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千夫所指(1/2)
书接上文。
苏杭应奉局的官员在浙江境内大肆搜刮,已经引起不少民愤。一来是因为他们搜刮的数量太大,超出预定的一倍还多,二来是官员太过嚣张蛮横,完全无视民间疾苦。在采办过程中,态度极为霸道,数度引起官民冲突,这些京城来的官员好像天生就是一副“唯恐天下不乱”的姿态,反正办完事老子走人,这个烂摊子还是留给林星去收拾吧。
经过这帮“砖家”的搅合,浙江全境是鸡犬不宁。身为知府的林星没少烦心,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到基层去平息民怨,替这帮“砖家”擦屁股,处理善后。
当知府难啊!林星仰天长叹。
这一天,林星循例带着阿三,乔装打扮,微服私访,深入民间体验百姓的心声。两人一路低声讨论,游走在杭州城的大街小巷中。
一间裁缝铺内,林星听到了非常刺耳的批评声。
“林星这狗官,初时还以为他是清官,原来是假惺惺扮好人,根本就是朝廷的犬牙,和前几任知府没什么两样。哼!这几天他带着苏杭应奉局的那些狗屁金石鉴定家,打着生辰纲的旗号,大肆搜刮掳掠,简直和强盗没什么两样!他娘的,我就纳闷了,搞个生辰纲,和老子的裁缝铺有鸟关系,凭什么把我店里的上百匹西洋布匹掳去?”
另一人粗声粗气道:“若说这林星,为官还是清廉的,在辖区也确确实实办了几件好事,比如修路筑桥,比如组织工作小组去搞生产,比如受灾补贴,这些咱老百姓都是受了实惠的。只是生辰纲这事,办得实在不利索。”
另一人尖酸刻薄道:“我呸!什么清官!你们都被他的面目蒙蔽了!他这样阴险狡诈的官员,比起前几任知府更加可怕!你们没看出来么,他上位不靠搜刮民脂民膏,而是靠取悦朝廷,因为他深知,用金钱来打通关节,远没有用政绩来得痛快。这种人最是该死!看起来是老好人,实则坏到骨子里。为了一己之力,置全辖区百姓于不顾,哼!”
最初那人满口附和道:“说得太对了!我宁愿被以前的知府苛捐一点,也不要被这样一次搞残啊!林星是不伤则以,一伤致命啊!”
一时间,众人议论纷纷,难听的话语一句紧接一句。
林星听得须发倒竖,万万没有想到,置身事外的自己,居然被百姓说得如此不堪。根本这整件事就和自己无关啊,由始至终都是苏杭应奉局的官员在办事,自己根本没有参与,何来助纣为虐之说?何来带着官员到处搜刮之说?
想不到自己平时鞠躬尽瘁,为国为民,尽心尽力,到头来却换来如此下场。百姓的误解和流言蜚语,令林星内心一寒,只觉往日种种付出,尽皆白费。
感受到林星无比失落的阿三,连忙拉着林星赶往别处,想要避开这流言之地。
谁知一连走了几个地方,都听到大同小异的批判声,貌似群众对林星的不满,是普遍的,而不是个别现象,这让林星更加郁闷。
好在两人是乔装打扮,否则要让这些怨民看见林星,非得暴打一顿不可。
两人走到一棵偏僻大树底下,林星沮然万分道:“阿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好像一夜之间,我在百姓心中变得如此低贱不堪?”
阿三何尝不是百思不得其解,莫可名状地懊恼道:“我也不知。这完全是颠倒是非,抹黑公子,公子不但没有参与搜刮,还到处安抚百姓,他们非但没有一丝感激,反而恩将仇报,看来民众果然是愚昧的。”
群众虽愚昧,人言却可畏。自古防民甚于防川,如今已是流言四起,林星在浙江苦心经营的清官形象,再不复存在。
阿三随即想起什么,双目一亮道:“公子,会不会有人散布谣言,故意诋毁公子名誉?”
林星愣了一愣,摇了摇头道:“应该不会吧,再说谁有那个本事?”
此时路上行人越来越多,林星感到再难在此地立足,遂偕同阿三,赶回州府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