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分封功臣(1/2)
李世民道:“赵弘智说的对,既然隋朝能免除肉刑,那么朕看,我们大唐就免除死刑”
群臣哗然
房玄龄左右看看道:“陛下,减免死刑是不是过于宽宏了?”
李世民摇头道:“不,人死了不能复活若是有误判,将来连悔改的机会都没有了律法是给百姓穿的衣服,太紧了不行朕已经决定,从今天开始,将死刑改为流放三千里”
赵弘智看了长孙无忌一眼道:“过去,子贡向孔子请教管理百姓的办法孔子说,要像用快烂掉的绳子驾驭六匹马的马车那么小心谨慎”
李世民点头道:“赵弘智所言极是总之,律要宽简,这才符合我们宽忍的政这件事交给你们去议论最后一定要拿出一个让朕满意的草案来”
说完他看着身边的宣旨官道:“开始”
宣旨官向前走了两步,高声道:“圣旨,大唐皇帝定功臣实封差第,裴寂,通前为一千五百户,加食九百户”
裴寂跪拜道:“谢皇帝恩,皇帝万岁”
宣旨官又高声道:“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食邑一千三百户王君廓追左光禄大夫,符国公,上柱国、食邑一千三百户,封邑由其子王石薄继承”
长孙无忌等四人伏拜
宣旨官继续念道:“长孙顺德、赵郡王孝恭、淮安王李神通,食邑一千二百户侯君集、张公瑾、刘师立,食邑一千百户李靖、李世绩,食邑九百户宇文士及、秦叔宝、程知节,食邑七百户唐俭、屈突通、萧瑀、封德彝,食邑六百户公孙武达、李孟尝、段志玄、杜淹,食邑四百户高士廉,追安州大都督,吏部尚腾、尚腾右仆射、同中腾门下三品,封申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封邑由其长子高行坚继承”
叫到的人依次上前,领旨谢恩
李神通的表情十分不满
这时候李世民道:“刚才是贞观开朝第二件事宣布的功劳和赏赐,也许有不恰当的朕允许你们申辩”
此言一出,殿中群臣立刻议论纷纷,尤其是公孙武达、李孟尝、段志玄、程知节等一干武将们,已经开始大声向李世民讲述自己曾经立国过的功劳
李神通用笏板击手,大声叫道:“太上皇义旗初举,是我第一个起兵关西,最先拥戴高祖的如今,连房玄齿、杜如晦这样的刀笔吏都位居我上,我是李氏家族的长辈,这让我怎么能够服气?”
李神通此言一出,立刻得到反响那些对封赏不满意的秦王府的旧人,也纷纷大声抱怨起来
李世民笑了笑说:“义旗刚刚举起的时候,叔叔虽然是第一个出兵响应的,只不过也为了给自己避免灾祸窦建德占据山东河北大地时叔父全军覆没,刘黑闼重集结残部叔父望风奔北房玄龄等人运筹帷幄,安定大唐江山,论功行赏当然在叔父之上叔父是皇族至亲,朕的心里非常尊敬你,但不能因为这个就任意赏赐给你和功臣一样的赏赐”
一席话说得李神通面红耳赤,闭口不言
李世民又说:“为政之道,只有无私才能让天下人心服行赏只能按功而论,任用有用之才秦王府的人虽是我的旧部,但有的人却缺德少才,只会空发怨言,这哪是治国安邦的大计呢?”
听了李世民的一番言辞,众将心悦诚服,纷纷说:“陛下如此大公无私,对至亲的叔父和旧部没有一点私心,我们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一点也不敢有非分之想,唯有尽力报效国家了”
李世民:“还有谁觉得赏赐不当的?”
段志玄道:“陛下对淮安王都如此,我们本来有些议论,看来是不必的了”
李世民点头道:“本朝立年号为贞观,就是中和正的意思朕要时刻以贞观为治国之本,你们也要以贞观为准,支持朝政”
退朝以后李世民带着长孙无忌、房玄龄和杜如晦想两仪殿走去步入两仪殿后,只看见殿内一组屏风上,贴满了奏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