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嘉奖(2/2)
徐衿元错愕的看向老太太,随后又恍然大悟的看向费氏。
难怪今日一早阿娘会让人前来传话,刚才进门之前又特意叮嘱她不要乱说话,恐怕是怕她一时莽撞会“入了”老太太的眼吧。
她又想到在霜降院时父亲说的那一席话,平定了淮南王一役也不知到底是福还是祸。
众人皆知,景元帝说是嘉奖,其实亦是敲打和制衡。
毕竟老定国公乃是开国元老,当年是凭军功得以封爵的,而定国公府也前前后后替三位君王平叛天下,如今景元帝有所忌惮也是人之常情。
“咱们定国公府从太祖时就立志一心为国,不愿牵扯到所谓的皇权之争里去,更不愿把咱们娇滴滴的娘子们送到那吃人的地方去你争我抢,奈何天不遂人愿。”老太太叹了口气,把目光投向大房,“伯岩,既然你承袭了爵位,那就从你们大房挑选一位娘子入宫吧。”
“祖母!”大房的徐湘元一声悲呼,难以置信的看着老太太。
比起入宫,她更愿意和自己心爱的人相守一生,而非和许多的女子为了争夺一个男人的宠爱去拼得你死我活,最后迷失了自我。
老太太一言九鼎,定国公即便再疼爱自己的女儿,也只好点头应下。
说完这两句话,老太太似乎累了,徐广归京的喜悦也叫她打不起精神,便挥了挥手让众人退下。
费氏犹豫了一瞬,还是上前宽慰了李氏两句。
大房的两位娘子面色苍白,咬着唇,含着泪,颇有些命运不公的意味在里面,尚还年幼的妹妹们不知所措的跟在众人的身后。
出了松鹤院,李氏朝两个女儿招招手,又向费氏话别:“弟妹,我们就先回了,我这两个儿啊……唉,都是命。”
目送着李氏母女三人离去,徐清元上前偎在了徐衿元的身侧,“三姐,入宫当贵人不是一件好事吗,为何大姐和二姐会是这般模样?”
“六娘,过来。”费氏沉着脸看向徐清元那还尚显稚嫩的脸庞,“方才你祖母说的话你可还记得?定国公府战功赫赫,为陛下所忌,多年来定国公府为保住门楣,府内子女嫁娶皆不敢肖想高门大户,为的就是保持孑然一身,以免被人说我们结党营私。你认为,这般前景之下,定国公府的娘子入宫,是去做什么贵人吗?这些年在府里,你都学了些什么?”
徐清元显然没料到费氏会这般严肃的教训她,不由有些害怕:“母亲……儿,儿知错了。”
费氏还欲开口,徐衿元上前按住费氏的手,微微摇头,“六妹还小,从前阿娘不在身边难免不懂这些道理,如今阿娘只好好教导六妹就是了。”
“罢了。如今你也十四了,明年便要及笄,是该好好学些规矩了。”费氏摆摆手,带着贴身侍女回了东园。
徐清元还愣在原地,徐衿元见此也是摇头,方姨娘再懂事,到底是个姨娘,这三年倒是把徐清元给养成了这么个性子,再不复从前的娇憨可爱了。
“方才吓到了吧,无碍,阿娘不过是一时气愤罢了。只是阿娘说得是,只要定国公府还在,咱们定国公府的娘子便是低嫁,也会过得一世无虞。”
徐清元抬头望着她,执拗的问道:“三姐,我将来是否也会像大姐和二姐那样,嫁给一个一无是处,空有满腹才华的书生,亦或是被许给一个芝麻小官家的嫡子?”
徐衿元反问:“这有何不好?这样的人家你嫁过去,他们自会捧着你,哄着你,事事顺着你。”
徐清元仍旧那样直勾勾的看着她,“那三姐呢,母亲也会给三姐寻来一门这样的亲事吗?”
徐衿元忽然沉默了。
过了好半晌,她才低低地说道:“也许吧。”
午后雪还未化,徐衿元正躲在暖阁里取暖。
扶桑揉着脸从外面进来,见她一张脸冻得红扑扑的,徐衿元把怀里的手炉递给了绿萼。
绿萼拉着扶桑坐下,一把将手炉塞进了她怀里,又帮着搓了搓她冰凉的小脸。
等脸上回了温,扶桑这才往外吐了一句话,“大姑奶奶回来了,已经往松鹤院去了。”
徐衿元从榻上坐了起来,“各院的娘子可都过去了?”
“婢子回来的时候瞧见侍女往各院去传话了,想来是都去了。”
府上大姑奶奶回来,她们这些小辈合该去拜见的。
“替我重新梳妆吧。”
“是。”扶桑放下手炉,转身进了内室。
不多时,扶桑捧来一身鹅黄的杉裙伺候着徐衿元换上,又在梳好的发鬟上簪了两朵花钿,这才捧着镜子站到她的身前,“娘子看看可还满意。”
徐衿元点头:“你的手艺我一向是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