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梅九寒(1)(1/2)
云灵宗的弟子是有着晨昏打坐的惯例的。
传闻阴阳分晓之时,天地灵气最盛,也是最适宜修士吐纳修行的时候,凡是年满十六岁的内门弟子,都会去正远堂(以仁惠人,正道致远),由教引长老教授指引修行事宜,各两个时辰,这是每日的定例。
孟芜年纪尚小,尚不能去正远堂,但家中父母皆是长老,倒也从未落后于人,更何况她生在云灵宗,从小娃娃起就开始修行,比之那些凡间子弟,积淀更深。
五峰之中,万象峰在最东,落霞峰在最西,各自是观赏日出日落最佳的两峰,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她每日都骑着仙鹤到这两峰,寻一块清净少人的大石头,就地打坐。
这日她从打坐中醒来,天边已经一丝光亮都没有了,一阵冷风吹来,便觉衣裳单薄,因而从令牌中拿出一卷画卷,展开有一只仙鹤飞出,急急忙忙骑上便要家去,刚飞过金光峰之时,忽然哎呦一声。
孟芜原本戴在右手上的玉镯子却是不见了,这镯子原本大小正好,戴在手上轻易不会掉,还是后来装在匣子里,磕到地上摔成两半,后请了匠人镶了金银接好,再送回来就略大了些,孟庆凡心知她淘气大意,特在其上设下护持阵法,很是耐摔。
她去而复返,在大石头下的灌木丛翻找许久,这才找回,彼时脸上大汗淋漓,恰好不远处有一殿宇,便要去洗一把脸,正欲敲门之时,从那殿宇中走出二人,是一位眼生的女长老跟梅家长老。
孟芜正想着怎么不见梅九寒梅跟着,定睛一看,梅九寒正伏在其父梅正柏背上,像是睡着了,因而不敢大声喧哗,跟两位长老行了礼,轻声细语地说明了来意,说话之时,梅九寒睁开了眼睛,朝她笑了笑。
“这位是紫云峰孟家的女儿,孟芜”,梅正柏说话间,背上的梅九寒倾着身子、伸出手,要去拿孟芜头上的一片叶子,他够不着,梅正柏蹲了蹲,这才顺利拿到。
“时常见到,只是不曾亲近,今日倒是有缘,可以由梅长老引荐”,宋定兰微微欠身,替孟芜理了理杂乱的发丝。
“这位是宋长老”,梅正柏顿了顿,看了眼宋定兰,只见她摇了摇头,便没了后文。
宋定兰带着孟芜洗漱后回来,梅家父子仍在,像是有话要说,却只是问了问她家中近况,又说如今夜深了,顺路带着孟芜回紫云峰更稳妥些。
孟芜拜谢了宋定兰,与梅家父子一同离去,踏出殿宇之后,梅正柏乘风而起,一团灵力环绕在孟芜与梅九寒周身,将高处的冷风尽数隔绝,就这样三人朝着东边四峰飞去。
两个小孩子指着下方的灯火,将自己所识得的殿宇名字说出,二人争先恐后,都不甘落后于人,势必要比对方更知晓的更多。
梅正柏不做声,索性飞得更慢一些、更慢一些,对于终日被病痛折磨的梅九寒来说,这样与同龄孩子玩闹的时光,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孟芜想起六七年与梅九寒初见之时,二人方才五岁,她由父亲领着来落霞峰的丹师取药看病,她那时心智不全不坚,正是被梦魇唬的最严重的时候,顶着黑眼圈,一副被吸干了精气的破落鬼的模样。
在午后的阳光之下,一个白白静静的小孩坐在树下,抬头望着树冠,孟芜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望见太阳穿过层层树叶,洒下一道道光辉,照在他的脸上,她第一次感到,这样寻常的时光倒也不错,若是能吹来一阵凉风就更好了。
拜访的那位丹师对于小儿疑难杂症很有研究,因而前面尚有人,所以还要等,孟庆凡与梅正柏多有交情,在檐下交谈,孟芜就跑到了梅九寒身边坐了下来,拉上他的小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