要是大学没有扩招,那他估计也就同村打工的人带出去打工了吧,也就没有后面那无趣但又十分开心的大学生活,有时候郭海洋就在想自己要是没有继续读书,他是不是会生活得比现在要好。
远远看着这有点破旧的学校大门,郭海洋心里是激动的,因为是这里给了他一个可以向上攀登的天梯,也是在这个学校他遇到了自己这一辈子都没能表白的人,可因为自己的无知让这些机会都檫肩而过,不留痕迹,只留下自己孤独一生直至出事前,看着眼前那望不到头的石梯,他明白了,这是老天给了他一次从新来过的机会,一次改变自己,也是弥补自己遗憾的机会。进门的石梯郭海洋没有一次认真的去数过,有的说是一百零八步,也有人说是一百二十步,而这次郭海洋在认认真真地开始数着,一步、两步、三步······
一百一十二、一百一十三、一百一十四。郭海洋有点不敢相信自己数出来的数字,居然不是一百零八,也不是一百二十,而是一百一十四,站在最上方的石梯上回首看向进来时的大门,郭海洋心里不由地生出一股豪气,这里就是将来成功迈出的第一步。
学校里外,一片喜庆气氛,老生欢迎新生,老生们见惯了新生初来乍到时的拘谨,像郭海洋这样行走自然的人就自动归纳到了本地人一类,郭海洋在郑重接过刘勇手中五千大洋的时候,也预示着刘勇这次送人的使命结束了,再办理完入学手续和住宿手续,郭海洋就剩下三百元充饭卡的钱后跟刘勇出校门吃了午饭,再将他送上回家的班车后,郭海洋再次站立在学校大门前,看着这进进出出无数年轻的身影来来往往,朝气蓬勃,郭海洋笑了。
当初填报志愿的时候,郭海洋没有选填这个学校,但是为什么却被这个学校录取了呢,这其中原因还是在年底回母校的时候才知道,这是因为学校教导处主任一力促成的,再后来一次学校班主任让签字的时候看到才明白其中原委,这就跟后来中介往工厂里送人而获取返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郭海洋知道,学校要发展运营就少不了生源,上级学校和下级学校衔接运作有很大的关系,正是因为这样盲目的扩大招生,让师范大学生的含金量有了不小的变化,但当时郭海洋没有认识到这扩大招生所带来的就业后果,他读完了五年大专,但是五年时间改变了许多,也改变了现实社会对教师人才的需求,他在本市教了一年半的时间后就失业了,因为国家针对生源减少,让基层减少学校以便于师资教学力量集中,让一些能取缔的乡村小学取缔,而他工作的这个村就是这其中一所,在川省实施西部战略的时候,郭海洋因为要离家去偏远山区支教五年,而选择退出教师队伍,加入了北上大军,好在他敢打敢拼,也慢慢有了立足之地,从开始的小工,到后面的工程队头头,管理着手下四五十号人,做生意赚赚亏亏,就这样不好不坏地活了下来。
郭海洋和冯婷选的是同一个专业,奈何,冯婷在最后一年的时候选择了她最擅长的英语专业,而英语,却是郭海洋最弱最厌恶的课程,没办法,郭海洋只好选了自己还算感兴趣的历史类,就这样虽然是一个学校但见面的时间也就少了,再后来冯婷去了川师进修,而郭海洋去了不知名的小乡镇教学,两人感情就这样慢慢变淡了。
刚才在车站与冯婷分开的时候,郭海洋心里很庆幸,庆幸自己之前隐藏得很好,没有强行修改与冯婷认识的过程,现在自己在明知道将要跟他分到一个班的时候,自己还会选择和冯婷一样在一班学习吗?是不是能有更好的选择,但是自己要是不在一班了还能遇到自己心心念念的那个她吗,心中十分矛盾的郭海洋放弃了自己原计划下午去校外转转的打算,手中拿着这届学校开设的专业回到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