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2)
列车到了一个小站,停了下来。下了几名乘客,又上来了几位乘客,列车又徐徐启动了。
他们乘坐的这趟车是一趟慢车,时速大概只有三四十公里。列车在沿途的各个小站都停,所以这一路走走停停,四十多公里的路程,得走一个小时左右。
李林对车厢内的上上下下的旅客都视而不见,对各种噪杂的声音充耳不闻,只顾顺着自己的思路,一路苦思冥想下去。
军列运行的准确时间,是军事机密,是保密的,并没有几个人知道,连值勤的哨兵和巡逻的民兵都不清楚。那么,这个敌特怎么能知道昨天晚上会有军列从753厂开出来呢?就是在没有军列通过的平常日子,范村铁路大桥和红岩铁路隧道作为安全重点部位,都有守卫部队的岗哨和民兵巡逻,这是铁路局和当地政府对铁路沿线村庄所作的“爱路、护路”的基本要求。昨天虽然李林他们加强了对铁路专用线关键部位的值守,他都亲自去了隧道,但对民兵和岗哨,并没有做出什么不一样的安排来,他们预防的就是作出和平常不一样的变动,会无意中透露出有重大行动的信息。他们实行的是一般人不易看出来的内紧外松的办法。
所以,民兵和岗哨这两方面,不会是军列通过时间的泄密者。他们基本可以排除在外了。
······
范村火车站到了。
在这个车站,铁路专用线与同蒲铁路交汇。
他们一行三人下了车,沿着专用线的股道,往753兵工厂所在的东南方向走去。
列车则沿着同蒲铁路向西南方向驶远了。
半个多小时后,他们三个人就站在了发现手榴弹的地方。
他们内紧外松,只注意了重点部位的防卫,没有想到敌特会在离大桥不远的这处弯道安放手榴弹。如果手榴弹真要引爆了军列,那么,按军列的长度,最后一节车厢肯定离大桥不远,那这样一来,铁路大桥也肯定会受到破坏!
敌人这样的设计,真可谓用心险恶!
站在案发现场,杨晓春、刘福亮,还有被他们叫来的范村民兵小队长五狗、武栓柱,你一言我一语地对案情进行着分析。
李林则一边认真听他们每个人的发言,一边沉思着。
“敌人真会选取地方啊,昨天真要让他们的阴谋得逞······”杨晓春没把后半句话说出来。被敌人在眼皮子底下在铁道上安放上手榴弹,这已经是他们干铁路保卫的人的失职了,虽然领导和同志们并没有责备他们,可他们自己心里却很难爱。如果真要发生爆炸的事,那他们可就是对祖国犯罪了。
“敌人哪儿来的手榴弹呢?”新兵刘福亮想的却是另外一个问题:“就这么一颗手榴弹的线索,咱们如何下手来查找这个暗藏的特务呢”他年纪只有十**岁,是一个刚入伍不久的新兵,对搞侦察还没有一点经验,所以,一来到现场,他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是狐狸,总会露出尾巴的,不要着急。”杨晓春接着他的话说。
和刘福亮相比,杨晓春虽然也只有二十一岁,比李林小一岁,可他已是一个入伍三年的老兵了。虽然也是刚转入铁路保卫部门工作,但几年的部队生活锻炼下来,已把他锻炼得成熟一些了,所以遇事没有刘福亮那么摸不着头绪。
“把我们村的地主、富农抓起来审问,一审问就清楚了。肯定是他们干的,或者,至少他们知道是谁干的。”性格急燥、心里想什么就往外倒什么的武栓柱又冒出这样一句话来。
五狗看了看武栓柱,冲他眨了眨眼,没有支持他的意见,而是把目光转向李林,等李林拿主意。
武栓柱知道这下自己说的又不对了。他伸了一下舌头,但也没在意。案情分析嘛,就是要让大家说。再说,他这个人是个直性子,有什么说什么,从来不会遮遮掩掩的。
李林听着他们议论,没有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是抬头望去。这地方四周都是荒山,附近连个人影都看不到。离这儿最近的范村镇,也有三四里地远。平日,这铁道附近是很少有人来的,更别说这春寒料峭的早春了。
站在这现场,他更坚定了自己的那个观点:必须深入现场,才能打开思维。坐在机关办公室里,是破不了案的。
当务之急,是查找出安放手榴弹的人和泄露军列运行时间的人。这两点,应该就是他们侦破本案的切入点。这两个人(或几个人)不管找出那一个来,这案子侦破就有希望了。而这就得要发动群众,尽快深入群众中去,看能不能在群众中发现一些线索。还要注意,不能动静太大,打草惊蛇。
这时候,杨晓春和刘福亮他们也都停止了说话,看着李林,等着他发话。
“晓春,小刘,这样吧,咱们一人去一个村子,先在这周围村庄展开秘密调查,重点是昨天黄昏,有谁在这附近出现过。”
“是。”
“是。”
杨晓春和刘福亮响亮地回答。
于是,杨晓春由武栓柱领着,去了范村。刘福亮由五狗领路,去了旧堡。李林是要兵分两路,让他四个人查可能安放手榴弹的人,他自己则负责查问可能泄露军列通行时间的人,争取尽快挖出敌特分子,尽快破案,不让敌人再有下一次行动。
李林一个人向范村大桥走去。他决定要先向值勤的哨兵了解一下情况,然后再去车站调查一下,看有没有可能是车站方面的某个人把军列通过的时间泄露出去了。
一问在大桥上站岗的两名战士,果不其然,他们昨天都没在这儿值勤。他们已经换岗了。这一点,李林来之前就料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