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赤子献宝(1/2)
贵州纳雍县
贵州省西部有一个比较偏僻的县城叫纳雍在县城的西边大山脚下有一个大村叫黑水村说它“大”主要还是因为村里有一座“完全小学”这可是方圆十几里内的“最高学府”了。村子虽然偏僻风景却十分秀丽一条黑水河绕村而过在这一段十分平缓而清澈养育着这一方人民。下游就有一段险滩、跌水。之所以称它为黑水河是因为它源自黑水洞清澈的水流在周围黑色岩石的映衬下黝黑黝黑的因此被称为黑水。丰沛的水量源源从洞中涌出人是无法进入的夏秋丰水时节水势更是惊人。受这秀丽山河的浸染这儿民风十分纯朴。
牛一鸣是当地人从省城的师专毕业后回村当了小学的自然课教师1米7o的个头身体壮得真像头牛真挚地热爱大自然一有空闲就往山野里钻。上课十分认真又生动有趣老师们称他为大牛学生们则亲切地叫他大牛老师。在一次去县里进修时他结识了科技局的李明志助理工程师――也是个大自然迷。两人可以说是一拍即合开始共同对云贵高原的神奇溶洞世界进行探索。在寒暑假里李明志深入深山苗岭推广各项先进的富民的技术宣传科学知识牛一鸣则和他结伴而行。李明志的一张溶洞的照片和一篇溶洞探险的文章给登上了“中国地理”杂志成了当地小小的“名人”。
他们终于对黑水洞感上了兴趣它是黑水河的源头可是它里面又是怎么样的呢?他们在有一年的春天水量最小的时候想潜泳进入洞中但没有成功。到了暑假的时候他们背上行装翻山越岭来到了上游的苗寨金沙峒一条小金沙溪绕过金沙峒后一头扎入一个落水洞飞泻而下。可它是黑水河的源头吗?
他们就在金沙峒住了下来休息一天。好客的苗族老乡对这二个远方来客十分热情。他们长年在外也粗通苗语。歇宿那家苗胞的女儿在墟镇的学校上学汉语说得很好起了个汉名叫刀金娜热情地领着他们到处转。他们见到有几个壮年人在溪水中淘金刀金娜告诉他们这儿的金沙很少产金只能作为副业农闲时才有人搞。但据老爷爷说远古的时候这儿产金是很多的所以叫金沙峒。当他们三人再次走到落水洞的时候正好遇上一场大雨看到不少沙子被冲入洞中。这一下李明志就怀疑小金沙溪是否黑水河的源头了因为从来没有沙子从黑水洞流出的。他们估算了一下后请刀金娜在他们走后的第三天把他们带来的红色的塑料浮粒每隔一小时撒一碗到溪水中隔天再撒一些。回去后真的看到了红色的塑料浮粒他们证实了小金沙溪是黑水河的源头。
这一年恰遇经济改革和反贪污**反腐倡廉的清风同样吹拂着这内地的偏僻小县。教师和科技工作者的待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李明志和牛一鸣商量一定要以他们微薄的力量探明黑水洞的秘密。来年他们化了很大的力量倾全部的积蓄买了一套简易的潜水装备决心潜入黑水洞探个明白。又到了春天水量减少的时候村里的二个年轻人帮他们把一些装备搬过了很险峻的山路到了黑水洞边上就回去了。当天他们在洞边搭了一个小窝棚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就休息了。
第二天他们先活动开身体按照探险规则他们带了一大捆白线和不少铁钉以标记回路。决定由大牛先入水进洞靠一口气潜水进入布下第一段白线只能进入三十多米就留下白线、铁钉和工具赶紧退了出来脱下潜水衣和脚蹼去烤火。李明志穿上潜水衣、戴上潜水表他背的小氧气瓶只够用一个小时的掌握时间十分重要套上了脚蹼和潜水镜提着一个防水灯这就是他们的全部探险装备。他在洞口深吸了一口气一头扎入了黑水洞。这时他们还全然不知黑水洞将名扬全球。
李明志一个半小时后才出洞把大牛急得直冒汗赶紧过去扶他上岸一看没有异常才放了心。李明志神色十分激动拉下潜水镜就对大牛耳语了一阵尽管周围杳无人迹。只见大牛坚定地点了一下头。二人匆匆收拾了行装就回家。有人问起他们也只是敷衍道没现什么大家也不以为意。这是2oo7年4月中的事。
北京中南海和丰院5月12日
王刚看着走进来的二个小伙子见他们有些拘谨就笑着说道:“别拘束请坐你们二位见到我了可以把来意说出来了吗?”
其中一位显得老成点的就是李明志急忙又站起来说道:“我们保证5分钟内把事情讲完不会耽误总书记的工作。”旁边的大牛也一起站了起来。
王刚笑了起来说道:“既然来了就不要受什么5分钟的约束坐下说话。”
坐在一旁的陈兴东主任和卫队长吕士光也都笑了起来陈兴东不禁回忆起这二位的趣事来了。一周前这二位大着胆子进了新华门门口的接待室就一定要见总书记说是有大事要汇报。接待人员也看出他们是二个老实人就登记了他们的详细情况。他们说是请了假从贵州到北京来的要亲自向总书记汇报一件大事“绝对”不是私人的事。接待人员也只好记下他们的住址和电话请他们先回去。提出这样要求的人实在太多了如果王刚都要见的话也不用干别的事了。过了二天他们又来了露出焦急的神色再三说事情十分紧要保证只要5分钟就能向总书记讲清楚他们也不能在北京住太久的。接待人员马上向陈兴东主任汇报了此事经调查确有他们说的单位这二人也都是正派人。陈主任出来见了他们他们又重复了要求。陈主任见他们一脸正气的模样就请他们先住进机关招待所不要担心费用的事如果事情重大也不用担心假期的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