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某有一计(2/2)
一句话如同点燃了名为希望的火把,照得孙可望老脸生辉,连问:
“你有何法?”
“请殿下拨给学生五千轻骑,学生愿为殿下追回大半粮秣。”
“……你知粮秣去处?”
赵崇宇点头道:
“郑明气数已尽,苟延残喘尚可,万不敢捋秦王虎须,非要他们拿出如此多的钱财购粮,一宝岛之力也是做不到的,所以粮秣在北,应是被满清的走狗晋商买去,如此大宗的粮食,陆路难行,海运又需防郑明知晓,所以必走漕运,京杭运河年久失修,河道淤塞,如此多的粮秣若以小船载运,集满清举国之力也凑不齐如此多的小船,假使凑齐小船,也需万艘,近日学生却未见万舸争流的盛况,所以必是用的大趸船,大趸船船槽深阔,行数里便需清理河道,且近日江浙少风,靠人力一日至多行三十里,按时日算,已行三百余里,估计刚出扬州,未到淮安。”
苗巧圣此时也恢复了秦王府第一谋士的风采,从地上爬起来,叫亲卫取来军事地图,铺在孙可望桌上,一众人围拢,知趣地让开位置待赵崇宇挤进来,苗巧圣指着淮安前的扬州问:
“即便未到淮安,也需深入满清腹地,更况吴三桂就在扬州城内,你又如何知道粮秣没有在他手上?”
众人称是啊,吴三桂可不是什么好鸟,指不定就把粮秣截留搬进扬州城了,扬州城被平西王这个乌龟王八修成了乌龟壳子,易守难攻,兼有关宁军10万,如果粮秣真要到了他手里,简直比从老虎嘴里拔牙还困难。
“他吴三桂只有半州之地,断没有这么大的财力,说明此次买空我江浙粮秣的行动是康熙指使的,而且如今吴三桂和康熙的关系很微妙,他犯不着为了两州的粮秣与康熙翻脸,以晋商这些满清皇商的背景,也根本无需买吴三桂的帐。所以此刻粮秣断然不在他手上,还在京杭大运河上飘着呢。”
孙可望连声称是,在心中对赵崇宇的那点隔阂已经完全消弭了,现在完全把他当做了临时诸葛亮看待,只期他能够说出个一二三来。
王尚礼到有些不以为然,道:
“你以为吴三桂是傻子,你这五千骑兵一过扬州便会陷入满清的包围之中,莫说粮食抢不回来,还要搭进去我大胜军的五千精锐。”
赵崇宇微笑着对孙可望说:
“所以还需殿下亲率大军佯攻扬州城,为我牵制住吴三桂。”
“好,包在孤的身上。”
“不过……你怎么把粮食弄回来,要知道再回来还得过扬州城啊。”
苗巧圣问到了症结所在,众人也都眉头紧锁,二州之粮,即便是再大的趸船也要不下三四百艘,如何能够安然无恙地回到大西势力范围内,这是个想破脑袋也想不通的问题。
赵崇宇依旧胸有成竹地对孙可望道:
“还请殿下屏退左右,只留南篱先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