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棒子阿三(2/2)
这番话发自肺腑,很快引起了尹度的共鸣,他闻言建议道:“高力,你我所见略同,难得我们都这么崇拜通判爷,不如我们改投通判爷门下,做他的家丁,从此追随通判爷纵横官场,快意仕林,岂不是乐事一件?”
高力双目一亮,大喜道:“好建议!我怎么没想到!”
林星颇感意外,道:“什么!你们要做我的家丁?”
高力郑重地点点头,一脸虔诚道:“不错!我们不但要做家丁,而且要做极品家丁!”
“极品家丁!”林星哑然失笑。
尹度心意已决,呢喃自语道:“通判爷莫笑,我们是认真的。以通判爷之能,我们追随您早晚都得享尽荣华富贵。为了表示诚意,我决定改名,通判爷姓林,我也姓林,至于名字……”
高力快言快语道:“还用得着想么!既然早晚都要荣华富贵,干脆我叫林早荣,你叫林晚荣。”
林星听完喷出一口茶,笑的直不起身子,道:“什么!林晚荣?”
尹度有些莫名其妙,道:“林晚荣这名字不好么?”
这林晚荣是起点作家禹言大大的畅销小说《极品家丁》中的主角,高力和尹度是宋朝人,误打误撞之下居然起了这么个名字,可见世间之事,半多蹊跷。
林星解释不清,只得晃悠过去,道:“收你们做家丁也行,但却不必跟我姓,更不要叫林早荣和林晚荣。我想一想,然后给你们起个代号,算是收下你们。”
两人异口同声道:“好!”
林星想了一想,念了念两人的名字,忽然计上心来,笑道:“有了!你叫高力,就给你起个代号叫棒子,你叫尹度,就给你起个代号叫阿三。”
两人面面相觑,纳闷道:“高丽棒子?印度阿三?通判爷,这是什么原因?”
林星刚才灵光一闪,取了这两个精妙绝伦的外号,很是得意道:“别问那么多。还有以后不要叫我通判爷,你们就一口一个爷,小心把我叫老。你们以后叫我公子吧,听起来年轻些。”
两人掷地有声道:“没问题。”
想不到这么快就有了两个粉丝,看来自己的魅力不小,以后还得再接再厉,让更多人崇拜。
各位看官,这高力和尹度并非是打酱油的虾兵蟹将,两人在韶州府担任节度判官和司户参军,也算得上是地方大员。
在宋朝,一个州府除了知州和通判之外,还设立幕职官和诸曹官。幕职官是州府的秘书处,帮助知州处理文件,包括节度判官、观察判官、节度推官、观察推官等;诸曹官分管各类行政事务,如“司户参军”掌管民政事务,“司法参军”掌管刑事案件,“司理参军”掌管民事案件。
通过推理不难得出,高力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市政府办公厅主任,尹度则相当于民政局局长。
(为方便写作,从下文开始,将不再使用高力和尹度两词,统一使用棒子和阿三。)
闲言表过,棒子收起嬉笑,道:“公子,关于赈灾一事,你作何打算?”
林星决定先摸清底细,道:“要做到科学赈灾,首先要了解全州的人口,户籍和受灾情况。”
阿三掌管全州民生,熟悉情况,便介绍道:“公子,全州共有八万四千三百二十户人家,总人口约四十万。除去州城的七万多人,和近郊的五万多人,大约还有三十万人住在农村。今年全州发生持续的干旱,农村饥荒不断。好在韶州地广人稀,河流众多,而且有一部分农民积极引水灌溉,组织生产自救,所以旱灾并没有蔓延至全州。经统计全州约有十三万人遭受旱灾,其中十万人受灾较重,基本颗粒无收。”
林星听得有些出乎意料,道:“十万人!这么多!”
阿三一脸凝重道:“是啊!要救济这十万饥民,并非易事。”
林星神情决然道:“不容易也要解决,否则引起民变,后果不堪设想。阿三,你估计要多少钱粮才能度过难关?”
阿三粗略计算了一下,道:“按照三个月过渡期来计算,大约需要三万石粮食,另外还要发给每家每户半两银子做生活费,大约需要五万两银子。”
林星确认了一下,道:“三万石粮食和五万两银子是吧?好,就定这个数字。”
棒子不无担忧道:“公子,我们现在可没这么多钱粮。”
阿三接下去说:“缺少钱粮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自前朝王安石变法以来,这些年农业政策数度变更,时兴时废,以至于积弊日深,问题越来越多,个中情形,错综复杂。”
林星听到王安石三字,精神振奋,喜不自禁地说了句英语,道:“王安石变法?Nice!”
棒子一脸迷茫,道:“什么?耐色?”
林星笑骂道:“靠!棒子的英语就是烂!”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