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盗贼行规(2/2)
师傅知道我的脾气不好(爱国思想的冲动),怕我惹出个三长两短来,在一个远离鬼子统治的区域名字叫铁营的小镇上租了三间小房,为了营生,我们爷俩便干起了做家具打农用铁具的活伙,开始时,我很惊讶,没想到师傅竟然还有这门手艺,我只知道他是个掏厕所的老头。没过几天好奇心一去,心里便埋怨了起来,只想离开这个该死的鬼地方。昆山老家虽然穷了点,但政局稳定,若是我能考上黄浦,当个长官,别说光宗耀祖大展宏图的假话,但怎么也比在这个冻得使人发疯,还被鬼子统治的穷地方强上许多,这个小镇里里外外加起来也不过五百户,鬼子几天就要来查实一下人口,再说不管我们的手艺怎么好,生意也不好,只够个温饱,打家具还行,但现在大冬天的,哪里有人来打铁具?我分析了当时的情况,可能这里的人也怕起了战乱,家具物件白白置办。
一天晚上收工后,我下厨做了两道拿手的也是师傅爱吃的小菜,烫了一壶酒,摆在热乎乎的炕上,坐在师傅的对面。师傅笑呵呵地看着我问:“十三,今天怎么了?还专门做了两道菜?又给我烫了壶酒?”(鬼子统治的区域,严格控制人们日常生活必须品,怕是家里养义军。本书只介绍盗的技巧,关于政治历史之类,这里就不多说。)
自从我毕业,师傅就一直没对我笑过,总是在我面前说些什么男人要坚强,要能吃得下苦,要有自己的抱负。我有自己的抱负,就是参军为国,可是师傅他老人家并不同意,左右想想师傅的说法,总觉得是一些不切实际的假话。我知道不管今晚的菜怎么合了他的胃口,他也不会高兴;而且是那壶酒,更是他老人家的命根子,在这个战乱时期,酒已经成了生活中的奢侈品,自从我们来了铁营,这是师傅第一次喝酒,在老家时,他每晚都要喝上一壶,然后称着酒劲一上头,便和我吹上一些飞檐走壁,行侠仗义的假话,最后才昏昏沉沉的睡去。
我看着师傅今天高兴样子,也跟着微笑起来,拿起桌上的酒壶为他倒满后说:“师傅,我看你老人家为了我,一天天的受累,我心里过意不去,准备了点小酒不算啥!以后我还要赚大钱,照顾你老人家一辈子呢!”
师傅听了后,哈哈大笑,伸过手来轻轻摸着我的头说:“十三呀!你终于长大了,师傅我听了你的话,打心眼儿里高兴。行!咱爷俩一起喝一个!”说着师傅也给我倒了一点酒在碗里,拿起酒杯和我轻轻地碰了一下接着说:“咱爷俩干了这个酒,以后在这儿好好干,安心踏实的干,人最缺少的就是踏实!”
我一听师傅这话,便知道他老人家看穿了我的心意,而且还给我打上了一针“预防针”;我无奈地摇了摇头,笑着对师傅说:“是呀!师傅,我应该和你老好好学习一下,除了学习您老的踏实,还要学习您老的独处其身!”别看师傅今年已经六十七岁,但他依然是个老光棍,我想用这句话来刺激他,也好施展自己的计划。
谁想到师傅听了我的话后并没生气,呵呵一笑,连喝了两杯酒,对我说:“十三啊!生活不是你想像中的那样,现在兵荒马乱的,只有手艺人才能活得下去,再说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呀!……”
我听到此处,也不禁暗暗地佩服师傅的度量,但牛脾气上来什么都不管,只想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抢过师傅的话茬儿说:“的确是,木匠中不是也出了鲁班这样的奇才吗?我虽然当不了鲁班,怎么也干个铁营做家具的第一交椅吧!”
师傅怪异地一笑,对我说:“十三呀!你就别想着当兵的事了,多转几个钱开办起个工厂,不是也能为国为民吗?”
师傅的这句话,我还是同意的,一战后许多爱国之仕、海外华侨在江南地区开起了工厂,我们老家县城就有一位爱国华侨开办的棉布纺织厂,那里每天都在宣传着爱国知识,而赚来的钱,多数捐给了学校。只听师傅说着说:“你别看这地方不好,可要是说赚钱的买卖,这里可多的去了!”
我不相信师傅的话,脸上也露出一个怪异的表情,斜视着师傅说:“是吗?我怎么不知道?只知道这里是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谁知道正是这样一句话,也正好上了他老人家的全套……
师傅又给我添了一点酒说:“十三呀!喝了这杯酒,我教一个赚大钱的法儿!”我心里只感觉到好奇,若是有能赚大钱的方法,师傅他老人家也不会穷到现在,但就想看一看他到底唱地哪一出,端起碗和他碰了一下,一扬而尽;第一次喝酒,只感觉到辣,接着那股辣劲“嗡”地一下钻进了鼻子,紧跟着便跑进了脑袋,“这东西并不好喝!”这是我对酒的评价。
师傅看着我痛苦的表情,笑了笑,对我说:“十三呀!你想一想,你从小长这么大,师傅又攻你念书,仅靠掏大粪洗厕所能养活的起你吗?……”
我心里也感觉到奇怪,的确是这样,我虽然不是一个富家子,但也算是家里的独生子,师傅每月掏大粪洗厕所也只能赚个十几万块钱(国民时期金融危机,十几万块钱,只能算做下层收入),可我在学校里却花天酒地大大挥霍,远远超出了家里的收入,这些钱到底是从哪里来的?难道师傅对我还有什么隐藏吗?我静静地听着师傅的话,只想他能指点我一条尽快发财的好路子。师傅见我听得入神,并了两根手指,“铛”地一下敲在我头上,说:“傻孩子,师傅靠得的是勤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