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细雨扁舟(1/2)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这首诗乃是出自唐朝杜牧《泊秦淮》。
此时的秦淮河就犹如杜牧诗中所描述那番: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小洲白沙上映着银色的月光。
乌篷船在秦淮河上移动着,“渔夫”只是划动着自己手中的船桨,并未跟花不添说任何一句话,上了船之后,花不添才感觉到有点寒冷之意,蜷缩了一下自己的身体。
过了大约半柱香的时间,乌篷船就划到了刚才花不添看到的那盏孤灯旁边,“渔夫”放下手中的船桨,道:“花大人,公子有请。”
花不添浑身颤抖般的上了那只大船,不知道是因为雨水的寒冷还是因为心情的激动。刚上大船的时候差点掉下去。走到大船上,颤抖着身体一步步的走到前面。
虽说是大船,可是只是跟刚才的乌篷船相比较而言,其实也并不是很大。船中央放着一个火炉,整条船上只有船头有个人正在独自垂钓。花不添颤抖着身体走上去,还未走到,立即跪下,激动道:“微臣花不添拜见王爷。”
那名独自垂钓的人轻声道:“起来吧!看来花大人很冷,去火炉旁烤烤火,暖暖身体。”
“微臣不敢。”
“本王让你去,你还不敢吗?”
“微臣惶恐。”花不添再次跪下,不敢起身。
“过去吧!冻坏来身子,将来怎么为本王办事呢!”
“谢王爷!”花不添唯唯诺诺般的退到火炉旁边,一直看着戴着斗笠正在船头独自垂钓人的背影,心中涌现出很多的想法,更多的是一种感动。
过了大约一炷香的时间,独自垂钓的人才将手中的鱼竿收起来,走到船中央将头上的斗笠摘掉,这人正是曾经与陈慕白结为异性兄弟的矢狄!但他真正的身份乃是燕王朱棣。朱棣走到船中央,花不添连忙起身,拱手道:“王爷!”
“身子暖和了?”朱棣摆摆手,坐在火炉旁边,笑着问道。
“多谢王爷体恤。”
“别站着了,坐下,跟本王说说这些年来你所做的事情!”
“谢王爷。”花不添一身激动的坐下来,看了一眼朱棣,咽了一口唾沫,道:“王爷对微臣有知遇之恩,微臣没齿难忘。从那日起,微臣就一直按照王爷的指使行事,只是微臣不敢举动过大。虽然锦衣卫已经被皇上撤销了,职权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强大,可是微臣也知道他们依旧有死灰复燃的可能。微臣不怕掉脑袋,只是担心坏了王爷的大事,这些年发展的人员并不多,还请王爷惩罚!”
“先别请罪,说说何人!”朱棣很惬意的倒了一杯茶,看了花不添一眼,问道。
“是。有五品员外郎马洪,从五品朝列大夫孙启涛,从四品春坊的大学士严令。下面也培植了不少心腹,如苏州县丞王汉东,青州县丞马明奇。还有……”
“好了,好了,花不添,这就是你给我笼络的这些人?都是狗屁,一群儒酸之士,你可知道父王是怎么打下江山的吗?用的是有谋略的谋士跟能够在战场上拼杀的良将。不是这群只懂得舞文弄墨的书生。”朱棣一脸怒气道。
“微臣该死。”看到朱棣一脸怒气,花不添立即下跪道。
“先起来吧!我也知道你的忠心。对了,听说最近你在调查傅立卓的案子。给我说说这件案子!”陈小甲虽然并没有找到朱棣,可是朱棣却听说了陈慕白的事情,他并不相信花不添,可以说他谁都不相信。可是即使不相信他也必须要用他们,因为只有他们才能够完成自己的目标,所以他在应天城也密切的关注花不添的举动,只要知道花不添任何越轨行为,花不添的脑袋就直接搬家了。自然对花不添每一步的行动了如指掌。
“谢王爷。”花不添心中满是疑惑的起身,他不明白燕王为什么要问自己这件事情,心中考虑要不要将陈慕白知道丙辰贪赃枉法的事情告诉燕王,让燕王定夺到底留下此人还是除掉此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