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以纸裹火(2/2)
姥爷不再说话,去厨房抽了根带火星的木柴棍,将烟斗引燃。
临近饭点,松林两口子从地里回来,手里提着个藤条篓子,里面竟然是白花花的小河鱼!
“哟,君明过来了。”
“三哥,三嫂。”
“恁三哥在河沟里摸的鱼,差不多有三四斤,叫咱娘收拾一下炖上。”
一个小朋友从门口探出头,对着君明怯生生地喊了一声“姑父”。
松林高高瘦瘦的,先去压水井那抽了两大桶水,拿着剪刀就开始处理小河鱼。同时问道:“君明,凤英咋样了,该放下了吧?”
“放下了,小子,六七斤重!”
三嫂接话道:“真好,跟文清一样一样的。”
这时,姥爷说话了:“老三,东地玉蜀黍秸砍完没?”
“砍完了。”
姥爷又不说话了。
松林长得人高马大,为人老实,还爱出力,东地里那三十多亩玉蜀黍按理说本家只需要砍四亩地就好了,其他家也差不多量,这个愣头青一个人就干了十几亩。
问题是家里也不会因此多分一点粮食。
“爹,听文良娘说,她娘家老鸹屯分地了,一个男丁两亩地,她家六个男娃,分了十几亩哩,这得多打多少粮食。”
松林舅舅手拿着剪刀,给斤把重的鲫鱼去鳞,嘴里也不闲着。
姥爷呸了一声,道:“净瞎说!他老鸹屯总共就千把亩地,那么大的村子,能一家分十来亩?纯属放屁!”
松林用手臂擦擦额头上的汗,嘟囔道:“那谁知道,反正是文良娘说嘞。”
“裤裆里拉二胡……”老爷子愤愤道。
其实老鸹屯确实是家家户户都分了不少地,原因是村生产队把林子地和预留地也分了。他们认为这些坑坑洼洼的地方打理好了也能种庄稼,与育林固塘不冲突。
松林舅舅突然歪头:“君明,恁小婶是大队书记,有没有说过咱这边啥时候动地?”
老爷子虽然闷头抽着旱烟,但也在侧耳倾听。
君明道:“听是没有听说,倒是最近她老是去乡里开会,具体不清楚咋回事,但都和分地有关系。话又说回来,最近大队部开会哪次不提分地的事?”
“就是,主.席定下的政策,咋能说变就变?”老爷子说。
“反正我就是觉得还是分了好。”
“杀你嘞鱼吧!”
……
入夜,虫啼蛙鸣,蚊虫如雷。
姥爷带着君明去往赵堂北边的旱?里。
这是赵堂三队开辟的旱?,用来晾晒刚收割的粮食。
虽然旱?靠近一片坟地,但里面存放着三队千余斤玉米棒子和谷子,还是要人值夜看着的。
最近正好轮到西头的赵连山家,君明没有来的时候,都是姥爷一个人睡在?里。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一把手电筒和一个破土枪就是壮胆的家伙什。
夜里,两人辗转反侧,姥爷又免不了会讲那个讲给两代人听的故事。
大概是在五几年的时候,黄河泛滥,运河走水,不知道是从哪冲来很多大鱼,村里的人就拿着钉耙去坌鱼。
从赵堂到县西边的运河有好几十里路,他们一群年轻人落黑就出发,天没亮就走到了运河边。
往河里一看,就被惊呆了。
整条运河里浊水翻腾,一条条大鱼露着背脊排着队逆着河水往上游。水里鱼挤鱼,岸上人挤人。
缺粮食吃的年代,鱼肉真的救了不少人的命。
姥爷趁人家往外搂鱼的空缺,一钉耙钉住一条大鱼,然而鱼太大,姥爷一个人摁不住,钉耙差点脱手,旁边的老乡见状一把搂住姥爷的后腰,这才避免连人带耙被大鱼拖入水中。
最后五六个人才把那条鱼拽上来。
用姥爷的话说,鱼比人还长,鱼头比人脑袋还大,鳞片就有小孩巴掌大小,背在身后尾巴还拖地。
要不是姥爷一钉耙钉在大鱼脊柱上,肯定弄不上来的。
就是这条大鱼,饿了几天的家人饱餐了六七天,最后连鱼骨头都砸碎熬汤了。
更奇怪的是,抓到鱼的第二天,姥爷躺在麦秸垛里午睡,他做梦梦到家里突然来了一个小男孩,问他为啥要杀害他,还说自己就是那条鱼,要赶到天河跃龙门。小男孩骂他,朝他吐口水,姥爷感觉自己要不能喘气了。
惊醒后,姥爷发现身下的麦秸垛被自己压出一个像大鱼一样的坑,里面还有一滩水渍。
当时可是大夏天的,刚收完麦不久,也没下过雨,可偏偏身下的麦秸跺如被水泡过了一样。
姥爷被吓到了,叫上自己爹娘就去了村南边的人祖庙上香,回来后就开始呕吐,吐清水,几天后才好。
打那以后,姥爷就再也没有去过西运河,也没有下水打过鱼,平时也不怎么吃鱼肉了。他说鱼肉里有种奇怪味道,他闻到就想吐,其他人则闻不到。
还有一次,是五九年的伏律天,天下大旱,蝗虫如缚天之云,所过之处,青黄不存。
姥爷说人都吃不上饭,庄稼被蚂蚱吃光了,人就吃蚂蚱。蚂蚱吃多了容易得痢疾,就到处掏老鼠洞,里面有老鼠屯的粮食。
真正到了与老天爷讨命的时候。
姥爷听说北边的苇子塘里有野兔,就带几个人去抓。一群年轻人在苇子丛里翻腾了一天也没见到兔子影,个个饿的心慌,就刨了苇子根,吃那白白嫩嫩的毛根子。
傍晚,苇子塘突然出现三只长相奇特的动物,个头很大,像黄鼠狼,但又像兔子一样能蹲着,眼睛却如猫眼一样,是灰色的。
同村的人突然说:“是麂子!”
因为村里年纪大的人都说麂子很有灵性,是神仙变的,也有可能是精怪,说遇到了不要惊吓到它们,否则就有厄运找上门。
五个年轻人也不敢乱动,姥爷可能是饿急了,他突然想到几天前夜校里讲的毛.主.席选集,说一切牛鬼蛇神都是假的,没有什么能伤害到伟大的无产阶级劳动人民。
所以他一狠心,从高坡上直接扑了上去,刚好把其中的一只麂子压在身下。
其他人见姥爷竟然敢对“神仙”下手,都被吓到了,赶紧往家跑。
姥爷一个人就把抓到的麂子捆绑好,拎了拎,差不多有30斤,能够一大家子人吃两天饱饭的。
可是,姥爷没有想到,在这个几亩大小的苇子塘里,他竟然遇到了传说中的“鬼打墙”。
天色逐渐暗淡,姥爷扛着麂子在塘里走了半个钟头也没有走出来,草鞋都磨破了。
姥爷越想越怕,不会是真的抓了个“神仙”吧,他心惊胆战地低下头看一眼,生怕手里抓着的麂子腿变成了人手。
又过了很久,天都黑了,姥爷依旧没有走出塘子,因为太久没吃到东西,血糖低,他晕倒在苇子丛中。
夜里,苇子塘火把缭绕,村里人听说姥爷抓了麂子,还没有回来,就以为出了大事,赶紧去找,最后在塘中心的苇子丛中发现了他。
姥爷被喊醒后,更是被自己吓个半死,他手中哪有什么麂子腿,明明是一条死了很久的大蛇,足有小臂粗!
回来后,姥爷就生了一场大病,胃炎,一直没有好。
姥爷的故事让君明感觉到丝丝凉意,尤其是守着这一片坟地。
老人言故事,多是陈年旧事。岁月如流水,不常来摆弄,只会黯然生尘,直到后人不知前人之事。
君明想起自己听人说起的那些光怪陆离的事,整个人就绷的很紧,当他准备问问还有没有遇到其他怪事时,姥爷已经鼾声娓娓。
……
天方亮,鸡鸣见日升。
赵家老三已经来到了旱?,手里还提着几块烧熟的红薯。
几人凑合吃了早饭,姥爷发话了,让他俩现在就去大司村东边的苹果园。
再有两天收苹果的外地商贩就要离开了,到时候有多少果子也卖不出了。每年这个时候姥爷都会安排几个舅舅过来帮忙。
这刚走到赵堂村头,正好遇到从县城里回来的小学同学赵东升,东升连忙停下自行车,过来就喊道:“哎,君明,你咋在这!没去城里啊?”
这把君明搞的迷迷糊糊的。
怎么,我咋就不能在这?我媳妇那有大姐在啊!
“恁大爷现在啥情况了?”赵东升又问了一句。
“啥呀?俺大爷这两天不在家。”君明有点不耐烦了,以为这个憨货在和他开玩笑。
赵东升也是一脸茫然,道:“恁大爷,俺三叔,在城里被车撞了你不知道??”
君明一听,心里顿时一沉,看着昔日的老同学不是在开玩笑,就问道:“我咋不知道?可别胡说,玩笑重了啊!”
赵东升把车子停好,认真道:“是这样,两天前我不是去城里办事嘛,在医院看到俺三叔浑身是血的被推进急诊室,听人说是车祸。当时我忙着去看望老丈人,就没问太多。”
君明一听就慌了神,难怪这两天心神不宁的,拎起车子就准备去县城。不过被松林舅舅拦下来了,舅舅力气大,硬是拦在前面。
“君明,先别慌!”
然后舅舅瞅向赵东升,道:“二蛋,你真看清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