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佛缘(一)(2/2)
郭襄只念得两遍,便己牢记在心,笑道:“只可惜此间无琴,不然弹奏一曲,当可令此词生色不少。”观心大师大喜,道:“离此寺不远处,有一处白云庵,庵内的净月师太有一古琴,女施主可与之借琴而弹。况且天色将晚,女施主也可在彼处借住一宿。”郭襄点头称谢,便依着观心大师指点的方向,牵了白马,朝那白云庵行去。
行得不久,果见一处庙庵,庵门上写着‘白云庵’三字,郭襄叫开了门,便有一名尼姑将其带入庵内。那净月师太年纪甚老,脸色甚是肃穆,闻之郭襄来意,眉头不由一皱,说道:“阿弥陀佛,佛门清净之地,实不宜作这种弄琴唱词之事。这古琴贫尼藏封己久,要借与施主一用,也无不可。但施主须得拿去庵外弹奏,不可打扰我等清修。”郭襄歉然一笑,道:“既是如此,不弹也罢,只是天色将晚,小女子欲在庵上借宿一晚,不知师太可否方便。”
净月师太欣然道:“自然欢迎之至。”吩咐了弟子:“带施主去客房,好生招待。”
次日一早,郭襄便被庵内的钟声吵醒。郭襄伸了个懒腰,起床出了客房。但听得庵内传来一阵念经之声,郭襄心道:“为尼者清苦至此,天尚未亮,便要起床念经了。”细耳闻之,只听庵内念经者念道:“……如如之体,内如木石,不动不摇;外如虚空,不塞不碍。无方所,无相貌,无得失,无爱恨,是为无心……”郭襄听得心头大震,当年在少室山上,郭襄曾听觉远大师念道:“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是时郭襄本想问觉远大师要如何离于爱者,但之后事情接迭而至,觉远大师也随后不久圆寂。这一疑问,郭襄直至此时也不得而解。如今乍听到这句经诗,隐隐觉得其中便含有‘离于爱者’之法,如何不感到震惊。
郭襄悄悄行至庵内佛殿外头,听得内中念经声不绝于耳,不由盘腿坐下,静静倾听,又听道:“……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法即是心,以心印心,心心不异……”不由内心忽忽有所领悟,暗道:“要离于爱者,便在这一个‘心’字之上。”又静耳听之良久,不觉日上三竿。那殿内念经之声也嘎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