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亲事(上)(2/2)
八月初八问名礼,赵雍安排媒人送“庚帖”至堡城,在韩靖提醒下将此帖置于神前卜吉三日以明吉凶。王璞觉得颇为无聊,不过在韩靖郑重其事的交代中一一照办,待这一象征性的仪式结束后,韩靖以长兄身份登赵雍家门,送上王璞的姓名、年庚、生辰八字,卜于星相后两家同意二人合婚。
八月十二,又是一个黄道吉日,两家行文定礼,是为小聘。小聘,自然是男家备送聘礼至女家,聘礼也颇为繁复。
此时的人们在婚姻观念上,已把乡贯、族望放在了次要地位,反而更加重视对方的前途或是资财。比如豪绅贵戚们择婿,往往不重视男方的家世,只要省试中榜即为佳婿,榜下捉婿大行其道。而士人们多是“娶妻论财,全乖礼义”,男家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女家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寡;甚至还有人家明文订立契约,直接写明某物多少、某物多少。
有了这些习俗,韩靖自然不能坠了王璞的脸面,于州城之中大肆挑选一番后送上了礼单:三金(金花、金戒指、金耳环)、两牲(羊、猪)、四礼(礼烛、礼香、礼炮、礼饼)、石榴花(寓意多子多福)、织金衣物、彩缎布帛等一气装了几箱笼,给王璞挣足了脸面。
大聘那日仪式更为隆重,韩靖专程寻了一队吹班(乐队),吹吹打打之下,送礼的队伍换上喜庆的衣裳,排成长队将礼帖、婚书、聘金、各式干果蜜饯、各种寓意良好的物什一路送至州衙,换回坤书和女家赠送的新郎礼服、衣帽鞋袜、钟绣之类。
知州家嫁女怀戎堡主娶亲,这么大的事情一经传出,州城中顿时传得沸沸扬扬,羡慕者有之,嫉妒者也不少,直言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确定新郎是王璞后,郝知县也不由大骂赵雍是老狐狸,人要走了,还不动声色地把怀戎堡这只强军攥在手里,以后谁要再说赵雍是个愣人非跟他急。
八月十六,距亲事还有两日,韩靖带着牛二、罗裕几名小弟直接进驻怀戎堡,一力操持迎亲各项事宜。
他大马金刀往大堂中一坐,往日的霸气又回到了身上,对着列出的单子吩咐一干人等需要采买和准备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事项,颇有些行军打仗的味道,门口一堆脑袋往里探望,都被看在眼里。事情交代完后,他抬眼看去,“你们几只猴子都给俺滚进来!”
等到嬉皮笑脸的许胜舟、张傕几人迈步进入堂中,韩靖放下手中的茶杯,当即便是一顿嫌弃,“王兄弟大婚,这是怀戎堡的大喜事,看看你们那副邋里邋遢的鸟样,都去找剃工好生拾掇一番,迎亲的时候把精气神拿出来。另外,回去告知军中同袍,自明日起休沐两日,多准备酒食,一同庆贺.......”
迎娶当日,兴奋得一夜没睡好的王璞早早起来,对着朦胧的天空大吼了一句,“爷爷今日脱单了!”显然心情着实不错,不过随后便有些郁闷到了。
韩靖命人给他穿衣打扮一番,一袭绿袍不情不愿的套在了身上,活脱脱青蛙一只,罗花璞头加上一朵红花戴在了头上,更是显得不伦不类。
韩靖围着他转了一圈,口中还在啧啧出声,“人靠衣装马靠鞍,这身行头委实不赖,知州大人家里用心了!”
王璞当即翻了一个白眼,只得强行给自己做了一番心理建设,“好歹没有送绿璞头过来”!
缩手缩脚的出了门,堡衙门口迎亲的队伍早已集结待命。
韩靖大手一挥,“不可误了吉时,出发!”
数十人的队伍跨上马背,吹吹打打出了西门,而后收起家伙什一路往西疾驰,在水泉堡东南门再度汇集了何铸和李正带领的二百马队,风风火火的便往州城赶去。
王璞回首一看,身后马蹄践地烟尘滚滚,阵仗似乎太大了些,心中有些疑惑,“三哥,你确定咱们这是迎亲,不是去抢压寨夫人?”
韩靖哈哈大笑,“军中男儿,行事自当大气,扭扭捏捏成什么样子,你且把心放到肚子里,安心做你的新郎官罢!”
两百多骑一路疾驰到州城,很是引起了城中一番混乱,要不是着装打扮是自己人,还以为是哪路山贼出来打劫了。
韩靖把多余的人安置在军营,随后带着十数人做傧相陪王璞同行。众人把王璞簇拥在中央,一路摆开架势吹奏喜乐,顿时引来不少行人驻足观望。
其中更有好事之人高声喊出王璞名讳,“可是怀戎堡王将爷当面!王将爷英武不凡,与赵小娘子可谓绝配!”
也有人口出良言,“祝王将爷与赵小娘子和和美美,早生贵子!”
王璞只得收起尴尬,不住往两侧拱手致谢,“承这位兄台吉言!”
旁边许胜舟和罗裕把事先准备好的铜钱不住往外抛洒,“大人请诸位乡邻吃酒......”顿时引起了一阵哄抢。
及至州衙,早有赵雍安排的随从驻足等待,见到迎亲队伍到来,先引众人进去食一碗鸡蛋汤,便在此时,后院当中赵雍一家正在举行惜别宴。
赵珮着凤冠霞帔,一身大红吉服坐在桌边,眼中噙着泪花。
赵雍满脸不舍,连声告诫:“唉!常言道,女大不中留!珮儿你嫁入王家,便是当家大妇,务必勤谨小心,早晚听丈夫言语,好生操持家事!”
赵母也在含泪告诫:“今日仪式繁杂,怀戎堡又是穷乡僻壤,珮儿你多吃点,千万别饿着!女子出嫁......必敬必戒,三从四德......”微微一顿,便露出本来面目,“那粗人若是对你不好,只管言说,娘定当为你做主!”
赵珮在媒人的催促中,先叩拜先人,再依依不舍地叩别父母,随王璞由西阶步出。王璞余光扫了一眼,新妇个子高挑,是他喜欢的菜,不免心中又多了些急切。
此时门外早有年高多福的“好命人”等候,把新娘扶持着上了花轿。花轿起行不远稍微停下,赵珮掀开帘子往后看上一眼,俯身放下一方手帕,以示出嫁临别留念。至此为止,她便算彻底离了这个家,心中不免彷徨,一只手透过帘子紧紧握住了陪嫁丫头翠儿的手臂,手心有汗,微微发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