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葵丘之盟(2/2)
照理,做为大周礼法的坚定维护者,齐桓公应该毫不犹豫地选择姜无亏作为继承人。而且,齐桓公也答应了姜无亏的母亲长卫姬要立姜无亏为世子。但同时,齐桓公又考虑到齐国家大业大,需要一个能力强的继承人才能把自己的事业发扬光大。从这一点考虑,他又觉得应该立第三子姜昭为世子。
在葵丘会盟之前,齐桓公就这个世纪难题请教了管仲,管仲也觉得这件事很难办。管仲思前想后,考虑到姜无亏的母亲长卫姬与齐国的两大奸臣易牙、竖貂关系密切,担心将来他们会祸乱朝纲,于是建议齐桓公立姜昭为世子。
提到奸臣这两个字,大家可能会比较惊讶。齐国有雄主齐桓公,又有著名政治家管仲、鲍叔牙,管仲还帮齐桓公选拔了那么多能臣、贤臣,应该是众正盈朝啊,怎么还会有奸臣呢?
事实上,齐国此时朝堂上不仅有奸臣,而且数量还不少。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齐桓公时期的这几位著名奸臣。
第一位,竖貂,齐桓公未即位前的亲信小侍从。在齐桓公即位后,他因为身份问题不方便入宫继续伴随齐桓公,竖貂为了保住自己国君面前第一红人的位置,毅然自宫做了太监,继续为齐桓公服务。不得不说,这是个狠人,为了事业对自己都下得去手。当然,他的付出获得了丰厚的回报。齐桓公十分欣赏他的忠心,让他做了齐宫总管太监。
第二位,易牙,齐国著名厨师兼食疗专家。齐桓公的如夫人(春秋时期,诸侯的正妻称为夫人。所谓如夫人,是指待遇参照夫人,但没有夫人名分的后宫女人)长卫姬某次生病期间,易牙通过食疗治好了长卫姬的病。后又用其厨艺征服了竖貂,竖貂遂将其推荐给齐桓公。因其厨艺出色,竖貂得以荣任齐宫膳房总管之职。某日,齐桓公在饭后开了个玩笑,说:“寡人尝遍天下山珍海味,唯独不知人肉是何味道。”易牙遂将其三岁儿子杀死并做成美味的蒸肉献给齐桓公,齐桓公知道后心虽不忍,但因此觉得易牙是绝对的忠臣。
姬开方,系卫懿公长子。卫惠公赶走周天子女婿复位后,齐桓公奉周天子之命伐卫,由于卫惠公
(本章未完,请翻页)
已死,按照“罪不及孥”的原则,卫懿公派长子姬开方请和。姬开方在出使齐国期间,主动放弃卫国国君继承权,表示要追随齐桓公做一番事业。齐桓公觉得这是自己人格魅力所致,于是欣然接受。姬开方内举不避亲,又向齐桓公推荐自己的小姑姑,称她是绝色美女,让她也顺利加入齐桓公的后宫,这位美女被称为少卫姬,实际上她也是长卫姬的妹妹。后来姬开方在齐国也混得风生水起,与竖貂、易牙并称大齐“三贵”。
对于上述三名奸臣,管仲、鲍叔牙等人对他们的品性其实是一清二楚的。但不怕坏人坏,就怕坏人聪明。这三名奸臣不是没有想过借着齐桓公的宠爱掌控齐国的朝政。但齐桓公把工作和生活分得很清楚。生活上,他需要这三个人来让自己过得舒服;工作上,他需要管仲、鲍叔牙等人来治国理政。所以,三人对管仲、鲍叔牙的造谣中伤包括长卫姬、少卫姬的枕边风都没有起到作用。三人见暗箭不管用,立即知趣地停止了夺权、掌权的想法,一心一意取悦齐桓公,并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由于三人并没有明显的违法乱政行为,管仲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这次,由于涉及到齐桓公继承人的选择问题。管仲不得不把这几个奸臣的因素考虑进来。
在葵丘会盟之前,宋国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事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齐桓公对世子人选的选择。
原来,在北杏之会上经齐桓公考察而正式即位的宋桓公,于葵丘会盟前几天因病去世,而宋国关于由谁来继承他留下位置的问题,爆出了一个重大正面新闻。
关于诸侯(包括天子)死后由谁来继位的问题,本文已经提到了多起宫变和谋杀事件。但宋国此次爆出却是兄弟之间互相谦让的新闻。
按照立嫡立长的规矩,宋桓公的嫡长子兹父应该继承国君之位。但兹父觉得自己才能比不上宋桓公的庶长子目夷,于是要把位置让给目夷,不料目夷却坚决不肯接受。最终,两个人脸红脖子粗争了好半天,大臣们实在等不下去了,还是按照规矩让兹父继位。这位让贤未成功的国君就是宋襄公。
熟悉周王朝历史的同学们可能知道,在周文王的祖父时期,就曾发生了一件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让位事件。当时,周文王的祖父亶父觉得自己的第三个儿子季历是个人才,具备带领周族走向辉煌的能力,于是流露出传位于季历的想法。但废长立幼这种事他也说不出口。而他的长子太伯、虞仲为了成全父亲,主动离家出走,让季历顺利继位。季历就是周文王的父亲、周武王的祖父。正是因为这次让位事件,才有了后来的武王伐纣大业。所以,兄弟之间的这种谦让行为,那是大周境内大力宣扬的典型。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发生后,朝廷是要组织某某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并在全国范围内做巡回报告的。
这次葵丘会盟,刚刚继位的宋襄公也戴孝参加了。齐桓公一来对这位具有高尚品德的晚辈十分欣赏,认为他很可靠;二来对于宋襄公戴孝参加会盟的行为十分感动,认为他是个实在人,于是经过和管仲商量,决定把齐国将来可能发生的继承人纠纷问题托付给宋襄公,请宋襄公将来支持姜昭继位。
宋襄公对此受宠若惊,出于谦虚,宋襄公表示自己愧不敢当,但对于天下霸主的看重,宋襄公十分受用,他默许了齐桓公的托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