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江都政变 (上)(1/2)
月十五日幽州总管率领两万大军渡过拒马河进驻
三月十八日幽州军前锋进抵河间郡文安城下文安的高畅军不曾迎战而是后退回城固守待得幽州军前锋扎下营寨准备强攻文安之际高畅军的援军突然出现在文安城下幽州军前锋措不及防被高畅军冲杀一阵向后败退。
三月二十五日高畅军主力一共四万余人进抵霸县幽州军只留下一千余人驻守霸县主力大军已然后退回守固安。
三月二十八日高畅军占据霸县然后按兵不动这一日从南方的江都传来了政变的消息这消息是由驻扎在江都的敌情司分部一路向北飞鸽传来的。
政变是在三月十二日深夜开始的这一天比原来那个时空的政变时间往后推移了两天。
政变虽然是在三月十二日实际上政变的计划早在半个月前就开始实施了然后一步一步走到了那一天。
政变的主谋乃是宇文世家的当代家主时任右屯卫大将军的宇文化及策划人是他的弟弟将作少监宇文智及执行人骁果军现任统领虎贲郎将扶风人司马德勘同谋有虎贲郎将元礼直阁裴虔通以及等人的同乡或好友计有内史舍人元敏、虎牙郎将赵行枢、鹰扬郎将孟秉、符玺郎李覆、牛方裕、直长许弘仁、薛世良、城门郎唐奉义、医正张恺、勋士杨士览等人。
若不是走投无路。宇文化及是不会采取政变这个方式地可以说一方面他有这样的心思另一方面也是大势所趋。
对于金銮殿上高坐的这个君主宇文化及相信全天下也没有一个人能有自己这样了解他正因为他了解这个人所以才知道要想摆脱目前的困局自己要想活下去。宇文家要想生存江都城中的数百官吏十几万士卒不至于成为墓中枯骨成为那个人的陪葬品政变就势在必行。
“大好头颅由谁砍之!”
面对铜镜。杨广曾经向萧后这般说道。
当从宫中的内应得知这事之后宇文化及就知道当初那个雄才大略的杨广已经死去了现在坐在龙椅上地那个人只不过是披着他的躯体而已!
宇文化及还记得那一天在江都宫中的紫光殿上当高坐殿上的杨广得知太原李渊反叛进军关中骁卫大将军屈突通战败投降李渊的消息时他大惊失色震撼得双手不知朝何处摆放汗水不断地顺着脸颊流淌下来。
宇文家一直和李渊不和。故而李渊的成功从某一方面也给了当时站在殿上地他沉重一击。这消息也让他下定了决心不能够再继续等候下去了!
最初。宇文化及陪在杨广身边南下江都一是为了赢取杨广的信任和欢心另一方面也是想借助杨广的力量扩展自家家族的势力然而现在他现自己制定的这个策略并未达到当初的目的作为皇帝杨广的威信在最近几年下降得太快了。并未带给宇文世家应有的帮助反倒宇文世家有为他这条大船一起往下沉的危险。
所以。走到这一步必须有所改变了!
当初李渊在太原一起兵杨广就令虞世基到长年生病在家地老丞相裴矩那里去问应对方略。老丞相十几年辅佐皇上处理边域事务经验十分丰富一说话就在点子上:“太原生了叛变京城长安有危险隔得太远无法控制恐怕容易丧失事机。希望皇上能够及时赶回京城方可平定这一重大危情。”
裴矩所说的这番话是宇文化及想听到地随后他命令和自己一党的那些官员纷纷向杨广上书要求杨广率领大军离开江都回师长安。
杨广其实也不是没有回师长安地打算就算他怎样喜欢江南的风光和人物总也不会过对江山的喜爱。
然而事情并不曾像宇文化及和杨广期盼的那样展。
江都距离长安实在是太远了一路上尽是变民军阻挡通路杨广多次派出军队去攻打那些变民军想打开一条路来然而归路却一直没有打开眼看长安就落在了李渊的手中这个消息让杨广心灰意冷。
从此杨广彻底放弃了回师关中的打算一心只想偏安东南。
他准备把京都建立在丹阳(现南京)割据江东做一代孙权也未尝不可啊!
新年之后杨广在朝堂上令群臣商议迁都的事。丞相虞世基等人都认为很好只有右候卫大将军李才摆出各种理由反对坚决请求皇上马上返回长安李才与虞世基争得很凶最后摔门而出这在过去是无人敢做的事情啊!
门下录事李桐客也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江东潮湿土地狭窄道路不便内要供奉皇室外要供给三军百姓地财力承受不了恐怕民要乱军要散啊。
御史大夫裴蕴立即弹劾李桐客诽谤和诋毁朝政于是李桐客不敢说话了众公卿都顺着皇上的意思纷纷大拍杨广地马屁说是江东人民很久就盼望着皇上前去巡幸皇上过了江安抚他们就近治理将成就万世的功业!
宇文化及冷眼旁观这一切的生朝堂上生的这些事情更是让他下定了行动的决心。
太上皇!
这就是李渊给那个人奉上的尊号。
什么太上皇?将来那个人落入他手中还不是要被杀掉。
李渊啊!李渊啊!我还是看轻了你这个家伙当初我百般打击你也没能置你于死地这难道是天命吗?
若不想坐以待毙宇文化及深知只能走那一步既然杨广不想北上只想偏安江东那他就只能把决定权从杨广手中夺来了不然这些人都要被杨广拖累最终被李渊砍掉脑袋他可不想走到这一步被那个自己看不起的家伙鄙视。
陪伴在杨广身边的十几万骁果大军基本上都是关中人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一直想返回家乡时常有骁果偷偷逃跑回家去年秋天郎将窦贤率领所部人马偷偷西逃被杨广派铁骑追赶上全
但是逃亡的风气还是止不住。
得知关中被叛贼占据士兵们更加担心起家中的亲人当得知皇上不回关中而是准备定都丹阳之后他们更是大失所望军心士气低落到了无以复加逃亡的举动屡禁不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