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出发(2/2)
如梦如幻,似真似假。
身处庙宇中,心神安定,随着佛光文字渗入,空间不断扩大。
这一日,端坐的忠庸突然一震,脑后佛光轮显现,佛光透体而出,闪耀边峰城。
北奴大军早已打来,此时城墙上正进行着如火如荼的战斗,佛光一耀,战争顿止。
所有人都被佛光洗涤,没有任何战斗。
“突破了?”
林老望向忠庸闭关之处。
“正因佛性?”
陈如山眉头皱起,细细的感受佛性。
“果然是个天才。”
八皇子目光深沉,望向忠庸所在。
在佛光耀起的瞬间,忠庸心神猛地一跳,随后平静下来。
这平静,却不是他想要的。
三因佛性:正因佛性、了因佛性、缘因佛性。
正因佛性最易修炼,正因佛性成,可修了因佛性,亦可修炼缘因佛性。
忠庸机缘巧合,觉醒了了因佛性,用以压制正因佛性,本来挺好,不想,今日识海世界大成,却突然生出异样。
正因佛性突然大进,冲破了因佛性对它的压制。
一时间,忠庸无想无念,喜、怒、哀、乐、忧、恐、惊俱都泯灭。
睁开眼,眼中毫无情感。
若不是了因佛性尚存,忠庸几乎要枯坐修禅了。
起身,推门而出,正见陈如山在门口徘徊。
两人目光一对,陈如山心中一惊。
“控制不住了?”陈如山急切的问道。
忠庸点头。
“儒门、道门,哪一门的法旨得来,你诵读成‘本我经’都能压制住,可惜,两者都珍贵异常,这佛教,还真是能迷惑人的心智。”
陈如山愤怒的说道。
“还能控制多久?”
忠庸这种状态,与普通正因佛性觉醒之人不同。
若是佛门中人,觉醒正因佛性,那是正果,巴不得的东西,自然安然处之,外在看来,一片平和。
忠庸则不同,不求正因佛性,亦不想被压制心性,因此,每次正因佛性大发的时候,看起来都如行尸走肉一般,失了平和韵味。
若长久下去,有害无益。
“尚可,若正因佛性在做突破,则心神彻底失守,甚至沦落,了因佛性亦不能有丝毫作用,彼时,我不是我。”
声音木然,没有任何语气波折。
陈如山大恨,儒家讲究君子自强不息,不怕困难,遇到挫折,往往迎难而上。
而佛家则不同,弄出一套不争不抢的理论,陈如山看来,就是骗人。
若不争抢,何须法旨下达此界?若不争抢,为何佛徒不服徭役?
当真是可恶至极。
心中愤恨,却实在没有办法,左思右想,突然眼睛一亮,随后又黯然,再后又亮,内心挣扎,可见一般。
几番挣扎,最终下了决心。
“若等玉佛道人归来,不知何时,等着仙皇赐你儒家法旨又不知何时,为师尚有一法,为你得来儒家法旨,你只管前去取宝,待你归来,定将儒家法旨给你。”
说完,狠狠的跺了跺脚,转身离去。
忠庸眼中闪过一丝异样,随后便被消失无终,全是木然之色。
这异样,来源于陈如山的纠结。
前世今生,忠庸还是头一次看到自己的老师陈如山如此纠结于一个问题。
狠人最大的好处,便是不会有太多烦恼。
一般而言,正常人的烦恼来源于取舍,问题出现,不知如何取舍,所以纠结、烦恼。
狠下心,选择一条路,便没有纠结、烦恼了。
狠人之所以是狠人,便是能狠下心来做出选择,而且,往往是众人不敢或不愿做的选择。
能让一个狠人如此纠结的问题,自然是个大问题。
只是忠庸如今被正因种子压制,心神失常,虽有意思清醒,想要问个究竟,可终究被正因佛性压制,没有出声询问。
“忠庸,你师父怎么了?”
正在这时,林老迈步进入院子问道。
问完话,一抬头,正见忠庸用麻木的双眼望着自己,吓了一跳。
“无事。”
心神压制,没有什么念头的忠庸回答的非常简单。
“忠庸,你还好吧?”
林老上前问道。
“无事,出发么?”
仿若对一切事情看的都极淡,若不是了因佛性支撑他执行任务,想来会转身回屋诵读佛经。
“出发。”
见忠庸这个样子,林老也不知道说什么,挥挥手,带着忠庸走出院子。
来到院外,十名神通强者、拓跋青、拓跋祖祭和拓跋族人都在。
忠庸木然的扫视众人一眼,并未开口说话。
众人都明显感觉到忠庸的不同,可忠庸不说话,他们也就没有多说。
“出发。”
林老一挥手,众人上马,奔着城门而去。
作为人质的拓跋祖祭则留在原地不动,静静的望着众人绝尘而去。
好看的小说尽在,告诉您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