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同居(2/2)
再一想,看着手上拿的椅子,她突然想到一件事:在她印象中,清末时候说书的人好像都是在专门的茶楼里说书,而不是像师傅说的,找块空地拉场子、摆上长条椅,露天讲演让人来听书。那是不是说,这说评书发展到最后,是在茶楼里说,而不再是在空地上说?
那自己是不是可开创先河,让说评书这项艺术可以在酒楼里发展?
这么做的好处,就是自己不必再花银子购买椅子,而且也不怕刮风下雨。想定之后,她问了伙计找到这家酒楼的掌柜,把自己的意思告知对方,问对方是否愿意?
“可我这酒楼只供人吃食,先生想要说书实是不便,若你说得好,大家都停筷不用了,那我怎做生意呢?”掌柜说。
“掌柜,这事好办,我们说评书,原本第一场说的时间就是在未时之后,也就是少人吃食的时间,而第二场则是在酉时开始可说到戍时一刻,这些时间并不会和贵楼的食客相冲突,反而能在食客较少的时段,为贵楼招来生意,客人可以边喝酒或是喝茶,边听我说书,您觉得如何?”
掌柜想了想,看着她说:“这样好了,我们先试一个月看看,若情形不错,再继续说下去,你觉得如何?”
“掌柜,实在不好意思,是这样的,我们说评书的人说一本书,行规是要说二个月,二个月之后,再由别人接手,这名为‘一转’。这是我们行里的规矩,不能废,还请掌柜海涵。”她抱拳说道。
“好吧!若你说得好,当然没问题,只是你二个月说完不说了,我上哪找人来接呢?”
惜桐笑了:“这事儿您不必费心,小可自会安排,决不让这儿的说评书断档。若您答应的话,我们再来谈谈下帐的问题;通常我们是三七分账,您的酒楼负责给客人上茶,我拿了‘托杵’的钱──也就是从客人那儿来的赏钱,每晚和你算清帐,这样可不可行?”
掌柜想了一下,就此拍桌定案!约定下月初一,也就是三天后开始说评书。
惜桐喜孜孜地告辞回家,边走边想:说评书分为大书和小书两种,大书是平民百姓耳熟能详的书,如:《三国演义》,《列国传》,《东汉演义》,《西汉演义》,《岳飞传》,《明英烈》,《隋唐》等类的历史书。
小书指的是《聊斋志异》,《水浒传》,《济公传》,《包公案》,《三侠剑》等等较为小品的书;这些她的师傅都曾传授过,自是难不倒她,但太多人说了,要想出人头地不容易,她可要想出个新书目来打响知名度才行。
而此时的《施公案》,《七侠五义》,《清烈传》都还没问世,想来也可以讲讲,但这些都不是她想要的;因为戴了怀枫的面具,肯定会引来一大堆女人的追捧,所以她想说的书,一定是要能让女人也爱听的书。
那就非带言情成分的书才可以,但有什么书带言情的呢?
《莺莺传》就是西厢记,已经很多戏园演过了,玉枫就是以此剧成名的,而《游园惊梦》也大多由戏园包办,她能说什么呢?
她拉着玉格的手低头走路,根本没注意到有人站在前头挡住她的去路。
于是这一撞,就撞进某人的怀里,让人给‘当头棒喝’打到了。
惜桐伸手揉自己有如撞到铜墙铁壁的额头,抬眼一看,竟看到秦峥半垂眼看着自己,那神色有说不出的冷淡,而且一点都不痛的样子。
【感谢‘昔日重现yy’老友的pk票打赏!好感激啊!谢谢你!亲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