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金家巷(中)(2/2)
邵力子对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纷争十分痛恨,他一直认为党内派系争斗对峙使得党部力量内耗涣散,无法凝聚国民党整体实力;派系之间的恶性倾轧和竞争,在国民党内部形成一种持续强韧的内耗和自毁机制,对国民党整个组织生命的衰竭产生了极大影响。然而个人力量无法与组织对抗,邵力子虽大声呼吁却淹没在一片指责中,蒋介石对其颇为不满,因为有派系相互倾轧才会使得蒋个人政治地位无人撼动,整个封建统治者驾驭政治的作派。
当前陕省政府权力结构形势比较微妙,邵力子虽是国民党元老却不是蒋介石核心嫡系,蒋介石对他极力拉拢;耿寿伯代表着西北军杨虎城势力,成为省政府第二号人物,也符合当前陕省政治势力布局;李仪祉为官清正,不喜拉帮结派,纯粹技术官僚,与邵力子关系较好亲近,算是邵力子亲信;胡毓威虽是民政厅长官却是国民党政学系成员,政学系政治上主张拥蒋亲日,杨永泰依据蒋介石密令安排胡毓威出任陕省民政厅长,包含了监视杨虎城地方势力及省党部。胡毓威为官比较廉洁,就是太在意派系争斗了,民政厅本是要务实实干,这位老兄经常与西安CC系、杨虎城地方势力明争暗斗,民政事务懈怠慵懒,敷衍了事,让邵力子头痛不已。
邵、耿、李、胡听完金老对程坚七人学历专长介绍之后,相互之间不约而同沉默起来!几个人学历很高,程坚是医学博士、其余都是硕士。四人各有各的想法:李仪祉想要土木系的窦家伟,胡毓威认为他们高级知识分子,应该加入到政学系,为政学系对抗CC系增加分量;耿寿伯闻之孙靖出身国外军校,欲推荐他到杨虎城西北军效力;邵力子比较谨慎,年轻人可以充实到陕省各大学、中学,程坚性格稳重,阅历丰富,可以主政一方。只是邵力子把握不了金老‘薄面’有几深程度---凭借着老爷子在西北文人学者威望,向学校推荐人那是小菜一碟。
“既然静之(孙靖字静之)老弟曾入学军校,我建议到十七路军即可,那里急需这样高学历专业军官!”耿寿伯心向十七路军,他的建议应该是合情合理,孙靖军校出身理应军中效力。这样既买了金家一个好,也为西北军笼络一个人才。
令耿寿伯意外,他认为提议应该最不会引起争议分歧的。他的建议说完,旁边胡毓威笑呵呵:“寿伯兄,当前委员长正在南方准备第五次围剿赤匪,前几次围剿官兵损失过大,急需基层军官补充。我听闻德国顾问佛采尔将军向委员长建议不但中央军旅团级以下军官而且广西、四川、广东、湖南、湖北等地方部队军官都上庐山继续进修;师级以上军官聚集到南京陆军大学进修。静之老弟是从国外军校毕业高材生,我建议可到庐山军官训练学校任教。”
金老心中对胡毓威咄咄逼人态度不满。耿寿伯眼色闪过一丝怒气,脸色却笑道:“是啊,我们西北军地方穷,无论地位军饷都无法与中央军相比;但小鬼子听到西北军二十九军都闻风丧胆;可中央军围剿赤匪有四次了,每次都被打败而归,‘**’反而越剿越强大!”
胡毓威被耿寿伯带刺花儿噎住了,转念一想却笑容可掬地问道:“耿秘书长难道想质疑中央军战斗力不行还是委员长钦定‘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剿匪方针不对呢?呵呵……”
邵力子对两人相互间斗嘴已经习以为常,不过今日当着金老及程坚等外人内斗让他心中冒火:“够了,同是为党国举才,何故争执,我们应该问一问当事人意愿。”
胡毓威与耿寿伯闭嘴无言语,大家都那眼神看着孙靖。孙靖今天可算见识了官场语言中虽是天高云谈和风细雨,内涵却针锋相对刀光剑影的诡异。孙靖被眼前民国官场争斗颇感无奈,心说民国时期政治生态一大特色:地方势力与中央大义之分,地方不服从中央,生怕被中央军吞并,而中央以大义名分压制地方发展政治军事实力,强调军政统一,难怪国民党内部面和心不合被**赶出大陆。
孙靖一看,这是逼自己表态啊,无论偏向哪一方都会得罪另一方:“后学晚辈承蒙各位前辈抬爱,晚辈不才曾立志军中效力,为国为民血染沙场!听闻军事由陕西绥靖主任杨虎臣将军统领,我想听一听杨将军意见!”
邵力子一听,暗中佩服年轻人眼力劲,心眼灵活,连忙接话:“这个建议好,我们几个都是行政官员,不应干涉绥靖公署之军务。何况静之老弟说的军事技术专业我们亦不懂啊,静之老弟您明天去绥靖公署找杨将军,就说是金老的意思,金老,您说呢?”
邵力子没说耿寿伯的提议,表明持中立态度,既不偏袒耿寿伯亦不胡毓威;也有暗中警告耿寿伯、胡毓威意思:我们是行政事务官员,用不着为别人操心操肺,否则引起杨虎城心中不快,那不成了好心办坏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