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人外有人(1/2)
在陈慕白前世所阅读的史料中,朱元璋绝对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
从一个放牛娃成为一代帝王,绝不仅仅是他幸运,其中的凶险恐怕只有当事者才能够真切的感悟。
当了皇帝之后,他远见卓识,为自己的帝国建立了一整套的完备系统,他坚信只要子孙能够坚守自己创立的制度,大明王朝将永远的延续下去。身为大明首位皇帝,朱元璋确实为了大明王朝做了很多事情。随着大明朝经济的复苏,朱元璋知道必须要将权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制造胡惟庸案、蓝玉案。当然朱元璋知道这些人有的并没有谋反之心,可是身为帝王的他有着远见卓识,只要威胁自己统治的人都必须要铲除。这也是古代帝王无法掌握的悲剧,不杀别人,就有可能被别人威胁。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之后,洪武二十五年,杀掉曾经为他算命的周德兴;洪武二十八年,杀掉宋国公冯胜。
并不是朱元璋不念旧情,往往是身处其位,不得已而为之。汤和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早已经放弃了兵权,安享荣华。朱元璋确定他没有任何私心后,才放他一命。
想到自己以前所阅读的史料,陈慕白心中有一丝担忧。自己此等做法确实能够让身为皇帝的朱元璋另眼相待,可是是否会适得其反。自己是看透了朱元璋绝对不希望有人忤逆他的意思,真正的做到一代帝王一言九鼎,而做出对症下药的举动,在朱允文面前说出那等话,只是陈慕白将事情想的太简单了。
皇帝永远不允许有人知道他心中所想,更何况是朱元璋这类对权利极为渴望的君王。他想实现南北公平没错,甚至有时候会用到一些极端的做法。陈慕白相信身为翰林院学士的刘三吴不会贪赃枉法,朱元璋之所以杀掉他,究其原因是因为刘三吴不会揣摩圣意,太过迂腐。最后实在没办法,才将刘三吴诬告成蓝玉党,这是朱元璋不得已而为之。身为一代帝王,绝对不允许任何人忤逆自己的意思。陈慕白想到这些,觉得自己所做有些鲁莽,甚至可能会引火烧身。
朱允文回到皇宫之后,换上服饰直接入宫觐见朱元璋。陈慕白的话确实让朱允文考虑颇多,毕竟这件事情如果真的犹如陈慕白所言,那里面的事情可就耐人寻味,不得不防了。满脑子都在思考的朱允文走在书房门口,有点踌躇之意。
“长孙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服侍朱元璋的太监见到长孙殿下在书房外连忙跪拜道。
“不必多礼。”
“长孙殿下是来觐见皇上的吧!老奴现在就去通报。”
“皇爷爷正在批阅奏章,我还自己进去吧!”朱允文说完,下定决心,走进御书房。
走到御书房,发现朱元璋正在批阅奏折,连忙跪拜道:“皇爷爷安康。”
“孙儿,你来了。快起来!”朱元璋从伏案上抬起头,表情溺爱道。
“谢皇爷爷。”
“听宫里当值的太监说,今日你出宫了?”
“是,孙儿今日去寻了一下落榜的北方士子,跟他们畅聊了一番。”
“跟皇爷爷说说。”朱元璋放下手中的奏折,微笑的从龙椅上站起来,走到朱允文面前,牵着对方的手走到卧榻旁边,坐下道。
“今日孙儿离开皇宫,打听了一番,知道落榜的北方士子都集结在一处叫做轩雅居的客栈,然后跟黄老师一起前去。正好遇见御史廖子凡带兵前去镇压。士子中领头者跟对方据理力争。现在皇爷爷正在彻查此事,孙儿担心如果御史廖子凡将北方士子带走,可能会引起北方士子的不满,只好让黄老师前去劝阻廖子凡撤兵。等廖子凡撤兵之后,孙儿又跟北方士子畅聊一番。其中有个山东举人陈慕白,此人正是这件事情的领头者。孙儿向他询问了一下整件事情。陈慕白说……”想到今日陈慕白对自己说的那些话,朱允文有些犹豫,话语也没有原先那般顺畅。
“说什么?”朱元璋看到孙儿的欲言又止的表情,问道。
“他说这件事情看似简单,其实是有人想阻碍皇爷爷消除南北差异的想法。其心可诛。”听到朱元璋询问的声音,朱允文连忙道。
“此人当真这么说?”朱元璋一脸所思道。这件事还未彻底勘察清楚,此人竟然敢说出这种大逆不道的话,此人到底有何依据?又问道:“此人是否知道你的身份?”
“陈慕白确实这么说。孙子所行所言很是严谨,想来陈慕白并未知道孙儿身份。应该只是朋友之间的畅聊,不过他说这话的时候很谨慎,想来也知道自己所言事关重大,担心泄露出去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只是孙儿不知为何此人如此相信孙儿。”朱允文没想到皇爷爷竟然这么问,反复的想了一遍跟陈慕白相识相谈之间的细节,似乎并没有察觉到此人洞悉自己的身份。
听着孙儿的话,朱元璋若有所思的从卧榻上站起来。朱允文坐在卧榻之上看到朱元璋若有所思的模样,忍不住问道:“皇爷爷,此事有何不妥?”
“此人还对你说些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