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暗黑星灯(5)(2/2)
“不是的吗?我刚才在团支书小刘家吃的热饭热菜啊。”
“供上面来的干部吃饭,当然是要新炒菜,蒸热饭的。”晓楠解释了咯种情况。
“哦,哦。村里的贫下中农对你们好吗?”
“好,好。”晓枰想,陈干部咯个问题问得,我们是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能讲贫下中农的不是吗?
“那就好,那就好。你们每天吃得饱吗?”
“吃得饱。咯个生产队还算不错,红薯多,吃不完。”晓枰回答道。
“红薯?米饭呢?”
“掺和着吃,早晨吃红薯多些,用米汤煮红薯粥。”晓楠每天早晨都是咯样做的。
其实,晓枰晓楠对陈干部问到的咯些问题全没有一点兴趣。他们到乡下以后,从来不怕做事,不怕累,也不挑食,不管主粮杂粮,能填饱了肚子就行。只是完全告别了自己的原来的生活,告别了自己最喜爱的读书学习,心里有一股不怎么好讲的难受。咯种感觉是不能讲的。而经过大半年的磨砺和忍受,他们的咯种感觉也渐渐地消失了,心有点趋向于麻木了。
但是,今天,突然从县里来了个干部,是专门来看望知青的。两个小青年的心,突然又让他给拨弄得有些活了。咯个干部会给自己带来么子新的消息吗?泉水湾的那个小杜不是就有了去当老师的通知吗?咯证明上面对知青中表现好的是可以有新的前途安排。虽然小杜那种表现让人觉得不地道,但自己却是实实在在地拚命劳动,老老实实地接受贫下中农的教育啊。应该讲,自己两兄弟是表现得很好的知青。
直到德保来招呼陈干部睡觉,咯个县城里来的干部也没给咯两个小知青讲出一丁点新消息来,除了他那东一句西一句地不着边际的话语外,再无其它。只是在离开他们的小屋子前,讲是要他们中一个人明天给他带路,到其他知青那里去看看。
第二天一早,晓楠就带着陈干部上路了。去年底一起从县城里下到大水公社的二十几个同学,分在了十来个大队。晓楠从没去过那些同学的地方。他只是知道,同班的梁大祥和他的妹妹梁小云,还有一个他们那个居委会的邻居,一起分到了公社所在的那个大队,就叫大水大队。咯是他们那一批来的知青分得最好的一个大队了,梁大祥他们的生产队就只与大水铺墟场隔一条铁路,在铁路那边一个山包的背面。
晓楠还记得,当时在公社会议室里,当同学们听到宣布的分配名单时,就有同学悄悄地地讲梁大祥的妈妈找了人、送了礼,才让他们兄妹分了个好地方。晓楠觉得,梁大祥的妈妈找人是可能的。自己要求分到西洲大队上林湾去,不也是找刘大海老师讲了的吗。何况,梁大祥的妈妈是个很注意关系的人。记得下放之前,同学们到他家里去过一回,梁妈妈就慷慨地拿出花生来招待儿子的朋友们。她一边请同学们吃花生,一边对同学们讲:“你们以后到乡下了,要相互关照啊。”
晓楠当时还因了梁妈妈的热情招待和叮嘱而有些感动了。眼下的社会里,大家都缺吃,不少人为了吃,连亲情都不怎么顾及的。就是晓楠自己的母亲,在吃的问题上,特别是家里难得一次的点心零食之类的东西,都不顾着儿子们的。有时家里偶尔买一点花生,儿子们最多只能吃一两颗,母亲就止住了他们:“不吃了,不吃了,小孩子吃多了拉肚子。”然后,做母亲的就自己一个人吃完了所有的花生,当着两个眼馋的孩子。
所以,晓楠觉得那个梁妈妈肯定是个会为儿子考虑关系的母亲。但他觉得不会要为上山下乡的事送礼。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咯是多么严肃,多么神圣,多么革命的事啊,怎么能庸俗得去送礼求人呢?不会的,不能的。
一路上,陈干部也没么子话与带路的小知青讲,晓楠就只管自己一边胡思乱想着,一边就把陈干部带到了梁大祥他们的湾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