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眺望日本海(2/2)
“中国人已经这样在威胁我们了通产省和外务省居然还在搞什么‘日元贷款’这不是在帮助中国增强国力吗?”
通产大臣田川敏夫赶紧解释:“中国并未在那里建海军基地在建的是民用港口。还大力宣传在建的青年之家旅社大楼在组织民众去旅游呢。至于珲春地区的展本来就是中俄北韩联合开图门江地区经济的一部分。我们如果以此为由取消‘日元贷款’对方反而会指责我们把问题军事化了。我们现在对贷款项目的审查是很严格的全部都是与环保有关的。这一点请奥野君放心。我认为让中国人专注于黄河、长江这样的大型水利项目可以放慢他们军力的扩张为我们赢得时间。”
谁知这又引起了防卫厅长官中村一雄的反感:“田川君王刚是一名军人他搞三峡工程的补充项目完全是为了消除中**事系统中最大的隐患。本来三峡大坝是台湾和我国手中最有力的一个武器可是只要荆江河段截弯取直、拓宽河道的工程和宜昌市、葛州坝防护工程一完工他们就不怕小型溃坝的威胁了。任何常规武器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摧毁28oo万吨钢筋混凝土构筑的三峡大坝我们瞄准的是大坝上的3个钢结构的深槽导弹和重型制导炸弹可以从水库一面摧毁这些钢结构。台湾有特工潜伏在库区到时候也是瞄准的这些钢结构。可是这些钢结构即使瞬间被摧毁也只能造成12万立方米/秒的级洪水。中国人已在实施各项削减流量和加快堵口的措施任何人想连续不断攻击这块严密设防的地区也是不可能的。我们也不可能以核弹去摧毁大坝对核大战的承受能力大6比我国不知要强多少倍更不用说台湾那个小岛了。”
三浦政副相说道:“我们也要给他们制造大麻烦。这次三木健干事长联络黑龙会在台湾搞得很漂亮民进党已经和建国党合并成立了民主建国党实力大幅度增强。并且动员了不少企业组织民主青年会作为它的外围组织大批企业已经编制了黑名单任何国民党的支持者都将被列入黑名单这些企业不会录用他们。这些企业还将对不支持**的小企业施加压力。下次台湾大选肯定能把政权夺回来并且马上宣布独立。”
铃木英夫连忙说道:“那大6肯定要动手了。”
“就是要他们动手美国人到时候肯定不能袖手旁观加上我们大日本的海军一下子就能把王刚的那点海军干掉他还能不被赶下台啊。中国一旦动乱就是我们的机会了。我们还联络了土耳其的突厥斯坦联盟党他们以往多次在中国成功地煽起了暴乱。这次我们和美国人联合给他们提供了大笔资金和精巧的装备他们准备与新疆地下的东突厥斯坦独立运动一起策动一次大的起义。即使不能成功只要事情闹大美国人将联合世界上的民主国家一起对中国实行全面制裁。我们决不能让中国人顺当地搞什么西部大开。中国一旦强盛起来亚洲还有我们的位置吗?”
在一片叫嚣声中日本的军界精英和元老们决心以一切手段策划着一个个的毒辣的计划矛头直指中国。
宫本相最后总结道:“我们要借这个机会激励国民加强自己的国力军力也要提醒周边国家警惕中国的威胁。更可以向美国要求新型装备多年来我国的武器研究受到了太多的限制暂时还要靠美国人。更主要的是要求美国放宽对自卫队装备的限制。不过终有一天我们要挣脱美国和中国‘合作’套在日本身上的枷锁放开手脚大干。对**和新疆的事要抓紧办千万不要大意化再多的钱也要把**搞成到那时候这些投资不是加利息还回来了吗?”
珲春市滨海区5月4日
在市长和市府官员的全程陪同下香港长恒工程集团的专家组和东北第一建筑工程公司的专家们在滨海区和珲春市各处进行了一个月的详细考察和策划初步制订了一个填海造地的方案。香港的填海造地是很出名的在高地价的刺激下香港的工程公司在海边填筑出大幅的建筑用地长恒是其中的矫矫者。专家们意识到背后有军方的强大支持他们是在直升机、高护卫艇和履带越野车的帮助下才能在这片乱滩地上如此高效率地工作。他们连“五·一”节都没有好好休息只是参加了市政府的“五·一”节联欢晚会。香港客人看到整个滨海区成了一个级大工地滨海区位于图门江口的西岸对岸是俄罗斯的名叫哈桑的小城市西面又濒临一个小海湾南边就是辽阔的日本海北面与朝鲜的洪仪里相邻。现在14oo米长的江岸已初步建成了顺岸码头在江岸的尽头已向江中建了一段5oo米长的透水型防波堤既可以抵御日本海的风浪又可让江水透过堤下的孔道向海里宣泄。小海湾的展余地不大只能作为游艇的码头。潜力最大的是一方面延伸江岸另一方面在西南角向日本海构筑一条突堤双方再环抱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海港其中的一部分还可以填海造地以扩大6地面积4.2平方公里实在是小了点。
专家们的考察结果令人振奋这片土地是河口地区有相当宽度的滩涂地这段面向日本海的海岸直线距离是3.2公里专家们提出的1号方案岸线可以向海中推展2公里6地面积可增加6平方公里;2号方案岸线则可推展4公里多可增土地约13平方公里但施工量要增加到4倍费用则至少增加到5倍。而且为了确保7平方公里的港池江岸、向海中伸出的突堤和防波堤工程量都要大幅度增加施工量和费用。港池的基底都不错。
中央批准了2号方案同时确定了整个滨海区的规划:构筑一条12o米宽的江堤向海中伸出5.4公里在端部向江中筑一条12oo米长的透水型防波堤在这条防波堤的反方向向海中再筑一条防波堤与西南端伸出的海堤和防波堤圈出一片港湾。图们江的港口作为滨海区的民用港人造海港作为军港小海湾则建设一个游艇码头。一条近3ooo米长的跑道直插海港就如同当年香港的启德机场的海中跑道对技艺高的重型战机飞行员这根本算不了什么。滨海区有了整体规划后大大加快了建设的度。填海造地的土石方全部从图们江边的山包上挖取大批的驳船把土石运至滨海区的码头由皮带机输送到工地。**时每天的填土量竟然高达4万立方!而滨海区原来的一座4o米高的小山包却一块土都没有用来填海山顶建了一座巨大的视距远程雷达山坡上建造了一座功率巨大的长波电台以指挥日本海中的我军潜艇。这样一个海空军基地确实如同一把尖刀对着日本的心脏――本州岛。
国内有的人对此很不理解既然有了现成的新浦军港为什么还要耗费巨资建造这么一个“袖珍”基地。有的人还认为花费了36亿元才换来了4平方公里的乱滩地也太划不来。这都是些误解。新浦军港那是朝鲜的只能用于保卫朝鲜抵御对朝鲜的侵略。假如我们与日本生冲突而朝鲜又保持中立那么我们就不能使用该基地。而且一旦志愿军撤离朝鲜我们又将失去在日本海的立足点。这个基地也决不是“袖珍”的它是珲春基地的一部分可称为前沿基地它通过一段经过整治的优良航道就到了珲春市这十来公里的水路对于高舰艇只要十几分钟就可走完如果是战机就更快了。整治图们江航道的意义当然不仅是为了置换这4平方公里的土地这对整个东北地区经济的推进是不言而喻的。
根据我国的法律我国的领海宽度是12海里而且根据国际海洋法我国将在日本海中拥有2oo海里的经济专属区这一切涉及多少平方公里啊?不久我国的海岸武警支队就开始在这一海区开始巡逻以保卫我国在日本海的海洋权益。并宣布组建了日本海舰队与新浦基地的志愿军舰队互为犄角开始在日本海频繁活动。搅得日本海上自卫队坐卧不安。
中国对这次朝鲜事变的处理方式给周边国家和世界各强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日本受到的震动最大中日两国的领导人和军界精英都深知中日大决战是势在必行都在暗中全力以赴地为这一天做准备。这次中国一下子把军力推进到三八线又在日本海沿岸取得了一块宝贵的领土以建立一个强有力海空军基地名正言顺地在日本海部署强大的海空军力量。这对日本军方的威慑是不言而喻的。
三个月后当朝鲜劳动党中央和政府经过大改组新政策也得以顺利推行经济已开始缓慢恢复。祸国殃民的大独裁者金政直不但被不光彩地送进了坟墓不久就被认清其真面目的朝鲜人民彻底唾弃。事变的轰动效果、戏剧性的展均已成为过去各国开始分析和总结这一事变的影响。
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关于朝鲜事变的一份秘密报告其中有几段颇为精彩:
“王刚先稳定了军方又在军方的全力支持下以雷霆万钧的铁腕扫除了积习已深的官场贪污**之风再以反**省出来的巨额经费推动经济展和增强军力。中国人在这个世纪之初居然明了金龙电池又会现一个巨大的纯金矿对王刚来说简直是有如神助。中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强有力的增长。在此背景下王刚在事变之初就兵突入朝鲜一下子把朝鲜纳入了中国的势力范围。可以肯定中国的行动是有预谋的否则不可能如此迅而准确地作出无暇可击的部署。可以预言即使事变的领导人想倒向韩国也将被王刚断然制止尽管付出的代价会大得多但决不会动摇他的决心。…
“中国三军在处理这次事变的军事行动中显示的实力大大出了我们的估计收集的情报足以供我们仔细研究很长时间。我们必须尽快作出判断。中美近年来结怨甚深对这个潜在对手判断的失误将给我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次是王刚亲自指挥的一次大演习使中国第一次主动地把军事力量扩展到国门之外标志了中国领导层军事战略思想的重大转变开始采取了更有进取心的外交政策。受到成功鼓舞的王刚下一步将把实战对象指向谁呢?”
俄国在事变中遭受了微不足道的损失朝鲜聘请的俄**事专家和技师基本上遭解聘基本上得不到武器订单了。可是得到的利益是极大的。否则让美国人占领朝鲜的话俄国就要直接面对美**事力量的威胁因为朝鲜与俄国有16公里的边界呢。这次他们又是未出丝毫的代价。
朝日新闻的评论员的文章真可谓一针见血:“在上一世纪的朝鲜战争中最大的赢家是前苏联。前苏联没有直接出手而它的头号死对头-美国却受到了沉重打击其东方的战略态势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由于美陷在朝鲜战场削弱了它在其他战略方向的力量。美的全球战略和国际声望受到严重打击。以苏联为的社会主义阵营在长达四十多年的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对抗中赢得了一个重要的回合。而苏联是在没有付出重大代价的情况下捞到这些好处的。另一方面朝鲜战争打消了中美在相当时期内接近的可能使得中国更靠拢苏联。”
王刚从战略层面分析了处理这次朝鲜事变的意义:外交政策必须与国家的战略利益紧密结合不但要抓住机会甚至可以创造机会。一旦机会来临则要以果断的行动来实现战略目标。这次在王刚的领导下成功地处理了突性的朝鲜事变极大地改善了我国所处的不利的战略态势。也大幅度地提高了王刚在军内和高层领导中的地位。中国的高层领导为此反复探讨了建国以来外交政策的成败得失中国的外交政策将有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