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梦回二十二 沟通 六(2/2)
象这里,黛玉已经给宝玉说得很清晰了,宝玉便可以有以下“正确”举动:
其一,宝玉道歉,而且说明自己那一眼色确实相当欠妥,
其二,不要再重复说类似“我是为你们好”、“你们不要辜负我的心”之类的话,
因为这些话都是只从宝玉自己本身出发的话,而几乎完全忽略了湘云和黛玉的感受,(外人注:哈哈,宝玉有趣)
““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恼他。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黛玉已经说得更明白了!
即这个不过是黛玉和湘云之间的事,就算有“恼”,但如果没有宝玉那一眼色,也只是黛玉的恼而已,
而且绝对只会是“一时之恼”,很快,甚至马上黛玉对湘云就会回复原初,因为之前就可看出,黛玉和湘云之间是经常会打趣的,而且不少“打趣”都是看起来比较“狠”的,
(外人注:赞!正解!)
““【庚辰双行夹批:问的却极是,但未必心应。若能如此,将来泪尽夭亡已化乌有,世间亦无此一部《红楼梦》矣。庚辰眉批:神工乎,鬼工乎?文思至此尽矣。丁亥夏。畸笏。】”,脂爷们根本不得要领!只“忙”着贬宝玉贬黛玉贬曹雪芹贬红楼梦原意!以及抓住一切机会为八十回后的篡改文“伏笔”!
(XX注:感觉脂爷们就象一群皮厚无赖猪从腌臜的猪圈闯进了红楼梦圣地,还要到处拉撒!(外人注:哈哈,有语暴嫌疑哦(XX注:实在有些忍无可忍,如此糟塌红楼梦和曹雪芹!)))
““宝玉见说,方才与湘云私谈,他也听见了。”,黛玉是听见了,但黛玉绝不会因此所谓什么“恨”湘云,黛玉只是借此告诉宝玉这些其中的思维和道理,
““细想自己原为他二人,怕生隙恼,方在中调和,不想并未调和成功,反已落了两处的贬谤。”,如何?!黛玉说的话几乎白讲,宝玉不但没有认真思索黛玉话中的道理,而从自身去找以上的原因,反面还是“局限”甚至更“窝心”在自己的类似“好心没好报”上,几乎如同在钻死胡同了!
““正合着前日所看《南华经》上,有"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又曰"山木自寇,【庚辰双行夹批:按原注:"山木,漆树也。精脉自出,岂人所使之?故云‘自寇“言自相戕贼也。"】源泉自盗"等语。”,南华经又来了!只不过宝玉倒是找到了死胡同的一扇门,即“无为”,即在这件事上,宝玉只要做到“无为”,让黛玉和湘云自己去解决,就完全是小事一件,
但宝玉进了这扇门后,又选择了另一个死胡同,即宝玉因为内心的情感之挫使然,将这“无为”扩大了一切的地步!
即类似不要有感情、不要有爱、不要有好心,甚至会达到“不要有人”的程度!(外人注:宝玉啊宝玉,如果说湘云的脾气可爱,那宝玉这些心思这些所谓的“呆性”却也煞是可爱!只不过如果让黛玉更生气更伤心了,那宝玉就是真的有些呆了!(大白纸注:正是,因此,才有之后的宝玉的更呆以及黛玉众人给宝玉“解呆”的精彩绝伦的此“事件”的收尾!))
【庚辰双行夹批:源泉味甘,然后人争取之,自寻干涸也,亦如山木意,皆寓人智能聪明多知之害也。前文无心云看《南华经》,不过袭人等恼时,无聊之甚,偶以释闷耳。殊不知用于今日,大解悟大觉迷之功甚矣。市徒见此必云:前日看的是外篇《胠箧》,如何今日又知若许篇?然则彼时只曾看外篇数语乎?想其理,自然默默看过几篇,适至外篇,故偶触其机,方续之也。若云只看了那几句便续,则宝玉彼时之心是有意续《庄子》,并非释闷时偶续之也。且更有见前所续,则曰续的不通,更可笑矣。试思宝玉虽愚,岂有安心立意与庄叟争衡哉?且宝玉有生以来,此身此心为诸女儿应酬不暇,眼前多少现成有益之事尚无暇去做,岂忽然要分心于腐言糟粕之中哉?可知除闺阁之外,并无一事是宝玉立意作出来的。大则天地阴阳,小则功名荣枯,以及吟篇琢句,皆是随分触情。偶得之,不喜;失之,不悲。若当作有心,谬矣。只看大观园题咏之文,已算平生得意之句得意之事矣,然亦总不见再吟一句,再题一事,据此可见矣。然后可知前夜是无心顺手拈了一本《庄子》在手,且酒兴醮醮,芳愁默默,顺手不计工拙,草草一续也。若使顺手拈一本近时鼓词,或如"钟无艳赴会,齐太子走国"等草野风邪之传,必亦续之矣。观者试看此批,然后谓余不谬。所以可恨者,彼夜却不曾拈了《山门》一出传奇。若使《山门》在案,彼时拈着,又不知于《寄生草》后续出何等超凡入圣大觉大悟诸语录来。黛玉一生是聪明所误,宝玉是多事所误。多事者,情之事也,非世事也。多情曰多事,亦宗《庄》笔而来,盖余亦偏矣,可笑。阿凤是机心所误,宝钗是博识所误,湘云是自爱所误,袭人是好胜所误,皆不能跳出庄叟言外,悲亦甚矣。再笔。】”,脂爷之谬论如同跌进粪坑,不求爬出,还一头直往下拱,试图拱出天下第一粪坑来!
且看其自以为“大悟”的几个“误”:
其一,“黛玉一生是聪明所误”,黛玉是聪明所误吗?黛玉象凤姐一样用聪明去做了坏事吗?而且直道是“一生”!脂爷们好大的口气!继之前充曹雪芹的大爷,现在要充上帝了!
其二,“宝玉是多事所误。”,宝玉此处确实有些“多事”,但到了“误”的程度吗?如此而言,那全人类全在“多事”了!
而其实脂爷们的“多事”才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其三,“阿凤是机心所误”,机心本身没什么,象平儿的机心也很重,而凤姐儿主要是用这个去做了坏事,
其四,“宝钗是博识所误”,好嘛,不知博识误了宝钗什么了,宝钗显然是本质中的出发点错了,即所谓的“好风送我上青云”
其五,湘云是自爱所误,天,让女子们不要爱自己了!
其六,袭人是好胜所误,如果说红楼梦中有一个有好胜心思的,则更象是在诗社联诗的湘云,而袭人和宝钗类似,如“借风送我上半青云”,
而以上,脂爷们将当时的女子做了一个十分“经典封建”的总结:
即女子就是要“不聪明”、“没心机”、“无知识”、“不自爱”或说“不要爱自己,要爱夫君和子女和公婆”、“不好胜”!
这与封建社会对女子的酷苛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当然,再第一千零N次地证明脂爷们到底是些谁们了!
““因此越想越无趣。再细想来,目下不过这两个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犹欲为何?”,这就是宝玉的呆性,看起来是“为了他人”,但思维模式还是几乎完全从自身出发!
““【庚辰双行夹批:看他只这一笔,写得宝玉又如何用心于世道。言闺中红粉尚不能周全,何碌碌僭欲治世待人接物哉?视闺中自然如儿戏,视世道如虎狼矣,谁云不然?】”,脂爷们又来贬低红楼梦中女子,什么“闺中如儿戏”,世道才是“正道”,宝玉连“儿戏”都处理不了,如何处理“虎狼”,似乎当时那些果真如“虎狼”的世道让这些脂爷们很引以为豪似的!(外人注:极是,脂爷们完全不知耻,脂爷们篡改者们和幕后者们想做些正事的话,去改变哪怕亿分之一的当时世道之“虎狼”性,便是大功德了!)
““想到其间也无庸分辩回答自己转身回房来。”,宝玉一根筋的只想着如何“分辨”!却不知黛玉只是让宝玉知道自己错在了哪,宝玉只要真正认识到了,向黛玉一表明或者再道个歉,便圆满解决了!
但为什么说宝玉一根筋,宝玉一个是只想着分辨,一个是如果宝玉没有真正自己意识到黛玉说的那些试图让宝玉明白的道理,宝玉几乎是不会有任何反应的,
““【庚辰双行夹批:颦儿云"与你何干",宝玉如此一回则曰"与我何干"可也。口虽未出,心已悟矣,但恐不常耳。若常存此念,无此一部书矣。看他下文如何转折。】”,脂爷们倒是看见“与你何干”这四字了,觉得仿佛是小儿吵架,一个只要说了“与你何干”,另一个就一定会认为“与我何干”,(外人注:哈哈)
但宝玉却不是为这四字,而是认为自己如此用情用智用力,但两人看起来仍然还是如此生气甚至越来越生气,甚至似乎全怪上了自己,而很觉得有些心灰意冷,
却没想林黛玉此时需要的不是宝玉的安慰,而是与宝玉的沟通,尤其是相互沟通,而黛玉沟通了,讲得应该清晰明了,但宝玉完全从自身出发去理解,以为自己是失败大失败,竟然一言不发走了,林黛玉才是真正会气死,(外人注:哈哈,男子们啊,女子需要你沟通的时候千万不能不知,更不能不管啊)
““林黛玉见他去了,便知回思无趣,赌气去了,一言也不曾发,不禁自己越发添了气,”,如何,宝玉完全没体会黛玉这番话的用意和苦心!
““【庚辰双行夹批:只此一句又勾起波浪。去则去,来则来,又何气哉?总是断不了这根孽肠,忘不了这个祸害,既无而又有也。】”,脂爷的屁话来了,什么“孽肠”,什么“祸害”(XX注:莫非这些脂爷们正是从孽肠里出来的祸害?(外人注:哈哈,这句话妙!))
““便说道:"这一去,一辈子也别来,也别说话。"”,黛玉这“也别说话”正是表明黛玉此时最需要的是宝玉听了她那番知心话的沟通,
而正是宝玉没有意识到黛玉是想和宝玉相互沟通,竟然听了后转身就走,才让黛玉认为宝玉根本不知道她此时的心而说出“这一去,一辈子也别来,也别说话”当时相当气的话来!
(外人注:哎,是说不是冤家不碰头好呢?还是说情感让人判断很容易失灵,还是宝玉太需要成长太需要学习了呢(大白纸注:嘿嘿,宝玉犯过的错恐怕相当多人都犯过,甚至更严重,我想,我们男子要好好学习才是正解,(外人注:情感说简单也简单,但说复杂也能复杂,简单最快乐,而且最好不要复杂化(大白纸注:是滴是滴,我俩一起去吧,一定会有很多喜悦滴,嘻嘻))
“沟通不但是需要,而且是必要。”小戒叹道。
“只看到细腻二字。”小猴笑道。
“适当和及时的换位思考和感受也很重要。”老沙道。
“阿弥陀佛,”小唐道,“繁妙能在不言中,也更能在互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