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隋末逐鹿记 > 第二章 酒楼听说书

第二章 酒楼听说书(1/2)

目录
好书推荐: 黑锅 风水大师闯异界 雷火 希灵帝国 字韵 天罡变 1908大军阀 无心总裁别烦我 抗战之红色警戒 七彩龙剑神

五里坊醉仙楼。

辰时末巳时初阳光从东面临街的窗户照射进来将酒楼底层的大厅照得亮堂堂尘埃像小虫子一般在光柱中翩翩起舞。

未至晌午还不是用膳之时大厅内的二十来张胡桌却已坐了不少人人人一碗清茶桌上放了几碟小吃点心人们大多面朝一个方向在大厅南侧正当面的高台上摆放着一个小木桌在木桌之后一个身着灰袍唇上留着两撇老鼠须的中年人正手拿惊堂木抑扬顿挫地讲述着一段传奇。

全天下也只有在夏国境内的酒楼中才会摆放这些上不得大雅之堂的胡桌胡椅虽说比盘腿跪坐要舒服一些不过这大违祖宗之道也只有在夏国这种离经叛道不以圣人学说治国的地方才会如此。

在夏国一般的酒楼都有两层或三层高那些待在底楼用膳的家伙多是些寒门子弟商贾人家对这些人来说只要能坐得舒适哪管得了什么礼仪传承离经叛道。

一般的世家子弟官宦人家多是上二楼的雅间他们根本不屑与楼下的粗人为伍楼上的布置则符合传统之道冬日房间内大多铺着毛毯夏日则铺着草席一人一座一张矮几一个蒲团。

不过凡事都有意外新近投靠高畅担任政事堂高官的幽州降臣温彦博就不喜欢盘腿坐在二楼雅间而是和那些底层百姓一般喜欢坐在底楼大厅。幽州。与胡人的地方接壤在那里胡桌胡椅。甚至一些胡人的文化都甚为流行温彦博在那里待了数年受其影响颇深自然不像这冀州一带地世家子弟一般假模假式地遵守什么礼仪之道。

当然他每次来此用膳或是饮茶都是轻车简从。只带了随身侍从两三人衣着也不见华丽和一般商贾子弟没有什么差别众人皆不了解其身份只知他是一个很和气不管对什么人都非常有礼貌的读书人人称温三爷。

温彦博端起茶盏隔着腾腾的热气。瞧着盏内碧绿地茶梗在水中漂浮他轻轻吹了一口气将热气荡开随后。将茶盏举到唇边轻啖了一口。随即放下。

接触这茶不久温彦博已经喜欢这茶香了每日若是不品就觉得心中空落落的甚是不舒服。

这个时代的肉食来源大多来自牛羊等物猪肉在这个时代还不是主食就算是一般的寒门也不屑食用认为猪肉是低贱之物只适合低贱之人食用。

牛羊之物大多腥味较重对人的消化功能有一定的伤害这个时候茶这东西就派上用场了它能够帮助消化之所以茶叶成为草原胡人必需地战略物资和盐一个地位这就是其中的原因。

从晋到隋饮茶才逐渐普及开来成为民间饮品。

不过一直到南北朝前期饮茶风气在地域上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南方饮茶较北方为盛但随着南北文化的逐渐融合饮茶风气也渐渐由南向北推广开来。

隋末大乱之后民生凋零百姓连饭都用不上一般人家也就与茶无缘了直到高畅占据河北夏国建立生产慢慢恢复商业开始流通各地新建了不少酒楼因为粮食匮乏而造酒则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高畅因此颁布了禁酒令禁止在民间制造美酒除了极少数钦点的酒楼外别的酒楼一概不许卖酒使得那些嗜酒之人不得不转向饮茶这饮茶之风才盛行了起来。

而且这饮茶之道也与过去有所不同茶叶的制作流程茶树地栽种方式都与过去大不相同也与大江南北的其他地方大不一样。

这个时代的饮茶之道多为煮茶法方式极其粗放将茶末放到水中煮沸即可若是细致一点则在茶水中放入牛奶等物。

高畅改变了制作茶叶的方法先是将茶叶放在锅中炒熟炒到一定程度时取出再放入特制地竹编片上揉成团在上面来回搓*揉然后放到铁锅上烘烤烘干后即可贮藏了。

这种炒好的茶无须煮沸而是放入盏中用开水冲入即可饮用如此保持了茶地清香煮茶法煮出来的茶与之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温彦博甚是喜爱这种方法制出来的茶在他看来这或许是除了雪纸和印刷术之外高畅对世人最大的贡献。

放下茶盏后温彦博有些厌恶地瞧了一眼在高台上夸夸其谈的说书先生不过他很快就调整好了情绪做出一副甚是赞赏的神态目不转睛地望着对方。

说书先生这也是夏国境内的特殊产物不过现在已经有慢慢扩充之像了据说在长安晋阳洛阳等大城的酒楼内也已有了说书先生。

对说书先生在酒楼说书这种形式温彦博其实并不厌恶他觉得这也是教化世人的一种手段贫民子弟大多一字不识说书先生可以说一些故事和传奇来宣扬忠孝节义让世人明白圣人之道这何尝不可。

然而在夏国的酒楼中每一个说书先生都必须宣扬灵宝神教用一些奇怪的传奇故事来宣扬灵宝神君高畅在说书先生的故事之中高畅这个转世的神灵乃是世人唯一的救世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民国:王牌飞行员 长津湖:从新兴里打到汉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