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辗转反侧(2/2)
李刚刚出了院子,向四周望去。荒山野岭呀!四周一马平川却杂草丛生。没有村庄也没有农田。隐隐约约的在北面的远处有高大城池的身影。李刚知道那是长安城。便向那里跑去。
紫薇城内京兆府的偏房中,大理寺少卿徐岵奏毕恭毕敬的站着。椅子上坐着一位老态龙钟的老人,正是刑部尚书崔琳。他泯了口茶,说到:“对了,刑部侍郎郑少微(2)今年年末可能要致仕。要是这此案件办好了,刑部侍郎就是你的了!”说完,崔琳顿了一下。横眉一竖,眼一眯说到:“要是干不好,那你也要考虑考虑致仕了!”
徐岵奏当然知道办的好是什么意思,反正不顺着崔琳的意思走,那就是走。徐岵奏十分为难,为什么崔琳要自己顺着他的想法走?那肯定是事件真相不利于崔琳甚至是李林甫。可自己的职业操守不允许自己去诬陷韩休,掩埋真相。正犹豫着,崔琳冷笑了两声,说到:“老夫
(本章未完,请翻页)
要去上朝了,徐岵奏给你三个时辰你好好想想吧!”
徐岵奏送走了崔琳,在屋内徘徊踱步。他记得师父张公说过:“你一但选择了当大理寺或御史台的人,这意味着你要直面强权以及恶党!决不能屈服!因为大理寺是朝庭反黑反恶反结党的最后屏障!一但大理寺破,则奸佞者当道!那时朝野乌烟胀气,百姓民不聊生。国之不国!你徐岵奏就是千古罪人!”
御史大夫张公振聋发聩的话在脑中回荡。可自已一但职位不保,谈何直面强权以及恶党!
这时,京兆府门前。敷好药的李刚站在京兆府登闻鼓前,拿起木棍就向鼓敲去。
“咣一一咣一一”一声声吵的本就焦急两难的徐岵奏心烦至极。
徐岵奏提起打狗棒就向大门走去。徐岵奏将大门打开,李刚大喊:“石碑案另有隐情!韩公有冤!”
徐岵奏一打量李刚,一个十六七岁的毛孩。能断案?可笑。徐岵奏冷嘲道:“你个小毛孩懂得石碑案?可笑!寻我开心是不?”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注释一:开篇诗的意思是:在官场摸爬滚打可以,但要坚守心中之道。应当学习张载(字子厚)为生民立命。科举中第求的是什么?是青史留名呀!东堂挂树:指科举及第。
二:刑部侍郎郑少微出自唐尚丞郎表中二百五十八页有记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