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荀彧用计扩曹军(2/2)
几天后,众诸侯终于有人开始要走了,原因很简单,追击董卓的曹操被徐荣伏击,大败而归。看着没什么便宜可捡的他们也不会像曹操那样还去追击董卓,再说了早就过了大好的时机。
“主公,你看,好多难民!这是收人心的大好机会啊!”
“收人心?”
“是啊!主公,得民心者得天下啊!”
类似的对话在酸枣驻地各处都有发生,不知什么时候外面已经围了过万的难民,咋一看上去十分壮观,但是和众诸侯的部队比起来还是差了远。所以也没人害怕,反而都发现了这是个收民心的好机会,纷纷拿出粮食来分给那些难民。
也有不少人猜出这是董卓驱赶的难民,因为除了洛阳,其他几个之前被董卓占领的城市,也被董卓洗劫一空,完全没有任何物质,所以这些人都成了难民。
拿到诸侯们给予的粮食,那些难民并没有做出感激涕零的举动,依然冷漠,仿佛没看见诸侯们在救济自己一样。这多少让诸侯们心里不爽。
而正在这个时候,不远处传来了一阵马蹄声,方向是长安那边,有心思的都猜出了应该是曹操的人回来了,只不过有好奇的向周围问道,这曹操损兵折将,怎么还回酸枣来,而不是赶回驻地,不怕被别人抢了驻地去?
“恭迎主公大败归来!”在一个小山包上,一年轻文士抱拳大声道。
而之前被马蹄声吸引的难民和诸侯们也看了过来,只见曹操回来的部队不过数百,而且大多有伤,战马也只剩几十,辎重更是少的可怜。如此惨状当真让人不知该作何感想。而看见曹操回来,不少难民向这边靠拢,而曹操见状也知道该怎么办,而且还认为这就是荀彧叫自己回酸枣的原因。
“妙才,分些粮食给他们!”夏侯惇有些郁闷,如果只为做这些收民心的事,他真不觉得应该回酸枣。
“不!主公!”那山包上的青年,也就是荀彧大声喊道:“主公,我们的粮食一颗也不能给他们!”荀彧的话曹操听的清楚,难民们听的清楚,众诸侯也听的十分清楚。
曹操有些着急的想说什么,但是荀彧没给他机会,再次大声喊道:“你们这些民众听好了,要粮食可以去那些诸侯手里领,他们都乐散好施,但是我们曹大人的军粮是不会分给你们的,因为这些都是要用在我们浴血奋战的将士身上,这些都是我们用来打董卓的筹码,军粮是用来打仗的!”
“别乱说话,小心被听到!”夏侯惇深知民心之用,非常气愤荀彧口无遮拦。
“曹大人!我们不要粮!我们这些在知道了关东联军起军后,日夜期盼,希望战火早日结束,可以重建家园,可这些诸侯只知道按兵不动,除了孙坚大人一人为前锋外,也只有曹大人您肯出兵攻击董卓,可这些诸侯却要退兵了,而他们还有那么多军粮为什么退兵?为什么不去打董卓?如果,如果他们肯出兵,这天下一定可以太平的!”
“你们说的有道理,但这和我们没关系!”荀彧依然说着让人吐血的话。
“不,曹大人虽然大败而归,但依然没有回陈留,相比是想回来借兵再战,可现在这些诸侯却要跑了,曹大人,我们为您不值!”
“既然你们知道,那就离开吧,我们的军粮觉得不会分给你们的!”
“大人,如今天下大乱,一包米不足以收人心,与其在乱世中饿死,不如投靠有心之人,平定天下,恢复太平!请曹大人收留我们!”
一人如此说,十人如此说,百人亦跟着说,再是千人,万人!一时之间整个酸枣的难民都要求曹操收留,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却牢牢的抓住了民众的心理,让已经山穷水尽的曹操得到了恢复,而且很多人都看的到,这些难民不是一般的民众,而是张角的旧部,现在只归顺了一小部分,但是之后闻风而来的必然是惊人数目,而且只要稍微训练便能比之一般精兵。
曹操充满了欣赏的看着荀彧,口中对着众将说道:“当年高祖有张良,才能尽得民心,如今我也找到了自己的张良!”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那些诸侯看着难民们把从他们那里得来的粮食交到曹操手中,心里说不出的郁闷。
好厉害,真的好厉害,杜煦和李强互看了一眼,都默默的想着,果然啊,古代人并不是那些小说里面写的好糊弄,特别是中国的祖先们,他们超群的智慧觉得不必现在只知道借用机器的我们差!
“如此计谋,真不愧是后世评出的十大军师之一!”杜煦感慨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