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大事件(1/2)
三年九月到十月之间在风雨飘摇的大隋王朝生事情。
高畅占据河间自然是其中的一件大事情然而说起来仍然算不得引起天下震动的大事件真正能引起天下震动的大事件另有其事。
这件大事生在高畅未来的大敌李唐的身上在这一时期李唐大军的动向与原来的时空相差不多行军度同样奇快无比。
九月初李渊令左领军长史陈演寿王长谐以及右一统军右光禄大夫刘宏基率领数千精兵从梁山渡口渡过黄河在黄河北岸扎下营寨巩固了滩头阵地。
与此同时率先来投李渊的关中贼左光禄大夫武乡县公孙华也率本部数千精兵渡过了黄河他们准备前往黄河下游十余里的蒲津桥拆掉蒲津桥以便切断了河东之敌屈突通的退路。
临行之际李渊曾经向几位将领交待过他认为屈突通本事虽然不大却也打过好几年的仗因为害怕在代王那里落个不战之罪绝不会任由你们占据要冲之地所以要担心敌军突然起攻击将你等赶下黄河。
于是渡河的时候孙华部抢先过河扎营并摆出了战斗队形以防隋军来个半渡而击渡河时唐军的心一直都紧绷着就连过了河之后也没有放松而是加固了营垒。派出了大量地斥候。
当夜亥时大隋虎牙郎将桑显和果然率领数千骁果来袭隋军个个口咬箭杆马蹄上裹着厚厚的布团隐踪藏迹宰了哨探偷偷摸到唐军营前然后。向唐军起了突然攻击。
第一道营棚很快就被攻破了然而隋军的攻击在第二道土墙面前被阻止了王长谐率领本部人马凭借土墙挡住了隋军的攻势按照事前计划的那般刘宏基率军从侧翼向隋军起攻击。孙华率领数百精骑绕到了隋军后面从后方向隋军杀来三面夹击之下隋军立刻崩溃了。
他们立刻四下逃散拼命逃生唐军从后急追在饮马泉附近消灭了最后一支成队的隋军桑显和孤身一人狼狈逃回了河东城自此隋军再也不敢出城半步。
第二日。孙华部就按李渊之命拆掉了下游的蒲津桥断了屈突通的后路。
有个汾阳人叫薛大鼎。他是河东豪族薛家地家主在战事正紧的时候。他来到军中求见李渊向李渊献策。
他劝慰李渊不必攻打河东直接从龙门渡过黄河占据永丰仓(今陕西华阴县内)再传檄四方群雄一定会纷涌来投关中唾手可得。
李渊听了薛大鼎的话意有所动。不过李建成和李世民两兄弟以及手下都反对这样做。于是李渊接受了众人的意见率领大军进驻河东城下。
不过他觉得薛大鼎这人很有本事就让他做了自己的幕僚。
进驻河东城下之后在建造攻城器械之时文成郡守郑元被囚车押着送到了李渊帐前这是通议大夫张纶的功劳。
早在大军没有从晋阳出之前李渊就命令通议大夫张纶率领一支精兵经略稽胡离石龙泉文成诸郡大军一路疾行进展顺利攻下了这几个地方俘获了文成郡守郑元现在才送到李渊军中来李渊会见了郑元抚慰了他几句然后就将他放了这是因为郑元是阳郑家地子弟李渊自然不会向他下杀手。
对这些被俘获的原隋朝官吏凡是世家子弟李渊都非常小心地在对待若是愿意投降从军他自然欢迎若是誓死不降他也不以为甚会赠送大量金银礼送回乡。
九月十一日李渊和李建成李世民长史裴寂分率四路大军围住了河东四门将河东城围了个水泄不通随后下令向河东起猛攻。
屈突通的确如李渊所料不敢出城攻击但是他有几万精兵龟缩在城池高大的河东城内固城自守却也绰绰有余。
李世民部率先向河东城起了攻击然而却无功而返在高大的城池下白白地丢了数百健儿的性命。
随后李建成部裴寂部以及李渊部都向河东城起了试探性的攻击结果与李世民部一般无二。
随后下起了雨来李渊也就下令停止攻击。
部队退下后李渊在黄河岸边扎下了营寨依然围困着河东城。
要想攻下有精兵把守的河东城并不是在短期内就能成功的并且要有付出巨大牺牲的觉悟李渊在此心知肚明这个时候他又想起了薛大鼎地建议究竟该怎么办?他决定召集手下议事商量对策。
屈突通有数万精兵占据着坚城若是我军无法攻克长安朝后退必定被其阻拦那时腹背受敌就太危险了!我军还是应该先攻下河东城解决掉这个钉子之后然后再西进关中这样度虽然慢了点但是胜在稳妥。
这是长史裴寂的意见在议事地诸位将领中大部分人都赞同他的意见。
然而李世民这个时候却改掉了初衷赞同薛大鼎地建议来。
最初他之所以反对这个建议也是有着裴寂那样的顾虑同时他又认为固守河东的屈突通部士气低落河东城不难攻下岂料交上手之后才现并非如此河东城绝非短期之内可以攻下的要是让大军在河东城下空耗粮草消磨时间在这个风云变幻之际无疑是坐失良机李世民认为大大不妥所以他改变了主意赞同薛大鼎的建议。
若是认为正确的事情李世民就会横下一条心谁的话都不听一定要这样做若是认为是错误的事情他不会为了自己地脸面或是别的什么拒绝改变而是会立刻改变主意按照他认为地正确的方向去做。
在这方面来说李世民无疑具有明主的资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