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杀出重围之越战风云 > 第三章 参军

第三章 参军(1/2)

目录
好书推荐: 鸟王 发财完全靠做梦 作弊足球俱乐部 最终变革 武震山河 谁在剥削你 王牌策划 异时空之插一脚 鳌头 大魔金仙

七十年代中叶,正值拨乱反正,立志革新的时期。国家急切地想从特殊时期的错误中走出来,建立一个全新的充满活力的共和国。正所谓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中国,需要一些正面的榜样和典型来引导人民的思维和行动。

余成杰的家乡是一个山区小县城。余成杰勇斗歹徒,保卫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物质财产的“壮举”,也就成了这个小县宣传部门的最好题材。一时间,这个刚满十八岁的青年成了县里的先进标兵。很多厂矿都主动表示欢迎余成杰到他们那里工作。要知道,那时候全国有多少返城青年,为了求得一份国企单位的工作,不惜放弃自己的人格尊严,卑躬屈膝,想尽办法运作着。余成杰的父母,为忽然降临到自己儿子头上的好运气感到欣喜异常,如果余成杰参加了工作,可以让这个家庭少一个待业青年,多一份收入。可是令他们失望的是,余成杰却执拗地选择了一条让别人倍感费解的路。

“我要参军!”他坚定不移地说。这个决定一出,不仅他的父母,包括他的七大姑,八大姨全都来做他的思想工作。内容不外乎你这孩子的脑袋是不是被歹徒的棒子打坏了?当兵吃苦三年不说,最终目的也不就是为了复员回来,国家能把自己分配到一个正式单位工作吗?现在现成的工作等着你来挑,你却要吃重茬苦,找弯路走,正所谓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儿,到时候指不定被分到哪儿去了。

事儿是这么个事儿,理儿是那么个理儿。可是余成杰就是一句话,“我要参军!”弄得大家哭笑不得,只好随他。

余成杰执意要当兵完全是因为张晓萌。张晓萌的父亲是县里的文化局长。这位六十年代苏联留学回来的知识分子,是全县少有的几个没有受过太多批斗的“臭老九”。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他不是那种死读书,认死理的呆子,而是一个工于心计,顺应形势的人。当然,这不是说张局长是一个小人。他在感谢余成杰保护自己女儿的时候,是十分真诚的。

但是,当张晓萌热情地邀请余成杰到她家里做客的时候,张局长敏锐的感觉到了女儿的心思。他一共生育了一儿一女,儿子在他的影响下,好学上进,在全国的小青年都在革老师的命,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时候,张公子却以非凡的毅力坚持完成了高中的学业,并在张局长的运作下,进了北京大学读书。张局长卓识远见地意识到,终有一天,世界将掌握在那些有知识的人的手中。所谓知识就是力量,在这一点上,他和后来掌控中国命运的邓大爷不谋而合。

他的爱女张晓萌却不像他哥哥那样听从自己的教诲。也许是女性的天性,张晓萌爱美任性,对学习也不怎么感兴趣。他曾经设计让自己的女儿学成一名医生,然后嫁一个门当户对有前途的青年,过上衣食无忧,有身份有地位的日子。那样,他也就算完成了一个父亲的职责,完美的诠释了一个中国父亲对子女的爱。

可是,余成杰的出现却打乱了他的计划。这个出身卑微的小伙子虽然长得也算英俊,面对歹徒欺负自己女儿的时候也能以命相博,但他离自己未来乘龙快婿的标准实在相差太远,无论出身还是发展前途。这个社会正在慢慢走向法制,武力不是解决事情的办法。何况,谁也不会倒霉催的总遇到歹徒抢劫。思索再三后,张局长决定扼杀这段感情于萌芽状态之中。

张局长毕竟是有办法的人。他不会板着脸说你们的年龄太小,应该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建设事业,早恋不是时尚等等大道理,他是过来人,知道年轻人的感情如同洪水应该疏导,而不是堵截,否则会泛滥成一场无法控制的灾难。想到这里,他的脸上重又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余成杰是怀着复杂的心情走进张晓萌的家门的。张家住在县里少有的几栋楼房里,这在当时的人们的眼光中,是高门大户。余家只是普通的工人阶层,像身边的人一样,他们全家六口人只住在四十平米左右的简陋平房中。所以,当他跟在张晓萌的身后,走进张局长的家门时,第一种感觉就是不对等的自卑感。

幸好张局长全家对他这个“救命恩人”还是十分热情的。作为主人,张局长表示欢迎他和自己的宝贝千金做朋友,并且再次对他在列车上的“壮举”表示了赞赏。虽然他的态度慈祥谦和,但是余成杰总是感觉一种无形的压力让他手足无措。人与人之间太过客气就是表示有距离。

“爸,你别说那么多了,成杰都不好意思了。”张晓萌看出了余成杰的不自然,撒娇地对张局长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民国:王牌飞行员 长津湖:从新兴里打到汉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